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日可期 朗讀┃大云 指導┃郭新愛 編輯┃丄學號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太不自信了,很自卑,又很暴躁,怎么辦?” 其中有這樣一個高贊回答: “將自己從原生家庭中抽離出來,忘記父母的暴脾氣,忘記父母的控制和打擊。” 深以為然。 很多帶傷的孩子,傷害的來源就是父母。 有人說: “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服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父母時,內(nèi)心會充滿力量,會感覺到溫暖,從而擁有客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雖然父母是孩子最親最愛的人,可有些父母,卻成了孩子的桎梏和枷鎖。 很多孩子的自卑暴躁,離不開父母的潛移默化,更離不開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 與其怒其不爭,倒不如深刻反思,想想父母是否做了這些事。 01 情緒失控的父母 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有人說:“父母情緒穩(wěn)定,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span> 我們都知道,帶著情緒的教育,其實是最無用的教育。 可很多時候,我們卻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將自己最暴躁的一面朝向孩子。 曾在網(wǎng)上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安徽巢湖,一對夫婦因瑣事吵架,孩子小心翼翼地坐在旁邊吃飯。 突然間,孩子的父親程某情緒失控。 他沖過去,對著幼小的孩子,狠狠幾耳光扇了過去。 孩子瞬間大哭,程某氣急敗壞,捂住了孩子的口鼻,孩子的哭聲漸漸微弱。 在妻子驚恐的叫聲中,程某慢慢放開孩子。 可不一會,程某又掐著孩子的脖子,惡狠狠地咒罵著。 妻子連哭帶勸,連連求饒,程某才放開孩子。此時的孩子,已是全身腫紫。 妻子驚魂未定,一把抱過孩子,驚慌失措地躲進臥室。 短短幾分鐘,孩子卻在生死之間艱難徘徊。 而施暴者,卻是孩子的父親,孩子最親最愛的父親。 無獨有偶,湖北武漢一位父親,在輔導兒子寫作業(yè)時,因為情緒失控出了大問題。 父親輔導8歲的兒子寫作業(yè),孩子拿著鉛筆,慢騰騰地寫著。 怒火之下,父親一巴掌朝著孩子腦袋呼了過去。 情急中,孩子本能地用手擋頭,結(jié)果父親打到孩子的鉛筆,鉛筆竟插進了孩子后腦勺。 萬幸的是,沒有刺穿顱骨,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一時的情緒失控,釀成如此大禍。 值得警惕的是,如此父母,還有很多。 父母易怒,孩子更容易自卑、暴躁、情緒不穩(wěn)定,影響成長發(fā)育,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失控的情緒,失控的行為,只能讓孩子生活在陰影之下。 黃杏貞說:“養(yǎng)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情緒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總會錯過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的機會。” 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參照學習的標準。 被壞情緒養(yǎng)大孩子,內(nèi)心只會千瘡百孔。 教育孩子,應從父母自我情緒開始。 控制情緒,做好自身,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02 以愛為名的控制 是孩子最痛的羈絆 什么是控制型父母? 網(wǎng)友給出了一個貼切的描述:“害怕失去你,所以寧可讓你痛苦?!?/span> 很多父母以愛為名,對孩子進行管控和干涉,企圖成為孩子的主宰。 英國倫敦大學研究人員做過一項研究,結(jié)果顯示“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干涉隱私的人,會造成終生的傷害,長大后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無論在哪個階段,幸福指數(shù)都更低?!?/span> 2009年,上海外事大學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一名叫楊元元的女研究生,將兩根毛巾綁在一起,掛在水龍頭上,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究其原因,就是其母嚴重的控制欲。 楊元元高考時,成績高出一本線100多分,她準備報考心儀已久的大連海事學院法律系。 可母親以離家太遠為由,逼迫楊元元改報了離家較近的武漢大學。 大三時,母親因為廠址搬遷,無處可去。 沒有任何商量,她就直接打包行李,搬到了女兒的宿舍。 無奈之下,楊元元只能帶母求學。 可是其他舍友卻開始疏遠楊元元,甚至鬧到了學校領導處。 好在最后學??紤]到楊元元的處境,給她們母女找了一間閑置宿舍。 畢業(yè)后,楊元元再次被母親操控。 公務員、教授.....名校畢業(yè)的楊元元,有著很好的工作機會,可母親總以各種理由反對。 不甘平庸的楊元元,只能一邊兼職掙錢,一邊夜以繼日地復習,最終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學公費研究生。 這次母親沒有反對,卻提出還是要跟著楊元元上大學。 如之前一樣,母親又跟著楊元元住進了宿舍。 同學們指指點點、舍友們紛紛搬離,校方也要求其母搬離。 楊元元苦悶絕望,母親卻視若無睹。 最終楊元元精神崩潰,將自己活活勒死在洗水池旁。 最親的父母,卻變?yōu)橐粭l條枷鎖,束縛和操控孩子,最終將他們推入苦難的深淵。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jīng)精神死亡。“ 控制型父母,將孩子的自我視為自己的自我,強調(diào)自我的要求,忽略孩子的感受。 打著“為你好”的幌子,拼命操控孩子的人生,這樣的父母,只會成為孩子一生的災難。 03 最殘忍的教育,是不斷打壓孩子 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span> 有些父母,總是放大孩子的缺點,用難聽的話打擊孩子,造成孩子的精神傷害。 網(wǎng)友朵朵,自幼長在鄉(xiāng)下,上學后父母將她接回來。 可原本活潑的小姑娘,卻日漸沉默。 因為一直在鄉(xiāng)下,朵朵的學習落后于班里其他同學,為此,父母總是罵他是蠢豬。 好學歹學,朵朵的成績終于上來了。有一次,朵朵甚至考了第二名。 朵朵高興極了,一路小跑回到家,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父母。 誰知,父母卻一臉漠然,說她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后來,朵朵交了男朋友,帶他回家見父母。 當著朵朵男朋友的面,父母冷笑道:“終于有個眼瞎的了”。 男友尷尬的不知所措,卻無言以對,朵朵哭著跑出了家門。 一直以來,父母的打壓教育,讓朵朵變得極度自卑敏感。 其實,朵朵長得高挑漂亮,工作也是認真踏實,周圍的親朋好友無不夸贊。 可朵朵總認為自己又丑又胖,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卑而隱忍。 父母的打擊,讓她性格孤僻,自卑沒主見。 “愛之深,責之切”,可最終,不合時宜的語言,只能將孩子傷的千瘡百孔。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說:“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span> 每個父母的惡言相向,都是為了推孩子向好向前。 但打壓式教育,終是一場語言暴力,讓孩子跌入黑暗的深淵。 高壓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上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 聰明的父母鼓勵孩子,愚昧的父母打壓孩子。 杜絕“冷暴力”,給孩子一個溫馨有愛的語言環(huán)境,抱抱孩子,溫柔地告訴孩子:“你真棒”。 04 先做好自己,再去做父母 有人說:“小時候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就是長大后孩子和社會的關系”。 環(huán)顧周圍,很多孩子都自卑敏感、甚至暴躁失控。 深究原因,不外乎是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失去了安全感。 父母失控的情緒,強烈的控制欲,冷漠的打壓教育,都是孩子自卑暴躁的原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老師合格,孩子才能合格。 先做好自己,再去做父母。 真正的愛,尊重、接納和肯定。與其擔心,不如放手。 交還自由給孩子,騰出空間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長大。 作者:來日可期,另一個可可,熱愛寫作與讀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