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是一個可以自由發(fā)表言論的場所,人們在這里可以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生活,提出自己的疑惑??墒?,網(wǎng)絡也是一個公共平臺。在網(wǎng)絡上發(fā)表言論,就意味著將自己的想法暴露在了公共場所。一個男網(wǎng)友的提問就引起了廣大網(wǎng)友的討論,甚至還有很多網(wǎng)友對他的言論表示憤怒,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一個提問竟然可以掀起如此大的風浪?原來,提問的男網(wǎng)友已經(jīng)當了爸爸。他表示,孩子出生后,妻子在家做了全職太太??墒乾F(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上幼兒園了,妻子卻依然在家當全職太太。并沒有要出去工作的打算。他向網(wǎng)友求助:到底應該怎樣才能把在家耍的老婆弄出去上班賺錢呢?有相當一部分的網(wǎng)友對這位男網(wǎng)友的言論表示憤怒,這里面也包括很多全職媽媽。甚至還有一位網(wǎng)友嘲諷道,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你代替妻子完成接送孩子等家庭事務,那么妻子就自然會接替你的工作去上班。還有一部分網(wǎng)友表示,“?!边@個字眼讓人看得十分不舒服。男網(wǎng)友的這番言論明顯是在貶低全職媽媽,他根本不了解全職媽媽的辛苦,也不認同全職媽媽為家庭的付出以及全職媽媽給家庭帶來的價值。全職媽媽這個話題在這兩年里一直都是一個熱門話題,每次提起都能引發(fā)不小的討論。一部分人看不起全職媽媽,認為全職媽媽就是拿著丈夫的錢在家吃喝玩樂;而另一部分人認為全職媽媽同樣辛苦,她們的付出并不比在外工作的丈夫要少。那么,全職媽媽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為什么中國式全職媽媽難以得到認同呢?從1990年到2019年間,我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一直在下降。數(shù)據(jù)顯示,在這二十年中,有40%的女性選擇回歸家庭。而另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在全職媽媽中,95后的比例是最大的,已經(jīng)超過了80%。也就是說,在全職家庭中,多半都是女性選擇在家當全職媽媽,全職爸爸的比例為42.5%,比女性低了14%。然而,社會對于全職媽媽的包容度卻遠遠低于全職爸爸。張桂梅校長曾經(jīng)透露,一個從她創(chuàng)辦的女子中學畢業(yè)的女孩選擇當全職太太,張桂梅聽說后非常生氣,直接拒絕了這位學生的捐款。其實,張桂梅校長并不是歧視全職太太,而是因為她太了解這個社會中全職太太的處境了。全職太太和全職媽媽都是回歸家庭的女性,她們中間也不乏一些高學歷女性,卻因為選擇全職而變得和社會脫節(jié)。對于男性來說,他的生活有事業(yè)、家庭和朋友。但是對于全職媽媽來說,她的世界基本上就只剩下家庭。這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再來看全職爸爸的待遇。前陣子有個關(guān)于全職爸爸的新聞上了熱搜,這位全職爸爸負責在家照顧孩子,妻子則負責賺錢養(yǎng)家。為了慰勞女婿照顧家庭的辛苦,丈母娘直接給了女婿10000塊的工資,比女婿上班時的工資還翻了一倍。試問,有幾個婆婆能做到這樣?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婆婆來說,只要不指責兒媳在家不工作就已經(jīng)算是很不錯了。那么,全職父母的工作究竟辛不辛苦呢?一位全職爸爸說出了自己的經(jīng)歷,他表示,在做全職爸爸之前,他從來不知道帶孩子是一件如此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孩子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喂一次奶,而這還沒有算上換洗尿布等其他家庭事務的時間。在忙完這些后,父母已經(jīng)基本上沒有什么多余的時間。所以很多全職媽媽寧愿熬夜玩手機也不愿睡覺,在外人眼中這是一種貪玩享樂的行為,可是只有當事人才明白,這其實是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壓縮到極致的體現(xiàn)。由此看來,全職父母的生活并不輕松,甚至比在外工作的人還要更加辛苦。不少全職父母表示,比起回歸家庭,自己更愿意出去工作。可是,為什么同樣是全職父母,全職媽媽的地位卻這么低呢?這還要從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說起。在我國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普遍認為“男主外,女主內(nèi)”,男人負責在外賺錢養(yǎng)家,女人負責在家相夫教子,女性不能出門工作,只能依靠男人才能生存。然而在現(xiàn)代,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女性也可以出門工作,實現(xiàn)經(jīng)濟獨立。可是,人們的思想?yún)s還沒有轉(zhuǎn)變過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家庭事務是女性應該承擔的工作。不僅如此,人們還理所當然地認為撫養(yǎng)下一代也應該是女性的責任。波伏娃曾經(jīng)說過:“提到女性,人們會說,女性就是子宮?!?/span>確實,由于男女生理構(gòu)造的不同,女性在孩子剛出生時要承擔喂奶等養(yǎng)育工作,這項工作是父親無法取代的。可是,很多男性卻將所有關(guān)于孩子和家庭的工作都扔給媽媽們,以至于直到孩子長大后,很多家庭都出現(xiàn)了喪偶式育兒的情況。羅振宇曾經(jīng)說過,父親是這個世界上最沒用的母嬰產(chǎn)品。換句話說,父親們普遍沒有承擔起一個父親在家庭中應該發(fā)揮的作用。在很多中國式家庭中,父親的角色是缺失的。而且,這個社會對男性總是比女性要更友好。在找工作時,男性很少會因為性別而受到歧視;在職場中,男性也很少因為性別而喪失升職的機會,也基本上沒有男性會遇到因為生育而被公司裁員的情況。即使全職爸爸們選擇回到社會進行工作,他們找工作時也會比女性更加容易。而女性不僅要面對家人的不理解和指責,還要獨自承受生育給自己身體帶來的傷害,她們逐漸與社會脫節(jié),不僅沒有得到支持和認可,還要陷入不斷地自我懷疑之中。總的來說,男性正生活在特權(quán)之中,可是他們卻并不自知。就像中國那句古話中說的那樣:“站著說話不腰疼。”生活在特權(quán)中的人永遠意識不到特權(quán)的存在。而全職父母的辛苦也只有那些真正做過全職父母的人才能體會得到。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