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十八代一詞,形容事情的歷史源遠流長,當然更多的時候用來罵人。當大家義憤填膺的時候,這個詞語大概率就會脫口而出。 “祖宗十八代”這個詞語最早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懷王而起,而且第一個使用者秦惠文王還立了個碑來詛咒他。 楚懷王到底做了什么事讓秦惠文王這么氣憤?秦惠文王立碑詛咒僅僅是為了出口氣嗎?秦楚罵戰(zhàn)為什么會扯上十八代祖宗?為什么不是十代祖宗? 這一切都得從那三塊神秘的詛咒石碑說起。 三塊詛咒石碑 北宋時期,陜西陸續(xù)出土了三塊神秘石碑。石碑所刻《詛楚文》寫到:昔日我秦國的先君穆公與楚國的成王,合力同心,聯(lián)成婚姻,結盟起誓,告誡子孫萬代,不做不利于對方的事情。楚懷王褻瀆神明,背叛了秦楚兩國十八代的詛咒盟誓,率領軍隊進攻秦國,將注定遭到失敗。 這就是祖宗十八代的由來,這揭示了自春秋以來,秦楚兩國世代聯(lián)姻,世代結盟的史實。 平常大家說兩家結親,都是說“喜結秦晉之好”,其實秦晉兩國不過是三代結親,要說真正的世代聯(lián)姻,那只有秦國和楚國才是名副其實。 歷史文章:歷史上真實的“秦晉之好”,充滿狡詐與戰(zhàn)爭,被誤用于新人的祝福 歷史上,秦國最開始與晉國結親,希望通過聯(lián)姻提升地位,打通與中原的通道,結果扶持晉文公上位后,秦晉兩國反目成仇,晉國開始稱霸天下。 被晉國背叛傷透了心的秦穆公,找到了楚國共抗晉國。 楚國與秦國類似,祖先地位都較為低下。楚國最初封爵不過是子爵,封國僅有五十里。但楚國歷代國君都是野心勃勃,國家逐漸壯大起來,楚國想由南往北向中原發(fā)展,也被晉國帶領小弟們死死擋住。 相同的歷史,相同的遭遇,共同的敵人,讓秦楚兩國自然走到了一起。自秦穆公與楚成王結親建立同盟后,兩國累世盟好,互相扶持,到秦惠文王和楚懷王這一代已經聯(lián)姻十八代了。 秦楚兩國的關系是真的一直這么友好嗎?我們都知道后來的歷史,楚國與秦國之間有血海深仇,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他們因為什么反目成仇的呢? 秦國與楚國 秦楚結盟后,確實一直友好,相互幫助與支持。 想當年,伍子胥率領吳國軍隊殺入楚國都城,楚國幾乎亡國。楚國大夫申包胥直奔秦國,在秦國宮殿上七日不食,日夜哭泣,求得秦國派兵幫助了楚國復國。再后來,趙、魏、韓三國痛擊楚國,打得楚國一敗再敗之際,也是秦國出手救的楚國。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國關系也漸漸發(fā)生了變化。 春秋時,秦楚兩國土地并不相連,基本沒有矛盾,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晉國,所以兩國關系親密無間。 進入戰(zhàn)國,秦楚兩國因為各自土地擴張,消滅了兩國中間的小國之后,雙方軍隊已經在秦嶺碰面。 兩個侵略成性,對土地無限渴望的家伙,互相看著對方的膏腴之地流口水,矛盾逐漸顯現。 但是基于幾百年的秦楚友好關系考慮,楚威王還是把楚國戰(zhàn)略重心放在了東方和中原方向,他全力向東,基本滅亡越國,一統(tǒng)長江中下游廣闊土地;擊敗齊國,打散了齊國和魏國的聯(lián)盟,楚國呈現獨霸天下趨勢。 面對親家的發(fā)展,秦國的虎狼之心冒頭。 秦國先是悄悄占領了六百里的商於之地,記住這個地方,未來它會成為一個秦國戰(zhàn)略訛詐的關鍵。 后來又在楚國與魏國爭霸中原的關鍵之戰(zhàn)——陘山之戰(zhàn)中,秦國公然背叛楚國,幫助魏國擊敗楚威王。 秦楚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自此出現了重大危機,但是楚威王盡力維持住了秦楚雙方表面的友好。 可是,公元前329年,楚威王死了,繼位的正是詛咒石碑的主角——楚懷王。 貪婪而幼稚的楚懷王 楚懷王,熊槐,羋姓熊氏,父親是楚威王。 手握父親留下的好牌,楚懷王登基后雄心勃勃,啟用屈原變法,大敗魏國,奪取魏國八座城池,一血父親被魏國擊敗的恥辱。 楚國風頭一時無二,當時公孫衍和蘇秦為了對抗秦國,建立抵抗秦國的合縱聯(lián)盟,推舉楚懷王為縱長,領導六國進攻秦國。 楚懷王已經徹底拋棄了秦楚結盟的國策,楚國此時的戰(zhàn)略是與齊國結盟,共抗秦國。這個戰(zhàn)略是非常正確的,如果楚國能堅持與齊國結盟,即使無法消滅秦國,自保還是可以的。 正確的戰(zhàn)略還要能堅持下去,但是楚國國勢蒸蒸日上,楚懷王覺得自己英明神武,開始飄飄然,疏遠屈原等賢臣,親近小人。 而秦國為了破壞楚國和齊國的聯(lián)盟,派丞相張儀出使楚國。張儀對楚懷王說,楚國如果和齊國斷交,秦國就把六百里商於之地交還楚國。 幼稚而貪婪的楚懷王居然被區(qū)區(qū)六百里之地打動,沒有聽取屈原等賢臣的反對意見,輕易就改變了國家戰(zhàn)略,徹底與齊國斷交。 斷交后,楚懷王興致沖沖地派人去秦國找張儀交割商於,張儀一臉無辜地說:“什么六百里,我說的是六里地啊。” 上當的楚懷王頓時大怒:“秦國既然不給,那我自己來取。” 楚國發(fā)兵10萬進攻秦國,秦國派名將樗里疾率軍反擊,秦楚兩軍在丹陽大戰(zhàn),秦軍大敗楚軍,楚軍戰(zhàn)死達8萬人。秦國順勢占領漢中,建立漢中郡。 而在秦楚激戰(zhàn)的同時,齊國則趁機聯(lián)合宋國攻魏,魏國抵擋不住向秦國求救。 楚國新敗,秦國君臣認為楚國短時間內不會再戰(zhàn),于是秦王放心地派樗里疾率領秦軍精銳救魏,導致秦國國內兵力空虛。 但是,世事往往難料。 氣憤之極的楚懷王,竟然孤注一擲,調集全國兵力再次進攻秦國。楚懷王的軍事冒險取得了成功,不僅收回了全部失地,而且擊破了武關,楚軍打到了距離秦國都城咸陽百里左右的藍田。 楚軍已可以看到遠處巍峨的秦宮,秦惠文王驚慌失措,一邊調集軍隊抵抗,一邊只能求助神靈保佑。 《詛楚文》 驚慌失措的秦惠文王找來巫師在神前咒詛楚王而祈求“克劑楚師”,希望神靈保佑秦國大勝,而且為了保險,分別向巫咸、大沈厥漱、亞駝三位神靈進行了禱告。 秦王還把巫師的咒文刻在石碑上,以表示詛咒永遠不會磨滅,只要楚國一天不滅,刻石上的詛咒就一天不會失效。 詛咒是刻好了,可是楚軍并沒有被上天用雷劈死。幸好,秦國各地援軍已陸續(xù)抵達。 秦楚藍田大戰(zhàn)爆發(fā)。 藍田前線,秦軍調集了能抵達的全部兵力,連秦王的衛(wèi)隊也到了前線。秦惠文王帶上太子蕩、諸公子、丞相張儀、大將魏章、甘茂、司馬錯等,集體到藍田督戰(zhàn)。這是關系到秦國生死存亡的大決戰(zhàn)! 秦軍和楚軍殺得天昏地暗,兩敗俱傷,未分勝負。 突然,當時與秦國結盟的韓國、魏國派出聯(lián)軍越過楚方城,攻克宛城,直逼鄧城的軍報傳到楚軍大營。 楚軍面臨嚴峻局面,楚軍的后路即將被切斷,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主帥只得下令連夜撤兵。 藍田之戰(zhàn)和此前的丹陽之戰(zhàn)使得楚國損失慘重,秦國則完全控制了漢中,徹底排除了楚對秦國關中地區(qū)的威脅,從此秦國掌握了對楚國的戰(zhàn)略主動權。 不知道是不是詛咒石碑發(fā)揮了長久的作用。 楚國此后遇秦必?。?/span> 在外交上,楚國更是由完全的大國戰(zhàn)略轉向了混亂和投機。 而被詛咒背棄十八代祖宗的楚懷王,最后又被秦昭襄王騙入秦國,最后客死他鄉(xiāng)。不知道他在人生最后階段,會不會反省自己怎么就犯下如此大錯,以至于把祖先留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喜歡就幫轉發(fā)和點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