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 陳某,男,34歲。 初診:雙目上胞虛浮,不紅不痛,得病數日?,F胞虛如球,頭脹口干。 舌苔薄白,脈象浮數。 辨證:濕熱上擾,脾失健運。 治法:調脾清熱、驅風利濕。 主方:祛風清熱消腫湯。 處方:天花粉、連翹各15gg,炒荊芥、防風、牛蒡子、桔梗、生白術、茯苓、瀉澤各9g,薄荷(后下)、生甘草各6g。每日1劑,水煎服。 復診:服5劑后。雙目胞瞼浮腫消退,繼宗前方去天花粉加黨參9g,服4劑而愈。 按語:本案主要癥狀為:一眼或兩眼上胞虛浮腫起,皮色菲薄,不紅不痛。如用指壓,則感覺虛軟,腫處每因壓迫而平陷,但少頃立即平復如舊。病多逐漸發(fā)生,勞累少睡與感冒為其誘因。至于其病因,多與脾肺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因肺不宣水、脾不制水、腎不行水導致胞瞼經絡壅滯,絡內水液滲溢所致。治宜調脾清熱、驅風利濕。方中天花粉、連翹清熱;荊芥、防風、牛蒡子、桔梗、薄荷疏風;白術、茯苓、瀉澤、陳皮健脾利濕;甘草和中。諸藥合用,共奏調脾清熱、驅風利濕之功。服9劑之后,.眼瞼水腫,隨之消退。 案2 張某,男,65歲。 初診:雙目胞虛如球,按之稍平,頃復如故。得病半年,頭暈耳鳴,腰背酸楚,舌苔白滑,脈象沉細。胞瞼虛軟浮腫,瞼皮重墜,睜開乏力:胃呆納少,四肢倦怠,舌淡脈細。 辨證:脾虛氣弱,水積胞瞼。 治法: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處方:茯苓15g,黨參、炒白術、澤瀉、制半夏、藿香梗各9g,桂枝、炙甘草、陳皮、砂仁(后下)各6g。每日1劑,水煎服。 復診:服7劑后,胞腫減輕,眩暈尚作,腰膝冷痛,癥系脾腎陽虛,前方加熟附片9g,再服5劑而愈。 按語:方中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制半夏、陳皮、砂仁行氣化痰;藿香芳香化濕;桂枝、澤瀉化氣利水。脾腎陽虛加熟附片,氣虛甚兼血虛者,加當歸9g,生黃芪15g。 案3 薛某,女,48歲。 初診:半個月來,因操勞過度,出現雙目胞瞼虛軟浮腫,眼皮重墜,睜開乏力。胃呆納少,多痰,四肢倦怠,舌淡,脈細。 辨證:脾氣虛弱,水濕上泛。 治法:健脾益氣,利水消腫。 主方:春澤湯加減。 處方:黨參、澤瀉、炒白術、茯苓各12g。桂枝、制半夏,陳皮、炙甘草各6g。每日1劑,水煎服。 復診:服7劑后,胞瞼浮腫已退,眼睜有力,精神好轉,再宗前方黃芪15g,服5劑以鞏固善后。 按語:胞瞼水腫,多由某些內臟疾病所引起。由于胞瞼皮膚菲薄,組織疏松,所以容易潴留水分而發(fā)生腫脹。方中用五苓散加黨參以健脾益氣;合二陳湯以化痰濕。脾健實則水腫消退,痰濕化解。 案4 王某,女,48歲。 初診:近3個月來,出現雙眼瞼浮腫,皮色較淡,按之如綿,眼珠微紅不癢,伴有體倦乏力,食納不佳,脈緩,舌質淡,苔薄白。 辨證:脾虛濕盛,水停胞瞼。 治法: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主方:祛濕健脾湯 處方:黨參、山藥、茯苓、白術、薏苡仁各15g,牛蒡子(炒)、連翹、澤瀉、豬苓、車前子各10g,陳皮、砂仁殼、甘草各6g。每日1劑,水煎服。 復診:服5劑后,胞瞼浮腫明顯減輕,繼服5劑而愈。 按語:方中黨參健脾益氣;山藥氣陰并補;茯苓、薏苡仁、澤瀉、豬苓、車前子利水滲濕消腫;陳皮,砂仁理氣燥濕;牛蒡子、連翹疏散風熱,以防濕聚化熱,甘草調和諸藥。脾虛較重者加黃芪、白術;胞瞼刺癢者加蟬蛻、薄荷、防風。 案5 劉某,女,35歲。 初診:近2個月來,上瞼重墜難睜,皮色光亮微紅,伴有咳嗽氣喘,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 辨證:痰濕上犯,水停胞瞼 治法:宣肺行水,散風清熱。 主方:加減越婢湯。 處方:生石膏、茯苓、蔓荊子各15g,白術、豬苓各12g,麻黃、杏仁、法半夏各10g,陳皮、甘草各6g。每日1劑,水煎服。 復診:服5劑后,眼瞼浮腫減輕,咳喘基本控制,繼服5劑而愈。 按語:方中麻黃開宣肺氣,祛風消腫;白術、茯苓、豬苓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石膏解肌清熱;杏仁清降肺氣;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甘草調和藥性。若全身乏力、脈弱者,加黨參、黃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