“由于他作品中史詩般的力量——他籍著它在祖國的歷史中追尋主題,并描繪人的命運。” -------- 獲獎理由
全文共2762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前南斯拉夫作家,是當時著名的小說家、詩人、散文家、以及文學批評家。安德里奇出生于當時屬于奧匈帝國的多拉茨,現(xiàn)在屬于波黑,在他兩歲時其父親便去世了,他跟隨其母親遷居姑母家,并就讀于維舍格勒讀小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學畢業(yè)的安德里奇參加愛國學生運動而被捕入獄,在被流放期間經(jīng)歷并目睹了戰(zhàn)爭的殘酷。1918年,他出版了散文詩集《黑海之濱》和《動亂》,并擔任其《南方文學》等刊物的編輯,發(fā)表了諸多愛國主義詩歌、散文等。1920年,安德里奇進入薩格勒布大學學習,而后轉(zhuǎn)入克拉科夫大學。1923年,他于格拉茨大學畢業(yè)并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安德里奇拒絕與法西斯合作,并創(chuàng)作了三部史詩著作《特拉夫尼克紀事》(1942年)、《德里納河上的橋》(1943年)和《小姐》(1944年),這三部被并稱為“波斯尼亞三部曲”長篇小說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出版。其國家解放后,安德里奇擔任南斯拉夫作協(xié)主席,一生創(chuàng)作了多部具有個人特色的中短篇小說,并被賦予南斯拉夫作家協(xié)會獎和一級人民勛章。安德里奇常常采用其祖國波斯尼亞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來生動的刻畫不同境遇與階層的波斯尼亞人民,而這些人民角色往往是無權(quán)無勢的小人物。這些小人物的社會境遇和歷史命運往往又是充滿著悲劇色彩的,例如《柴火》的主人公伊勃羅是一個以賣柴為生的小人物,其女兒和女婿在參加游擊隊期間相繼為國捐軀,只剩其一人孤苦伶仃。盡管其筆下的主人公多為無奈而無助的小人物,但是他們卻樂觀而勇敢。正如前面所提及的《柴火》的主人公伊勃羅,當他得知女兒和女婿是為國而犧牲的英雄時,內(nèi)心的自豪和自尊則打敗了悲傷之情。安德里奇在描寫小人物的處境時多表現(xiàn)出同情和理解,同時他往往賦予這些小人物善良而勇敢的人物特征,歌頌他們濃厚的愛國熱情。但是因為安德里奇的祖國波斯尼亞是一個命途多舛的國家,經(jīng)歷了諸多來自外國的欺壓和侵略,與此同時,波斯尼亞人民經(jīng)歷了外國統(tǒng)治的壓迫和反抗外國壓迫的斗爭,所以安德里奇的作品總是蒙著一層悲觀主義的薄霧。《德里納河上的橋》是安德里奇最為著名的三部長篇小說之一,它以德里納河大橋為線索,講述了從15世紀開始建造大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大橋被炸毀的450年間,圍繞這座大橋而發(fā)生的歷史故事。穆斯林侵占了巴爾干這片原屬于基督教的土地之后,建立了“血貢”制度,這一制度表示帝國將擄走一部分土著白人的幼童,并將其訓練成禁衛(wèi)軍,而后賦予他們較高的官職。小說的主人公穆哈默德帕夏就是“血貢”的一員,他長大后任職海軍大將并成為駙馬。他在土耳其占領這片土地后,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決定建造德里納河大橋。這使得當?shù)氐木用衤?lián)合起來進行反抗,企圖破壞建橋的陰謀。其中村民拉底斯拉夫就是積極反抗建橋的一員,他鼓舞村民們多次起義,最終將土耳其帝國驅(qū)除出國境。然而接踵而來的并不是家鄉(xiāng)的和平安穩(wěn),而是奧匈帝國。相比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貌似先進文明了許多,他們開始建銀行、鐵路,鋪設供水管道,使得這片土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然而相比金戈鐵馬,更加殘酷的便是經(jīng)濟與文化同化,在奧匈帝國的同化下,這片土地還迎來了伴隨著“繁榮”的通貨膨脹,這使得人民苦不堪言。例如其中“大橋酒家”的猶太女老板羅蒂卡利用人民的私欲將人民的金錢都吸引到自己的酒家,而她則將掙來的錢都用來救濟窮苦的人家,為他們看病治療、讀書上學,甚至結(jié)婚娶妻。然而在奧匈帝國的管理下,酒家的相繼競爭導致其股票下跌而最終以破產(chǎn)告終。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這座大橋被炸毀,這象征著這片土地上的屈辱和侵占被結(jié)束,迎來了獨立的新曙光。這部作品展現(xiàn)了波斯尼亞各階層人民在長期的侵略和壓迫下的悲慘命運,同時贊頌了波斯尼亞各階層人民為爭取國家獨立而進行反抗斗爭的愛國主義熱情。《德里納河上的橋》塑造了幾十個處于不同時期和不同階級的人物,而德里納河大橋則是這450年來世世代代人民苦難的見證者,因此盡管作品的人物眾多也并沒有給讀者東拼西湊的閱讀感受。德里納河大橋不僅僅是時間的關聯(lián)者,更是東方和西方的關聯(lián)者,它是由原本為西方世界白人但效力于東方世界侵略者的“血貢”穆哈默德帕夏主張建造的,這原本就是東西方矛盾的結(jié)合體。安德里奇在這部作品中使用了民間傳說的手法,同時借用了諸多當?shù)氐拿耖g故事,例如孩童們好奇的住在橋墩小屋中的黑人,以及土耳其人在造橋時會放幾個嬰兒以保平安等。整部作品的語言是厚重而莊嚴的,這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也更加符合其史詩型小說的風格。在其莊重的語言基礎上,文字依然是生動而細膩的,比如其中一個賭棍在夜晚進行賭博時輸?shù)袅私疱X和房屋,最終賭上了自己的性命,當時他內(nèi)心的恐懼和想試一試的期望深深的勾著讀者的心。這部作品中表示治好人們精神上創(chuàng)傷的最好辦法就是忘記過去,這與加繆的《鼠疫》所表達的剛好相反。兩者貌似并沒有一個對或者錯,然而盡管忘記過去能使人們精神上好過一點,但是把所有的苦痛都忘記人們的生活將變得如此平鋪直敘又有何意義,更何況對于痛過的地方盡管忘了痛的感受又怎會完全忘記痛的痕跡呢。1. 在對某事會發(fā)生的恐懼和不會發(fā)生的希望之間,存在著超乎想象的空間,無數(shù)人在那個狹窄、堅硬、黑暗的空間里度過一生。3. 所謂“銜接”,就如同太陽早晨升起以便人們能夠看見自己周圍的世界做他們需要做的事情,而晚間落下則是為了人們能夠睡眠能夠在日間勞作之后得以休息,一樣恰如其分。4. 當有什么事情開始折磨你,使你難以忍受的時候,你別站著不動,那樣對你沒有好處;更別考慮逃跑和退縮,因為反正你想躲也躲不了。為了擺脫困境,你得向前走,走到底,只要不碰壁,就一直走下去。這就是對策。5.一種意識不到的自我表現(xiàn)欲,一種虛假的青春活力,變成了惰性,變成了勤奮。勤奮是美德,可它卻常常出現(xiàn)在不需要勤奮的地方和不需要勤奮的時候。勤奮自古以來就是無才能作家的安慰,是藝術的不幸。6. 土耳其人說:世界上有三件事隱瞞不了,這三件事就是談情說愛、咳嗽和貧窮。7. 進入了1900年,它標志著幸福世紀的終結(jié)和新世紀的開始,許多人覺得并且認為這個新世紀定會更加幸福。8. 死亡對于我們來說只有一次,但對于那些偉大的人物,卻有兩次。一次是他們本人離開人世的時候,一次是他們創(chuàng)造的基業(yè)衰敗的時候。9. 在將來,只有那些能夠描繪出自己的同時代人觀點的最美好圖景的人,才能成為真的作家。10. 一個人能夠肯定地知道的,就只是他每走一步都會有一塊石頭絆他一下,每走三步他就會摔一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