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案--胸悶 心慌 氣短作者:任奕存李~,男,53歲 患者基本情況:患者來診時胸悶已久,在北京某處已開具處方,服藥半月未見明顯改善,路過診所,遂來咨詢就診,患者主要癥狀為胸悶,氣短,覺得有口氣上不來,心慌,伴隨恐懼心理。害怕自己得急性心臟疾病,身體乏累,夢多,舌淡苔白膩,肝脈弦,右尺沉(考慮肝郁氣滯 腎陽虛)。 因患者已經開具處方,服用半個月了,但未見明顯效果,加重還有半個月的,我看了一下處方使用的藥物為疏肝理氣之藥(藥物基本為柴胡疏肝散加減),正常來講會有效果,但患者服用效果不明顯,于是我在他原方的基礎上加了幾個藥(一為開胸二為補腎),讓他和這個藥一起服用。 處方如下: 制附子6g 干姜6g 瓜蔞30g 枳實10g 7劑 日一劑水煎 早晚飯后配合原來的藥物服用 二診 胸悶癥狀改善明顯,但未痊愈,舌色仍較淡 制附子增加到15g 余劑量不變 仍處7劑 三診:服藥之后諸癥基本痊愈,僅勞累后有胸悶,咽中不適(似梅核氣)舌色已紅 處方如下: 陳皮10g 姜半夏6g 茯苓15g 炒白術15g 瓜蔞30g 薤白6g 紫蘇葉6g 生姜6g 柴胡6g 枳實6g 白芍6g 炙甘草6g 熟地15g 淫羊藿6g 桑寄生20g 肉桂2g 服藥后胸悶心慌氣短痊愈 任奕存大夫按:本案患者肝郁氣滯的癥狀明顯,服用疏肝藥物后不見明顯緩解,且查患者脈象尺沉,舌色淡,都表明患者腎陽虛明顯,腎為先天之本,本源不足,心失所養(yǎng),加之情緒不暢,氣滯心胸,綜合導致患者胸悶氣短之癥,且癥狀明顯已經使患者產生了恐懼心理,心主神明,腎主恐,此時補腎是必須的,所以單純使用理氣藥效果不佳。且患者寒像明顯,故使用附子干姜。且制附子亦有增強心陽的作用。可緩解心慌的癥狀。 最后的處方考慮患者胸中仍有痰氣交阻,應用半夏厚樸湯與瓜蔞薤白半夏湯的加減合方,以祛痰理氣,余為補腎之藥?;颊呷?/p> 在后期的隨訪過程中,患者在一次行房之后,又出現了癥狀的反復,3天后癥狀又消失,更能佐證了本病的病根在腎,遂又進行了補腎的治療,患者病情穩(wěn)定,未再復發(fā)。 通過以上案例,我發(fā)覺未必所有的表現為實的癥一定就是實證,陽虛也會導致陰氣的亂竄而出現看似為實的癥狀,所以中醫(yī)治病一定要是癥狀結合舌象和脈象來綜合判斷,辨證方可更準。 |
|
來自: 任奕存中醫(yī)師 > 《本人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