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虹斌 作家、資深媒體人 1月30日,四川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了《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言以蔽之,就是生育將取消結婚限制。 大家都從這里嗅出了信息:生育率太低了,需要各種手段刺激。 官方希望能通過減少結婚限制,來刺激人們的生育意愿。這個措施將于2月15日起施行。但從目前來看,這種方式能否起到預期的效果,還真不好說。 非婚生育停征撫養(yǎng)費才兩年:刺激生育,這遠遠不夠 先來看看這個《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它主要修訂以下四方面內容: 第一,取消對登記對象是否結婚的限制條件,將“夫妻均應當在生育前進行生育登記”,更改為“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應辦理生育登記”; 第二,取消了生育數量的限制; 第三,簡化生育登記的要求; 第四,增加信息共享的要求。 其中的第一條明確表明,“不結婚也可進行生育登記”。這種改變即便放在兩年之前,也是無法想象的?!胺腔樯边`法、“非婚生育”要罰款,已經成為公眾根深蒂固的認知。根據2002年頒布的《社會撫養(yǎng)費征收管理辦法》,非婚生育要繳納社會撫養(yǎng)費,即老百姓所說的“罰款”。 直到2022年8月20日,該政策實施20年之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yōu)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的決定》公布,取消社會撫養(yǎng)費等制約措施。9月27日,國務院決定廢止《社會撫養(yǎng)費征收管理辦法》。 隨著出生率持續(xù)下跌,近年來各種人口刺激政策連續(xù)出臺。不久前,中國人口趨勢正式確認進入負增長時代,這無疑增加了刺激生育政策的強度。 四川省新規(guī)再次把“非婚生育”推到風口浪尖。此時,我們不禁要問:扭轉人口頹勢,在“非婚生育”上找增量,是不是僅僅取消罰款就夠了? 解決方案遠比想象的復雜。 今年的1月17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去年年末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中國人口實現首次負增長,被稱為“人口拐點”。 一般而言,人口負增長以后很難逆轉。這次統(tǒng)計局的數據中,還提供了一個信息:男性人口72206 萬人,女性人口68969萬人,而老年女性人口大大高于老年男性。也就是說,生育適齡人口中,男性約比女性多2千多萬左右。 中國現在出生率非常低。歷史上,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據顯示:從1949年以來,出生率最高的是1963年,高達43.6%;從1949年至1971年,除了1958-1961這四年以外,中國的出生率在其余年份都在30%以上。從1972年開始,中國的出生率一直低于30%;從1991年開始,中國的出生率一直低于20%;從2020年開始,中國的出生率一直低于10%。 你知道2022年中國大陸出生率是多少嗎?只有6.77%。 恐婚恐育的背后:中國女性平均每天做2.5小時家務 育齡女性數量持續(xù)減少,是中國出生率低的重要原因。因為只有女人能孕育生命。而且,由于中國普遍存在的重男輕女現象,本來出生的孩子就已很少了,女孩就更少。 目前來看,女性結婚生育的意愿,還在進一步下降。 正因為如此,官方總是隔三差五地推行一些政策,試圖刺激年輕人、特別是女性的生育意愿。其實,只要翻一下史書就知道,人口增長,是衡量一個時代、一個時期國泰民安、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標準之一。古代史書上夸獎一位明君或能君,都會列出他在位期間,人口增長了多少,戶口增加了多少。 我們還很難適應在和平時期人口出現負增長的“突變”,雖然這以后很可能就是常態(tài)了。 近年來,網絡的普及,導致許多普通人的生活狀態(tài)都可以在網絡上盡情展現,那些不美好的婚姻內部形態(tài)也逐漸被更多人看到。喪偶式育兒、媽寶男、婆媳矛盾、經濟糾紛、債務危機、去母留子等等,導致了許多女性開始“恐婚”。 而社會新聞當中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家暴,“離婚冷靜期”的實施,讓人們在婚姻當中只能進不能出,婚姻對人們,特別是對弱勢的女性傷害很大,卻得不到法律保護。 這能不讓人害怕嗎? 男性的結婚意愿高,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發(fā)布的《社會心態(tài)藍皮書》近年來每次的調查都顯示:中國民眾婚姻滿意度存在顯著性別差異,總體表現為男性高于女性。心理學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表明:已婚男人比未婚男人壽命要長7.5年。 為什么男性對婚姻更滿意?因為男性能明顯從婚姻中獲益,而女性能獲益的不多。 舉個例子:根據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的調查顯示,中國男性每天在照顧家人、購物和家務活上花費的時間只有91分鐘,遠低于調查得出的全球134分鐘的平均時間,排名倒數第四。在打掃衛(wèi)生或洗衣服等日常家務上的時間則只有每天48分鐘,排名倒數第五。 而中國女性每天做家務的時間是155分鐘。不僅如此,大多數中國女性每天的工作時間為 291分鐘,排名世界第一。 男性想進入婚姻的原因,正是許多女性不想結婚的原因。 婚姻這種制度,現實中似乎不那么符合現代需求了。一方面,以前因為資源太少,個人難以生存、難以撫養(yǎng)孩子這種情況發(fā)生了改變。女性也能工作、賺錢,男性也能顧家、帶孩子,沒必要強行綁定在一起。另一方面,由于夫妻雙方都有個人資產、家庭內部分配常常有矛盾。中國現行的法律越來越傾向于弱化共同財產,更傾向“誰掙的錢歸誰”。如果男性在生、養(yǎng)孩子上很少出力、少做家務,還在經濟上不給女性和孩子提供支持,那女性為什么要結婚? 實際上,一個成熟的社會里,愛情,性,婚姻,生育,是不同的事。當然,最完美的,是四項都能結合在一起。但怎么可能每個人都擁有完美無缺的生活?現代人的選擇是:挑一兩樣來實現也行。 對于部分收入較高、又沒有結婚意愿的女性來說,解綁婚姻和孩子,不失為一種辦法。 其實,不結婚、卻生孩子,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生孩子,是女人生的,不是結婚證生的。如果女性認為各方面做好準備了,她可以自由選擇。 歐洲國家在這方面早就有了經驗。 缺乏配套制度而推進非婚生育,情況恐怕更糟 根據法國人口普查數據,2018年法國成為了歐洲的“生育冠軍”,人口自然增長率0.5%,而歐盟的平均水平才0.075%,高出了平均水平6倍,預計到2050年將會成為歐盟人口的第一大國。2016年,歐洲統(tǒng)計局數據表明,法國平均生育率為1.92(即平均一位女性生育1.92個后代),2015年為1.96,而2014年為2.01。 其他歐洲國家當中,生育率最高的國家是瑞典(1.85)。其次是愛爾蘭(1.81)、丹麥(1.79)和英國(1.79),西歐和北歐等發(fā)達國家的生育率并不低。 而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3,遠低于這些發(fā)達國家。 歐美各國為了鼓勵國民多生小孩,逐漸放寬制度,并且切實地編制預算。其中,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手段:承認“非婚生子”,大大提高了生育率。 在法國,由于法律上認可非婚生子,1980年的非婚生子比例僅有11%,目前已達55%以上。英國也是,1980年只有11%,現在已經接近五成;荷蘭之前只有4%,現在增加至45%。 另一方面,早在40年前,法國就廢除親子關系中對非婚生子的差別待遇,導入了一種叫“公民同居協議”的制度,政府會提供豐富的育兒支持,甚至還包括了聘用嬰兒保姆的補貼或新學期的補貼。 瑞典也在近40年前取消了非婚生子法律上的區(qū)別,并且對離婚時贍養(yǎng)義務的分配也做了法律約定。從育兒休假、到育兒期間的收入補償,還有家庭保育所等制度,都充實完善。 沒必要把“非婚生子”視為“私生子”,那太可笑了。在歐洲國家,穩(wěn)定交往的男女朋友生孩子而不結婚,是非常常見的,我們所知道的英國前首相約翰·鮑里斯、明星約翰尼·德普等都是。 如果我們也能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重點保障女性的自由意志和兒童的基本權益,那么,把婚姻與生育解綁,是一件好事,也許真能刺激生育率提高。 但是,一切都是有前提的。我持謹慎樂觀態(tài)度。這是因為,目前還有太多的配套措施沒有做,如此貿然推出刺激生育政策,可能問題會變得更糟。 比如說,我們的“非婚生子”的兒童權益得到基本保障嗎?國家是否對兒童發(fā)放補貼?孩子的父親給孩子撫養(yǎng)費嗎?有強制付撫養(yǎng)費的制度嗎?父親有探視權嗎?母親在生育后職場還容得下她嗎?母親的保障給足了嗎? 如果這些不做,那對生育怎么可能有推動呢?能有幾個女人在沒有任何后援的情況下既工作賺錢又養(yǎng)兒育女呢? 還有,如果無需結婚就可以批準生育,會不會有未成年女孩沒到結婚年齡、反而可以生育?會不會在父母和周圍的裹挾下,違背未成年女性意志,要求生育?這些,都必須考慮。 一個政策出臺,即使它是好的,后面還是會有許多的問題,需要打無數補丁。它會損害一批人的權益,也會給另一些人帶來希望。但關鍵是,政策要保護弱者,保護母親和孩子,才能有讓人生育的欲望。 我認為,重視女性的生育力,把生育主體還給女性,是好事。把婚姻與生育解綁,也是好事。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保障措施和后手配套政策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就可能好心辦壞事。 本文系鳳凰網評論部特約原創(chuàng)稿件,僅代表作者立場。 編輯|劉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