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到福建土樓,陰差陽錯到了尤溪。尤溪縣隸屬于福建三明市,是南宋最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這個土地上地靈人杰,承祖訓以耕讀傳家,尤其崇文尚學,歷代儒風不衰。 聯(lián)合梯田~山路彎曲十八盤,梯田竹海入云端。 桂峰古民居~深山蓄理窟,印橋溪水境。 耕讀傳家,經(jīng)史名世~滿目皆文化,學海有后人。 從泰寧古鎮(zhèn)出來,原本是土樓方向,無奈下錯匝道,上下高速2次,估計趕到土樓時間很緊又是模黑,于是趕快上網(wǎng),尋找周邊好玩的地方。尤溪梯田離高速只有10幾公里,雖不是看梯田的最佳時間,但決定走一程。 在尤溪下高速后,原以為很快就到,沒想到全是山路,天很快黑下來,沿著崎嶇的山路,靠著電話前行,終于晚上7.30分趕到云山村。剛到村口,就有人引上來,讓我們悄聲前行。 每年初三,村子里都會有謁祖祭典活動,活動莊嚴,各家各戶已經(jīng)把貢品集中在祠堂,幾名男子在祠堂前燒著紙,熊熊火光在風中飄灑,村子里的人圍在四周,沒有一點聲響。 火光快熄滅時,2人從祠堂請出神像,拿著蓋傘,迎送到村口小廟,頓時,鞭炮、禮花齊鳴,山間村莊熱鬧起來。 云山村,名副其實,車在山路走,就可以看到山腳下星光點點的村落;抬頭遠望,月亮、星星垂手可得,天空寂靜。我們住的山莊3樓有很大的涼臺,本想嘗試星軌拍攝,無奈沒有帶快門線,雖然努力用透明膠固定,但也是勞神費力,留下遺憾。 初四起早看日出,等趕到拍攝點,東方早已發(fā)白,太陽露出山間。 站在山腰,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梯田,或珍珠點綴大地,或明珠灑落人間,田間房舍、裊裊炊煙,似一幅濃濃的山水田園詩畫。 田在山中,群山環(huán)抱,竹林映襯,置身其中,讓人頓感心清氣爽,如入世外桃源。 那大大小小的梯田,最大的田不過一畝,大多數(shù)田都是只能種一二行禾,是典型的“斗笠丘、眉毛丘、蛤蟆一跳過三丘”的碎田塊,在崇山峻嶺間連綿,在溝溝坎坎中延伸。 我們住的地方,山莊的主人是包上通夫婦,包老年近80,夫婦都是老師,開辦了聯(lián)合鄉(xiāng)首家農(nóng)家樂。初三晚上和包先生家一起用餐,包老夫婦、他兒子,2個孫子,1個孫媳,我們4人,滿滿一桌,過年的感覺。交談中,包老反復說的一句話就是“什么都不難,培養(yǎng)人最難”,引以為豪的是他7個子女中,有三個師范生。兒子包世生在外做生意,有自己的四、五星級酒店,現(xiàn)在包世生被政府重用,當上了村支部書記,在云山梯田核心區(qū)內(nèi),包世生帶頭成立“聯(lián)合梯田種養(yǎng)農(nóng)民合作社”,鼓勵農(nóng)戶以田塊入股,在田中放養(yǎng)田螺以及鯉魚、鯽魚、泥鰍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梯田常年放水,轉變梯田傳統(tǒng)水稻耕作方式,改變梯田觀光攝影季節(jié)性強、時間短現(xiàn)狀,實現(xiàn)梯田觀景攝影常態(tài)化,成為一道靚麗風景。談起以后的變化,包世生信心滿滿,包括上山道路拓寬,農(nóng)家服務意識增強,山莊接待環(huán)境改善等。初四拍攝完日出,回到包老家早點,“過年嘛,大家一起吃,飯錢隨意給”,這次福建游,在包老家,1宿2餐,感受到家的溫馨,留下聯(lián)系方式,依依惜別。衷心祝愿包老夫婦身體健康,全家幸福;祝愿包世生-這位農(nóng)家子弟造福家鄉(xiāng),成為帶頭致富的領頭羊;也祝愿聯(lián)合梯田不僅現(xiàn)在美麗,將來也能保持魅力。 初四上午拍完梯田,上高速下洋中,前往桂峰。 如果說云山村的夜路讓我們體味到神秘和小心翼翼,那么前往桂峰的路就是危險和崎嶇。 沿途亂石堆放,處處警示牌,山路坑洼,山腳高速橫穿,走走停停,路上沒有人家,只是偶爾車輛,十公里的路走了1個多小時,路盡頭才見村莊。 “厝厝均有文化,滿街都是歷史”。 桂峰古民居最早建于明代后期。整個村落建筑風格獨特,依山就勢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村中小橋流水,曲巷通幽,真可謂旋踵即景、移步換天。 漫步村中,宛如涉足于一片夢中仙境,歷史上曾被譽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 中午就餐2盤青菜沒有吃完,老板娘唏噓不止,“菜都沒有吃完,怎么好收你們的錢”,這句話至今回味,感慨萬千。 建筑是歷史的鏡子,即使是人去樓空,乃至毀為廢墟遺址,也往往會把歷史的影子常留在人間。這次深山之旅,除了視覺上的大餐,更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從包老師的育人感慨到老板娘的為人唏噓,傳遞給我們的何止感動,如果我們每一個旅行者,把旅途中的感悟、進而到生活中的醒悟、從而到生命中的覺悟,中國的、建筑的、文化的就會源源不斷傳承。 堅持原創(chuàng) 感謝大家看到這里 點擊右下角的“?贊”、“?在看” 是對我最大的支持、鼓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