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孝順,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 只是,現(xiàn)如今,純孝的兒女有多少? 物欲橫流的生活里,還能有多少人,秉持著悲憫、善良的內(nèi)心,及人之老,及人之幼,及人之傷悲…… 人人都有苦處,人人都有私心,人到中年,看過身邊很多老年人的生活后,對于養(yǎng)老問題,不由得悲觀起來。 50歲時,兒女剛長大成人,父母當然算不得老,甚至可以說是“年富力強”,這時候,很多人都想再拼個10年,為了兒女、也為了養(yǎng)老,多攢下些錢。 畢竟,兒女找工作得幫一幫,買房子要贊助一下,婚姻大事還必須操心一場。 60歲時,好不容易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又成了兒女的后勤保障,兒媳婦懷孕坐月子要照顧,兒女工作忙,家務當然是老兩口的,年節(jié)回來,還要準備好吃的、喝的、帶走的。 70歲時,行動遲緩了,身體小毛病不斷,好在孫輩長大了,稍稍能松口氣,自己還能做些家務,還能做口飯吃,暗自慶幸還沒有成為兒女的壓力和累贅。 80歲時,進入垂暮之年,走不動了,飯也做不了了,身體越來越差,身邊人越來越少,盼望得到一些安慰和照顧,卻很難,有飯吃、有水喝、有個住處,就是他們眼里最大的孝順了。 而這樣的照顧,還有很多私心包含在內(nèi)。 姑婆80歲,除了一些基礎(chǔ)老年病外,還算康健,沒有臥床,沒有老年癡呆,還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姑婆有一兒一女,家里條件都還不錯,女兒剛剛退休,姑婆住兒子家,女兒每三天去看望一次。 猶是如此,姑婆也過得很不開心,家里親戚去看望她,80歲的老人小聲訴苦,這世上根本就沒有孝順的兒女,只是看你還有多少利用價值罷了。 姑婆說,老伴的退休工資高,以前老伴還在的時候,在兒子家的生活還算過得去,兒媳也是客客氣氣的,自從老伴去世,兒子兒媳對她漸漸沒了耐心,吃飯都不讓姑婆靠近餐桌,而是一碗飯、一碟菜、一把勺子,單獨讓她在自己房間里吃。 姑婆說,他們嘴上不說,其實心里想的自己都明白:老兩口,如果她走了,換老伴留下來就好了,因為老伴有退休金啊。 誰不愛錢呢?姑婆手里沒有錢,只有一套老房子還值幾個錢,姑婆眼看兒子和兒媳情緒越來越大,自己馬上就住不下去了,只得趕緊表態(tài):把老房子過戶給兒子。 兒子兒媳果然又對姑婆殷勤點了,他們本來怕夜長夢多。 可姑婆的女兒哭著質(zhì)問,弟媳從不靠近姑婆,是她隔幾天就過來幫老母親洗洗涮涮,為什么以前父親的退休金全給弟弟,如今房子又沒有她分毫,如果是這樣,以后就不能來看老人了。 姑婆老淚縱橫。老人好歹還有套老房子,如果沒有的話,真的不知道要面對怎樣“腥風血雨”的暮年。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很多兒女也是普通人,是普通人,都會考慮怎么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姑婆的說法也許有點偏激,但也讓我們認清一個現(xiàn)實:養(yǎng)老,不是靠兒女的孝順,是靠實力、錢。 不管你承不承認,家境富裕的老人不會被棄養(yǎng)。 被遺棄、忽視、推脫,甚至冷血虐待的老人,都是無錢傍身,需要兒女貼錢出力的老人。 所以我們看到“老人病重,兒女放棄治療任其自生自滅”的新聞,看到“老人不堪家庭矛盾而輕生”的悲劇事件。 人到老年,一定要多給自己留一些養(yǎng)老金,不要高估人性,哪怕是兒女。 金錢,也許買不到親情,但可以買到照顧、買到體面。 一時的愛心和孝心,每個人都能做到,而長年累月的付出和照顧,只有靠金錢了。 人到老年,多給自己攢點養(yǎng)老金,就是多攢點底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