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沈梔暖 原著:林清玄 我們的一生要走很多路,其中就有成長之路。 林清玄說自己的人生,幾乎是從底層開始的。他生長的地方幾乎沒有文化和文明,家境也十分貧困,在十七歲時決定離家。 從餐館服務生,到碼頭工人;從自己擺地攤,到洗衣店燙衣服。都是他抵御貧窮的方式。 他甚至還殺過豬,經(jīng)常殺完豬回家洗了手就繼續(xù)寫作,最終收獲了“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稱號,作品被廣泛傳播。 林清玄的成長之路,在于不斷超越自己。他通過《心有歡喜過生活》一書,告訴我們:時間會有它獨有的方式,讓一個人去學會生活,進而成為一個不管自己被生活如何對待,也依然可以許諾明日必有太陽的人。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林清玄的成長之路。 忙碌讓人盲目,慢下來才能專一 林清玄用“忙碌”二字,來形容當下很多人的處境。 的確,快節(jié)奏已經(jīng)成為這個時代人們的主旋律。因此,很多人即便壓力再大,也不敢松懈,他們甚至沒有時間,去痛哭一場來釋放自己的壓力。 林清玄說這種忙碌,會讓人失去自己的心和眼睛。而人的心是用來感受的,眼睛是用來觀照的。正如《小王子》里說的:唯有心靈才能洞察一切。 失去這兩種能力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有這樣的祖孫兩人,她們晚餐想吃酸菜魚,就一起去了菜市場,想要買一條三斤大的草魚。 在挑選的過程中,奶奶不僅能立刻認出哪種魚是草魚,還可以根據(jù)用手提魚這個動作,準確判斷出魚的重量;而孫子不僅無法辨認,而且也不清楚三斤是什么概念。 孫子判斷不出魚的種類,是觀照能力的喪失;不知魚的重量,是感受能力的喪失。 孫子有如此表現(xiàn),是因為忙碌讓他心性浮動,久而久之,自己的感受能力和觀照能力也就變得薄弱,人也就變得盲目起來。 最終,忙碌會讓人變得盲目,再也不能專心沉入一件事當中。 那么,我們要如何扭轉(zhuǎn)這一局面呢? 茲心覺得,我們需要讓自己慢下來。就像米蘭·昆德拉說的那樣:“從現(xiàn)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里?!?/p> 比如,我們可以找一天時間,只讓自己做一件事。可以是散步,可以閱讀,可以讓自己待在廚房一整天。然后在這個慢中,遠離執(zhí)念,并收獲屬于自己的輕松感。 在茲心看來,也許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上,前途很遠,也很暗。但偶爾慢下來,有助于我們看清自己前面的路,才能走向自己向往的遠方。 反省的前提,是打破過程和結局的界限 茲心和大家聊的第二個話題,是找回我們失去的反省的能力。 林清玄有一次為了滿足兒子的好奇心,帶孩子去了一家據(jù)說顧客點菜后五分鐘內(nèi)不上菜,就會免費招待的披薩店。 沒想到去的那天,餐廳爆滿,等了半個小時才入座。最終,菜的確在限定時間內(nèi)送到,但林清玄卻覺得很不劃算。 因為為了趕這五分鐘,他們其實坐了四十分鐘的計程車,排隊花費了半小時,吃完飯至少還要花三十分鐘回家。 所以,菜單上的五分鐘快速保證,實際上每一分鐘里,都有二十分鐘的時間代價。 這實際上,是現(xiàn)代人為了結局快速到來,而忽略過程的一個真實寫照。不僅如此,各種快餐食品,以及便捷電子設備的興起,讓很多人已經(jīng)無法好好吃飯了。 在如今這個什么都追求快的時代,大家拼命為了結局,而去壓縮時間。最終,讓自己沒有更多空間,來悠然地享受生活。他們收獲到的,也只有更多煩惱以及終日的煩躁和不安。這些看不見的時間成本,代價其實更大。 在這樣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下,人是很難抽出時間去做自我反省的。要有時間反省自身的不足,就需要打破過程和結局的界限,使從容和效率一樣重要。要回到眼前,讓當下的每一刻都變得更有價值才行。 實際上,反省的意義在于讓人認識到:追求快速不是人抵達遠方的必要條件。因為當我們都把眼光執(zhí)著于遠方,就會過不好當下的每時每刻。 茲心覺得,成長的過程,最離不開的就是安靜,在安靜中,我們才能漸漸反省到生命的盛大,進而讓自己變得溫柔、克制、并內(nèi)心穩(wěn)定。 也只有內(nèi)心穩(wěn)定,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一個人才能把生命中,那些可貴的印記和生命的痕跡,變成屬于自己的鋼筋鐵骨。 正如楊絳所說的那樣:“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和從容?!?/strong> 保持覺悟之心,讓內(nèi)心更堅定 從每天寫五百字開始,到最終寫了一百七十幾本書,林清玄算是一位成功人士了。在他還未滿四十歲時,就在當時的雜志上居成功人士第一位。 在林清玄以往的想象中,成功應該是令人開心的一件事,但實際上并非這樣。當時,他每天要開七八個會,還要應酬自己不喜歡的人。 直到有一次,他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的一句話。那句話說,一個人到了三十歲,要把全部的時間用來覺悟,否則就會一步步走向死亡。 這對于已經(jīng)過了三十歲的林清玄來說,猶如當頭棒喝。他開始問自己,什么是覺悟?在理不清頭緒的情況下,林清玄果斷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去了山上閉關,然后每日清修和思考,最終走進佛學世界。 三年后,他有了很多自己的領悟,開始明白,覺悟其實就是要學習看見自己的心。 但在如今這個社會,缺的就是可以看見自己心的人。如果把我們的生活分為重要和緊急兩個部分,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在隨波逐流,行尸走肉地生活著。 可實際上,重要的生活,才應該是一個人追求的。去遠方看一次星星,在下班的路上給自己買一束鮮花,讓自己學會愛和寬容,這都是重要的生活選擇。 茲心覺得,一個人只有看見自己的心,才能收獲內(nèi)心的堅定。 畢淑敏說:“只有內(nèi)心的堅定,才能把歲月留下的傷痕,化作成長的書簽?!?/p> 這樣,一個人雖飽經(jīng)創(chuàng)傷,仍能動人心扉;一個人雖歷經(jīng)磨難,仍可以做到毫發(fā)無損;一個人雖遭遇萬般摧殘,也能給人春風拂面的感覺。 只有不斷超越自己,才能歡喜心過生活 在林清玄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曾問他,長大后想要做什么。 他當時就說自己想要成為一名作家,父親接著問他,作家是干什么的。他告訴自己的父親,作家就是坐下來,字寫一寫寄出去,人家錢就會寄來。他父親聽完后很不開心,甚至還給了他一巴掌。 那時候的大人,都不信他會成為一名作家,但林清玄希望自己,可以不斷完成自我超越。他保持著這個想法,最終得遍了臺灣的所有重要文學獎,每天都在歡喜中過日子。 不斷超越原來那個自己,讓他過得很開心。這主要是因為,當一個人有了自我超越的心,他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在林清玄看來,做一個人就好像一座金字塔一樣,第一層是物質(zhì)、欲望的;第二層是文化的、文明的;第三層是精神的、靈性的、宗教的。當一個人具備了這三個層次,才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人。 而不斷超越自己,朝著更高層次看齊,到達那個境界,才會把自己的心打開。 當心打開以后,人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才可以學會應對,進而承擔后果,完成從超越之心到承擔之心的過渡。 這樣,一個人就可以,在談戀愛的時候?qū)P牡卣剳賽?,在生活的時候就認真生活,這樣盡心盡力活在當下,也是一種完美。 當然,要想歡喜過生活,還需要擁有一顆轉(zhuǎn)化之心。這樣,就可以不斷地把自己的負面情緒,轉(zhuǎn)化成正面的情緒。而不斷的轉(zhuǎn)化,最終就可以使人的正面情緒增加。 最重要的是,還不能缺少一顆融入之心。這樣,人才不會因為沒有好的人際關系,而陷入自我懷疑中。這就需要我們懂得表達和給予。 只有我們可以擁有這樣的狀態(tài),才可能和自己的世界保持一個好的相處狀態(tài)。那么,一個人的歡喜心就可以慢慢形成,生活也就很容易處在一個清凈、柔軟、平常的狀態(tài)了。 當一個人拼命想要擁有這幾顆心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完成自我超越的開始。大仲馬說:“當你拼命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別人就不再是你的對手了。不管是誰,只有下了這個決心,他就會立刻覺得增添了無窮的力量,他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了?!?/p> 茲心也覺得,在這一次次遠離,一次次接近真實的自己中,尋找自己和這個世界更好的相處方式,就是所謂的成長。 成長是每個人一生的主題,最終我們會變成什么樣永遠是一個謎。在前行的路上,我們不斷地告別必經(jīng)的征程。 這個途中,可能有平坦、有崎嶇;有悲歡、也有離合。 但愿我們,回首過去,一路崎嶇早已繁花盛開。 最終,在用盡全力之后,也可以心懷歡喜,過好平凡的一生。 |
|
來自: hercules028 > 《Reading》
联系客服
微信扫码,添加客服企业微信
客服QQ:
1732698931联系电话:4000-999-276
客服工作时间9:00-18:00,晚上非工作时间,请在微信或QQ留言,第二天客服上班后会立即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