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戰(zhàn)場的策略是具有可比性的,豫東戰(zhàn)役和淮海戰(zhàn)役是劉伯承元帥和粟裕大將戰(zhàn)場重疊的兩次戰(zhàn)役,各自對戰(zhàn)場判斷做出的策略就可以比較出二人作戰(zhàn)謀略的高低。 (一)豫東戰(zhàn)役 劉陳鄧早在打開封前的48年6月17日就提示粟?!斑€應照顧25、83、63等部同來”,但粟裕卻未引起重視以至于黃伯韜殺出,打亂了粟裕的計劃。7月3日粟裕改變部署計劃先殲擊黃伯韜,再殲還沒消滅的區(qū)兵團72師。7月5日,劉陳鄧告知粟裕:“使瑚璉7日不能越過太康,此招仍屬可能。惟全部拉回瑚璉已困難”,同時指出粟裕打黃伯韜不當:“粟部已全部使用,無預備隊,且頗疲勞。我們認為,須保持銳氣,才可避免在新情況下陷入被動”。既讓粟裕知道了南線阻擊情況,又表明不贊成粟裕打黃伯韜的策略。但粟裕不聽,強吃黃伯韜傷亡慘重“三兄弟被打殘廢”(指1,4,6縱隊),最后在四面漏風的情況下,不得不草草收場。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劉帥比在核心戰(zhàn)場的粟裕,對局勢的判斷更為準確。 我軍的炮兵陣地 (二)淮海戰(zhàn)役 真正明確提出進行淮海戰(zhàn)役的是劉陳鄧(粟裕的建議實際上為4案,是不確定方案),劉陳鄧在粟裕的四個方案中選擇淮海戰(zhàn)役(?。┮话笀筌娢?,軍委同意發(fā)起淮海戰(zhàn)役,但改變粟裕原計劃的攻占兩淮吸打援軍然后占領海州連營港策略為先殲滅7兵團再攻占兩淮最后占領海州和連營港的策略。 從小淮海轉變?yōu)榇蠡春5闹匾襟E中,僅先打7兵團出自軍委,其他均按劉陳鄧計劃的方向進行。第一階段的布局,其他兩個手段均出自劉帥,一是吸引黃維和張淦兵團遠離淮海,二是建議陳鄧主力切斷徐蚌線,形成會攻徐州形勢。淮海戰(zhàn)役開打后,粟裕也考慮擴大淮海戰(zhàn)役規(guī)模,抑留敵軍逐步殲滅之。但他的策略是以地方武裝騷擾徐蚌線,而以主力一部出淮南,實戰(zhàn)顯然是按劉伯承策略進行。 在殲擊黃伯韜的同時,軍委和粟裕主張同時打北線邱李,粟裕于48年11月18日進行部署。但劉陳鄧19日復電反對,認為北線接著打更強邱李兵團誠非易事,提出殲滅7兵團后,一部對徐州防御,轉移兵力于南線,先打南線黃維、李延年策略(黃維優(yōu)先)。粟裕按劉陳鄧指示改變部署,中央也不得不接受劉陳鄧意見,改變華野殲擊目標,于21日要求華野殲擊李延年,粟裕于當日18時進行部署,23日,劉陳鄧再次反對,直接調用粟裕指揮的中11縱參加對黃維的殲擊,同時飭令華2縱對李劉防御,并向軍委建議完全放棄殲擊李延年計劃,再調粟部4個縱隊參加打黃維,并在軍委批準前已一邊報告一邊著手部署(24日10時向粟裕下達指令),24日11時,粟?!白衩眻?zhí)行,同日下午15時中央批準電才發(fā)出,可以說是劉陳鄧對第二階段的作戰(zhàn)進行了臨機處置。 25日晨包圍黃維后,劉陳鄧見敵軍較混亂,改變了加入粟部殲擊黃維的原計劃,考慮擴大戰(zhàn)果,令粟裕殲擊李劉兵團,從而迫使李劉快速退卻,為抽出3個縱隊的兵力包圍脫離徐州的杜聿明創(chuàng)造條件。包圍杜聿明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包圍了黃維,如果先打李延年,應該可以迅速解決,杜聿明可以無后顧之憂地逃跑,中野要對付12兵團和劉汝明的增援都比較困難,不可能抽出兵力去對付杜聿明,而華野打李延年也需要兵力,如此,杜聿明是很有可能逃脫的,綜上所述,大淮海的打成,完全在于劉陳鄧的正確策略。 淮海戰(zhàn)役場景圖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粟裕的齊辰電,從實戰(zhàn)而言,基本相當于廢紙,因為,軍委在接到粟裕的齊辰電之前,就已經發(fā)出了決戰(zhàn)指令。同時,所謂抑留敵軍于徐州附近殲滅的提法,其前提是敵軍向南總退卻,敵軍退卻了嗎?沒有,連孫元良都北上了,不用你抑留,其次,粟裕的手段是以主力一部出淮南,顯然打得太遠,構成不了對徐州集團的壓迫,實戰(zhàn)根本沒有采用。所以,齊辰電并無實際意義,真正有效的手段就是打在徐蚌線上。劉帥11月3日提出建議,如果提前實施,孫元良很大可能會被早早干掉,即便是軍委11月9日才下決心,都殲滅了孫元良后尾3600多人,因孫已經離開宿縣,所以,軍委決策直接打了宿縣,其實質還是如劉帥建議的一樣,斬斷敵軍中樞,形成會攻徐州形勢。 不過,淮海戰(zhàn)役和豫東戰(zhàn)役,粟裕有一點不同的是,淮海戰(zhàn)役中劉陳鄧的策略,粟裕還沒等軍委確認,就已經執(zhí)行了,這既說明了劉陳鄧策略的高明,還說明了粟裕完全服從了劉陳鄧的直接指揮。 從這兩個相同戰(zhàn)場劉粟的策略可以看出,劉帥的作戰(zhàn)謀略和算度是要高出粟裕的。 |
|
來自: 茂林之家 > 《解放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