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臨死對齊王說:把我五馬分尸,才能找到刺客,結(jié)果句句應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上有多少英雄人物被時間的浪潮淹沒,人們能記住的英雄又有多少。 天下大亂之際,必然是群雄出世的時候,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誕生了不少的名仕、名師和人杰,而他們也成為了后世所敬仰的人物。 謀圣鬼谷子、儒圣孔子、兵法大家孫臏等等都都是眾所周知的能者,不過當時也有名聲兩極化的高人,他即是軍事大家,也是叛國者——蘇秦。 謀圣之徒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常年金戈鐵馬的年代,各地諸侯瞧見東周的羸弱后,紛紛崛起。每一位諸侯王為了可以一統(tǒng)天下,向各地頒布各種政策,養(yǎng)幕僚養(yǎng)供奉,都是為了給自己增添足夠的后備勢力。 有了足夠的聲望和兵力,自然需要一個統(tǒng)籌全場的“智囊”。當時被譽為“謀圣”的鬼谷子最為神秘,也最受人追崇,有不少諸侯王想要鬼谷子出山,但許多都鎩羽而歸,畢竟謀圣可不簡單。 鬼谷子可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陰謀家、兵家、法家、醫(yī)學家等等。這些稱呼仿佛在表明鬼谷子無所不能,但是也的確如此,鬼谷子不僅僅貫通百技,還有不少神話傳說,被人們傳得如仙人一般。 當時諸侯王招賢納士有一個特點——不常用暴力。諸侯王不會用逼迫和威脅的方式招募人才,并且與自己幕僚相處也大多數(shù)是平輩相稱,沒有磕頭和下跪的禮儀。 倘若鬼谷子不愿加入某一個勢力,諸侯王也不會有如何的威脅。但鬼谷子不會加入任何一個勢力,不代表他的弟子不會加入。鬼谷子門下僅僅是精英弟子便有五百人之多,其中便有呂不韋、孫臏、李牧等人。 鬼谷子的弟子大多數(shù)學成后都投入亂世,正因如此才有鬼谷子身在山中,卻可以棋定天下的說法。在鬼谷子眾多的弟子中,有一人繼承了和發(fā)揚了鬼谷子合縱的思想,成為軍事大家——蘇秦。 秦國當時何其龐大,堪稱七國中最有能力稱霸的國家,可秦國卻被蘇秦斷開統(tǒng)一天下之路,這一段便是十五年之久。 如此的能人誰又能想到他曾經(jīng)輾轉(zhuǎn)在各國之間,既不受親人待見,又不如諸侯王法眼。蘇秦受此種種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游說諸王 蘇秦出生在世代為農(nóng)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蘇秦的未來也被定義成農(nóng)民。可在蘇秦的努力勸說下,他一人獨自前往齊國向鬼谷子拜師求學。 學成歸來的蘇秦整日在書堆中鉆研,蘇秦的家人則十分反感。一個不治農(nóng)業(yè)的人,還敢治理國家,這是蘇秦家人對蘇秦的恥笑。 可蘇秦又不甘心如此,于是便找來《周書陰符》進行專研。一年后,蘇秦將《周書陰符》讀得通透,并且有了自己的心得,開始向各國君王游說自己才能。 蘇秦周游各國,第一個目標便是正統(tǒng)——東周周顯王??蓶|周的臣子認為蘇秦不注重農(nóng)務,必然是一個無能的懶鬼,于是便勸周顯王不要聽信蘇秦的話語,在東周臣子的勸說下,周顯王將蘇秦趕出洛陽。 隨后蘇秦便前往下一個目標——秦國。當時的秦國執(zhí)權(quán)人從秦孝公替換成了秦惠王,而秦朝有了商鞅的改革后成為最強盛的國家,但蘇秦卻不幸地碰上商鞅被處死的時期。 商鞅死后不久,蘇秦便請求面見秦惠王。此時的秦惠王并不想見到任何的法家人士,因此拒絕了蘇秦的請見。秦國的不接見,讓蘇秦又轉(zhuǎn)向趙國,結(jié)果也依然沒能得到賞識。 最后蘇秦去了燕國。在蘇秦一番的分析和解釋下,燕文侯接受了蘇秦“合縱”的計劃。在燕文侯看來,蘇秦的計劃有極大的可能幫助燕國擺脫被滅亡的結(jié)局。 在燕文侯的資助下,蘇秦走上了游說各諸侯的道路。在一次次有游說下齊、楚、魏、韓、趙達成了合縱的共識,在東方以南北的趨勢,一同抵御西方秦國統(tǒng)一的勢頭。 一手達成“合縱”的蘇秦也成為了從約長,第一位身有六國相印的國相。蘇秦即是燕國的宰相,也是其余五國的宰相,如此殊榮在身,誰曾想他竟然受到諸王的拒絕。 趙國的叛徒 蘇秦達成的“合縱”讓他擁有了燕國無數(shù)人的崇拜和燕王的信任,但是蘇秦身居高位,自然會招來小人的嫉妒。有人對燕王說道:蘇秦一人侍奉多個諸侯,他的忠心有不小問題。 共侍多主的現(xiàn)象在蘇秦身上得到體現(xiàn),燕王也對此產(chǎn)生了懷疑,不過蘇秦用一則故事告訴了燕王自己的忠心和小人的意圖。不久后,燕王發(fā)現(xiàn)母親與蘇秦私通的事情,而蘇秦害怕被殺,于是前往齊國。 為了博取齊國齊王的信任,蘇秦與燕王裝作決裂,而齊王萬萬沒想到的是,蘇秦前往齊國的目的并沒有那么簡單,蘇秦來齊國的目的便是將齊國整垮和傳輸情報。 蘇秦利用自己的在外的名聲,使齊王相信自己,常常對齊王建議要做好表面功夫,讓世人知道自己的賢德和孝心,便可以吸引更多有能力的才人來齊國為齊王出謀劃策。 在蘇秦天花亂墜的說辭下,齊王真的相信了,而且對蘇秦十分偏袒,好似蘇秦是自己的老師。齊國的臣子看在眼里,自己曾經(jīng)的君王竟然相信外人,而不是常年辛勞的自己。 在這樣的情況下,齊國的臣子嫉妒了,于是眾大夫開始爭寵。在實在忍受不了蘇秦的情況下,齊國大夫命人下死手,準備刺殺蘇秦。 蘇秦雖然沒有被當場殺死,但也被打至重傷,不久便因重傷未愈離世了。離世前,蘇秦對齊王說:要找出兇手,便必須謊稱他是燕國間諜,并施以車裂,對刺殺他的人要重金回報,如此兇手便知。 齊王按照蘇秦的機會一步步地進行,不久刺客便出現(xiàn)領取賞錢。隨著刺客的出現(xiàn),齊王也一舉抓獲刺客幕后的首腦,將其斬殺。 可在蘇秦死后,他損害齊國的事實也被逐漸流出,蘇秦背叛齊國的罪名也因此坐實,而“合縱”也因為蘇秦的死徹底破碎。 小結(jié) 蘇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合縱”,他是六國的英雄。為了燕國損害齊國,進而成為齊國的叛徒。如此兩面性的人物,也難怪對他的評價會兩極分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