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八大菜系。 菜系是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jīng)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fēng)味特色。 各大菜系,都有各自擅長的地方,各具不同的風(fēng)味,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八大菜系各自最具有代表性的名菜。 一、魯菜蔥燒海參 魯菜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最見功力的菜系。深受北方儒家文化的影響,是黃河流域烹飪文化的代表。 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yǎng)生的風(fēng)格特點進一步得到升華。 ? 魯菜的代表菜品有很多,我們以最有名氣的蔥燒海參為代表,來了解一下魯菜! 蔥燒海參是一道魯菜經(jīng)典,以水發(fā)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想要做好這道菜并不簡單,其中發(fā)海參成為關(guān)鍵。海參雖然是天生補品,但是卻天性濃重,大蔥恰好可以去除葷、腥、膻等異味,兩者完美搭配,可以達到“以濃攻濃”的效果,以濃汁、濃味入其里,濃色表其外,達到色香味形四美俱全的效果。 ? 制蔥燒海參時,先將海參解凍后洗凈,然后切條焯水,在鍋內(nèi)放少量油,燒熱后加入蔥段,爆香后將蔥段裝起備用。原鍋中加入海參,再加入適量鹽、料酒、蠔油、生抽、冰糖、上湯,然后蓋上鍋蓋燜至汁收,加入之前爆香的蔥段,翻炒后埋入稀芡即可。 ? 燒出海參色暗汁寬,味薄寡淡,讓人食之不忘。袁枚《隨園食單》載有:“海參無為之物,沙多氣腥,最難討好,然天性濃重,斷不可以清湯煨也?!?/p> 二、川菜麻婆豆腐 川菜以取材廣泛,調(diào)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調(diào)味著稱,并以別具一格的烹調(diào)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fēng)味聞名,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采眾家之長,善于吸收和創(chuàng)新。 ? 明末,辣椒傳入中國,給予了川菜的靈魂,可以說因為辣椒,川菜再一次得到了升華! 川菜的代表菜品實在太多了,這里我們以最家常的麻婆豆腐為例來了解一下川菜! 清朝末期,成都萬福橋碼頭旁邊有一家小館子,老板娘臉上有麻子,人們都叫她陳麻婆。 有一天快打烊的時候,進來了一伙,要求老板做點下飯菜。陳麻婆看店里沒什么菜,只剩下幾盤豆腐,一點牛肉末,陳麻婆急中生智,把豆瓣剁細,加上豆豉,放油鍋里炒香。加點湯,放下切成兩厘米見方的豆腐塊,再配上其他調(diào)料,加入炸酥脆的牛肉末,勾芡收汁,起鍋以后再來上一把花椒面辣椒面灑在豆腐上。 ? 一盆色鮮味美,麻、辣、燙、粘、嫩、鮮的豆腐就上桌了。 這一伙人個個吃得鼻子冒汗,整了好幾碗飯,吃得肚兒溜圓,口中大呼暢快。 ? 因為這種豆腐又麻又辣,老板娘又叫陳麻婆,結(jié)果這道豆腐菜就叫陳麻婆豆腐了。 ? 制作麻婆豆腐時,油必用花生油,肉則不拘牛豬。肉炒熟后,加入豆瓣醬、豆豉、紅椒粉、醬油、鹽、糖,爆香后再加入豆腐片、高湯,滾煮后加入蔥、姜、蒜,以水調(diào)太白粉勾芡,起鍋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與程序已有些變化,口味強調(diào)麻、辣、燙、咸。 三、粵菜文昌雞 粵菜源自中原,傳承了孔子所倡導(dǎo)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中原飲食風(fēng)格,因此粵菜做法比較復(fù)雜、精細,如廣府菜中的煲仔飯、烤乳豬源自周代“八珍”美食;燒鵝源自宋朝名菜烤鴨;點心從中原傳到廣東后演變出今天的蝦餃、干蒸燒賣等廣式點心。 ? 粵菜具有海納百川的根基,善于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常學(xué)常新。粵菜的移植,并不生搬硬套,乃是結(jié)合廣東原料廣博、質(zhì)地鮮嫩,人們口味喜歡清鮮常新的特點,加以發(fā)展,觸類旁通。 ? 粵菜的代表菜有:白切雞、白灼蝦、紅燒乳鴿、燒鵝、鹽煸雞、廣州文昌雞、豉汁蒸排等。 ? 文昌雞,是廣東省傳統(tǒng)的漢族名菜。廣州文昌雞的“ 文昌”二字,含義有二:一是首創(chuàng)時選用海南文昌縣的優(yōu)質(zhì)雞為原料,二是首創(chuàng)此菜的 廣州酒家地處廣州市的文昌路口,文昌縣產(chǎn)的雞體大,肉厚,但骨較粗硬,以常法烹制,難于盡其特點,30年代廣州酒家名廚 梁瑞 匠心獨運,把它去骨取肉,用切成大小相等的火腿和雞肉拼配成形,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恰到好處。此菜造型美觀,芡汁明亮,三樣拼件顏色不同,滋味各異,為廣州八大名雞之一。 四、蘇菜松鼠桂魚 江蘇菜起源于二千多年前,其中金陵菜起源于先秦時期,當(dāng)時吳人善制炙魚、蒸魚和魚片,一千多年前,鴨已為南京美食。南宋時,蘇菜和浙菜同為“南食”的兩大臺柱。 蘇菜擅長燉、燜、蒸、炒,重視調(diào)湯,保持菜的原汁,風(fēng)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松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蘇菜的代表性菜品有獅子頭,叫花雞,鹽水鴨,松鼠桂魚等。 ? 松鼠鱖魚,又名松鼠桂魚,為蘇菜中色香味兼具的代表之作,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鯉魚出骨,在魚肉上刻花紋,加調(diào)味稍腌后,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內(nèi)炸成熟后,澆上熬熱的糖醋鹵汁,形狀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吃后很滿意,后名揚蘇州。 ? 松鼠鱖魚作為一道功夫菜,想在家里燒需掌握四個注意點:這道菜需要開花刀、腌制、拍粉、油淋、澆汁一氣呵成。首先,要注意把斜刀改切成花刀,這對刀功有一定的要求;然后,不要切破魚皮,方便油炸和做造型。 五、浙菜龍井蝦仁 浙菜與蘇菜相近,和在一起被稱為江浙菜系。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種。浙菜起源于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jīng)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和明清時期的發(fā)展,浙江菜的基本風(fēng)格已經(jīng)形成。 ? 浙菜的代表菜品有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東坡肉等等! 龍井蝦仁將茶飲與蝦仁融合,整體清新軟嫩,蝦仁玉白,鮮嫩,芽葉清香,色澤雅麗,蝦中有茶香,茶中有蝦鮮,食后清口開胃,回味無窮。 ? 相傳,乾隆皇帝微服私訪,在杭州茶農(nóng)家喝到一杯龍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備,暗抓了些茶葉離去,后來在市內(nèi)餐館用膳,叫店伙計用此泡茶。 店伙計看到乾隆內(nèi)著的龍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訴店主。店主正值烹調(diào)蝦仁,驚慌中竟把店伙計手中的茶葉當(dāng)作蔥末撒到鍋內(nèi)。 想不到這道茶葉蝦仁色澤雅麗, 滋味獨特,吃得乾隆點頭稱好。 此后,這道菜肴便成了名菜而流傳至今。 六、閩菜佛跳墻 閩菜發(fā)源于福州,以福州菜為基礎(chǔ),后又融合閩東、閩南、閩西、閩北、莆仙五地風(fēng)味菜形成的菜系。 由于福建人民經(jīng)常往來于海上,于是飲食習(xí)俗也逐漸形成帶有開放特色的一種獨特的菜系。閩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礎(chǔ)上,尤以“香”、“味”見長,其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fēng)格特色,以及湯路廣泛的特點,在烹壇園地中獨具一席。 ? 閩菜代表菜有佛跳墻、福州魚丸、鼎邊糊、漳州鹵面、莆田鹵面等。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佛跳墻了。佛跳墻通常選用鮑魚、海參、魚唇、牦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成菜后,軟嫩柔潤,濃郁葷香,又葷而不膩,味中有味。 ? 這道菜用料講究,具是珍貴食材,做法獨到,需要十幾個小時,屬實是繁雜無比,因此價格也是不菲! 七、湘菜臘味合蒸 湘菜。又叫湖南菜,早在漢朝就已經(jīng)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qū)和湘西山區(qū)三種地方風(fēng)味為主。 湘菜制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鮮、軟嫩;制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 ? 湘菜的代表菜品有“東安子雞”、“紅煨魚翅”、“臘味合蒸”、“面包全鴨”、“油辣冬筍尖”、“板栗燒菜心”、“五元神仙雞”、“吉首酸肉”等。 ? 臘味合蒸,是湖南地方傳統(tǒng)名菜,屬湘菜系。是以臘豬肉、臘雞、臘魚、雞湯和調(diào)料,下鍋清蒸而成。做法簡單,其臘香濃重、咸甜適口、柔韌不膩。 八、徽菜無為熏鴨 徽菜以安徽特產(chǎn)為主要原料,在采用民間傳統(tǒng)烹調(diào)技法的基礎(chǔ)上,吸收其它菜系技藝之長而烹制的以咸鮮味為主的地方菜肴。 其主要風(fēng)味特點為咸鮮為主,突出本味,講究火功,注重食補。在烹調(diào)方法上以燒、燉、燜、蒸、熏等技藝為主。 ? 徽菜的代表性菜品有紅燒果子貍、火腿燉甲魚、雪冬燒山雞、符離集燒雞、蜂窩豆腐、無為熏鴨等。 無為熏鴨選料精細,首選上等麻鴨,制作考究,工藝復(fù)雜,先熏后鹵,天然煙熏芳香。 成品鴨金黃油亮,皮質(zhì)厚潤,肉質(zhì)鮮嫩,醇香味美,兼具北京烤鴨的芳香和南京板鴨的鮮嫩。 無為熏鴨位列中國十大名菜之一。中國經(jīng)典十大名菜,你吃過哪些? 八大菜系各有所長,各有千秋,不知道你吃過哪些?最喜歡哪種菜系呢?歡迎留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