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心四寶:善忘、少怨、不比、寡思00:0012:14? 點上方綠標(biāo)可收聽洞見主播云灣朗讀音頻明朝醫(yī)學(xué)家龔?fù)①t說:“物來順應(yīng),事過心寧,可以延年?!?/span>
大意是,擁有好心態(tài),才會擁有好人生。
但好心態(tài)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慢慢修煉出來的。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面對生活的不如意,要學(xué)會放下那些不如意。
要想養(yǎng)護(hù)好心態(tài),就得用好四寶:善忘、少怨、不比、寡思。
善忘
網(wǎng)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身邊那些每天快快樂樂的人,都有什么特征?
最高贊的回答只有兩個字:善忘!
人生數(shù)十載,倘若每件事都記在心里,大腦就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花園。
只有定期清理,才能保持身心愉悅。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從前,在寺廟里有一只得了佛性的蜘蛛,當(dāng)佛祖問它什么是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時,它毫不猶豫地回答:“已經(jīng)失去的和得不到的?!?/span>
直到有一天它投胎變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珠兒,并邂逅了多才多藝的狀元郎,她認(rèn)為這是佛祖為她安排的情緣。
但是命運卻發(fā)生了變化,狀元郎和皇家公主結(jié)為百年之好,珠兒也被皇帝選做太子的新嫁娘。
面對狀元郎的背叛,皇家的強勢,珠兒痛苦不堪,暗自埋怨佛祖:既然讓我與狀元郎相識,為什么不能長相守?
思前想后,郁郁寡歡,終至茶飯不思,生命危在旦夕。
癡情的太子知道后,撲到床前準(zhǔn)備拔劍自刎,以死相隨。
這時佛祖出現(xiàn)了:“珠兒,你和狀元今生無緣相守,你們的相識只是前世的一面之緣,而太子卻是你前世、今生的有緣人,他愛了你整整三千年了?!?/span>
我再問你:“珠兒,什么是世間最珍貴的?”
珠兒聽了這些真相后,突然大徹大悟,她對佛祖說:“忘卻已失去的和得不到的,好好把握現(xiàn)在的幸福?!?/span>
佛祖聽了含笑離去,珠兒故事的結(jié)局亦被改版為美好。
選擇忘卻得不到的和傷害我們的,不僅是一種大度、一種寬容和超脫,更是為了保護(hù)自己的身心。
有了忘卻,就不會與人斤斤計較,自己也不會在情緒波動的漩渦里迷茫和徘徊。
善于忘卻,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就能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當(dāng)中。
少怨
怨氣就像毒藥,攻擊別人的同時,也容易誤傷自己。
生活若被怨氣纏繞,苦就成了雙份,長久地陷于憎恨中,就很難走出怨恨的怪圈,不僅妨礙成長進(jìn)步,還會傷害身心健康。
正如曾國藩所說:“牢騷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抱怨是一種毒藥,無形之中傷人傷己,而遇人遇事不抱怨則會讓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柳暗花明。
有人說,楊絳先生是變化時代一處不變的所在、一抹安靜溫潤的慰藉。
面對生活,她多的是包容,少的是抱怨。
1937年,楊絳住院產(chǎn)女。
錢鐘書每天按時探視,卻總苦著臉帶去各種“麻煩”消息:我把房東的桌布染黑了、我把臺燈砸了、我把門軸弄壞了......
換做旁人遇上這樣添亂的丈夫,只怕早就一個頭兩個大。
而楊絳不抱怨,反倒對著滿腹經(jīng)綸卻拙手笨腳的丈夫百般包容。
不是楊絳隱忍懦弱,而是她懂得,沒有人生來就完美,優(yōu)點與短處共存,才是人間真實。
事不求全,包容別人的缺點,少一些抱怨,才能不糾結(jié)、少憂慮,滋養(yǎng)自己的身心,增加自己的幸福閾值。
不比
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寫道:“與別人比較,是悲慘生活的開始?!?/span>
人比人氣死人,命比命氣出病。
一個人越是喜歡盲目攀比,越是痛苦,越不幸福。
唯有學(xué)會認(rèn)識自己,不盲目攀比,才能讓一個人心智越來越成熟,身心越來越健康。
看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天,王子獨自到花園里散步,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園中一片荒涼。
原來,橡樹由于自己沒有松樹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輕生厭世,死去了。
松樹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在架上、不能像桃樹那樣開出美麗可愛的花朵,于是也死了。
牽?;ㄒ膊〉沽耍驗樗鼑@息自己沒有紫丁香的芬芳。
其余的植物也都垂頭喪氣,沒精打采。
只有一顆小小的心安草,茂盛地生長著。
王子問:小草啊,為什么你這么勇敢樂觀、毫不沮喪呢?
小草回答說:王子啊,我不灰心失望,是因為我知道您對我的希望,就是要我安心地做一株小小的心安草??!
心安草因為安心地做好一株小草而長得茂盛,自有其獨特的魅力。
真正的幸福、精彩,是過出來的,而不是比出來的。
與其盯著自己得不到的,不如珍惜當(dāng)下?lián)碛械?,你眼中的稀松平常,也是別人心中幸福的模樣。
最實在的幸福,就是不與人比較,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
《養(yǎng)生要集》里說:“多思則神怠,多念則志散。”
如果心有千千結(jié),自然就會種下病根。
現(xiàn)代心理學(xué)中,有個名詞叫做“反芻思維”,指的是對所煩惱的問題,進(jìn)行反復(fù)、被動地思考。
人一旦陷進(jìn)“反芻思維”,就容易產(chǎn)生負(fù)面情緒。
東漢時期南陽有一位名醫(yī)叫沈槐,七十多歲高齡,膝下無子女。
他一天到晚總是惆悵后繼無人,沒有食欲,夜不能寐,慢慢地思慮成疾。
名不見經(jīng)傳的張仲景知道后,就直奔沈槐家去。
張仲景根據(jù)患者病情,確診是思慮成疾,于是開了一個藥方,吩咐人取五谷雜糧面各一斤,將其做成丸,外涂朱砂。
囑咐病人一頓食用,之后便告辭離去。
沈槐低頭一看藥方,突然失聲大笑,因為上面寫著:“五谷雜面各一斤,團成丸,外涂朱砂,全劑一頓服完。”
他命家人把那五谷雜糧面做成的藥丸,掛在屋檐下,逢人就指著藥丸把張仲景奚落一番。
親戚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藥方。誰見過五谷雜糧能醫(yī)???笑話!笑話!”
朋友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藥方,誰一頓能吃五斤,滑稽!真滑稽!”
同行的郎中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藥方。我看幾十年病,聽都沒聽說過,哈哈!哈哈!”
他一心只想這件事可笑,憂心多慮的事全拋腦后了,不知不覺病就好了。
這時,張仲景來拜訪他,說:“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學(xué)生斗膽在您面前班門弄斧了?!?/span>
沈槐一聽恍然大悟,既佩服,又慚愧。
張仲景接著又說:“先生,我們做郎中的,就是為了給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無子女,我們這些年輕人不都是您的子女嗎?何愁后繼無人?”
沈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內(nèi)心十分感動。
從此,他就把自己的醫(yī)術(shù),全部傳授給了張仲景和其他年輕的郎中。
誠如馮唐所說:“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換言之,幸福就是不多想?!?/span>
凡事忿恨在心中,只會茶飯不思、形容枯槁,若能想開看淡,自然會氣順身健。
只要我們心念通達(dá),做到少一些思慮,就能心中無所掛礙、活得一身輕松。
曾國藩說:“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nbsp;
意思是說,胸懷廣大,是治療心病最好的藥物。
人生實苦,要學(xué)會治心自愈。
坦然接納一切起起落落,方能身心寬一丈、疾病煩惱退一尺。
余生,愿你我都能做到善忘、少怨、不比、寡思,活成自己最想要的幸福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