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各位對那些年我們看過的電影的關注,現(xiàn)在繼續(xù)。 本來,寫到這里就已經(jīng)把1966-1976年那些年我們看過的電影幾乎全部寫完了??墒怯行跋榷脼榭臁钡呐笥颜f應該有個“前后呼應”。 筆者就有些茫然:不知怎么才能做到“前后呼應”。有資料顯示,1977年,有六部老電影率先解禁在全國復映。因為時間久遠,究竟是哪六部影片至今仍無定論,但其中肯定有1965年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有1961年的舞臺藝術片《洪湖赤衛(wèi)隊》,有1965年的《大浪淘沙》,有1958年的《永不消逝的電波》,有1950年的《白毛女》,還有1965年的《秘密圖紙》等, 老影片恢復上映在1977年形成了一道亮麗的、無法復制的風景線。但那一年最大的風頭無疑還是由北京電影制片廠譯制的兩部南斯拉夫故事片。 《橋》是1969年由哈?克爾瓦瓦茨執(zhí)導,斯?佩洛維奇、韋利米爾?巴塔?ri沃伊諾維奇、伊?加洛等主演、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制片廠1969年出品,北京電影制片廠1977年譯制的一部戰(zhàn).爭影片。影片講述的是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接近尾聲的時期,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經(jīng)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將德軍撤退途中一座必經(jīng)的橋梁炸毀的故事。 《橋》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形像鮮明,飛機大炮加游擊隊,突出英雄人物。藝術性很強,不僅僅是電影中班比諾在沼澤地上跳躍的身影,不僅僅是工程師拉響炸彈后那個濃煙遮蓋的畫面,也不僅僅是一群是戰(zhàn)友也是朋友的游擊隊員走在山崗上的剪影。更因為出色的邏輯敘事,使一場鏖戰(zhàn)既帶有著抒情的悲傷,又有著幽默的調(diào)和,綻放出一種獨具匠心的內(nèi)在魅.力,插曲《啊!朋友再見》風靡至今,其實是一首意大利民歌。 而《??!朋友再見》的意大利原名中“Bella ”是姑.娘的意思,而漢語卻翻譯成了朋友。 卻契合了影片的主題。 《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由哈依魯丁?克爾瓦瓦茨執(zhí)導,韋利米爾?巴塔?ri沃伊諾維奇、留比沙?薩馬季奇等主演。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制片廠1972年出品,北京電影制片廠1977年譯制的南斯拉夫戰(zhàn).爭片《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講述了游擊隊長瓦爾特憑借個人出色的謀略與眾多英勇的游擊隊員的配合讓打入內(nèi).部的間諜現(xiàn)出了原形后,成功地挫敗了敵.人的陰謀的故事。 瓦爾特的原型叫弗拉基米爾·佩里奇,是薩拉熱窩游擊隊總指揮。1945年4月5ri,瓦爾特到一家工廠巡查保衛(wèi)情況時遭到德軍小分隊襲擊,身受重傷被送往醫(yī)院,第二天因傷勢過重不幸犧牲,享年25歲。為了紀念他,當?shù)厝嗣駷樗麡淞⒘说裣?,同時在1972年拍攝了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1978年8月,為配合南斯拉夫總統(tǒng)鐵托訪問我國,中.國多個城市都舉辦了南斯拉夫電影周,展映了《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 各位還記得瓦爾特拳,永遠打不完子.彈的機槍,以及那句浪漫的暗號:“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薄笆前?,暴風雨要來了”。這部影片當年在我國放映獲得空前成功,因我國觀眾數(shù)量龐大、觀看次數(shù)多,也就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受關注的戰(zhàn).爭片之一。新華網(wǎng)評論說:該片對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的觀影震撼,一種是英雄主義情懷,另一種則是家國情懷,而電影中馮?迪特里施最后的那句話則將《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這部電影的精神進行了升華:看,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該片的主題音樂非常好聽,莊嚴、肅穆,還帶著隱隱的激揚。時隔四十多年,筆者好友李明義先生將這段音樂的音頻發(fā)給筆者,音樂響起的時候,依然為之震撼,眼圈依然發(fā)紅。后來在編輯《封城宜昌印象》美篇時,筆者就是借用的這段音頻,想借此說明,我們也是在用自己的行動保衛(wèi)著宜昌這座城市。(202303) |
|
來自: 宜昌石頭書屋 > 《(文集)西窗燭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