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東北、西北分別與浙江省蒼南、泰順兩縣接壤,西同柘榮縣、南與霞浦縣為鄰,東南面向大海,正北的分水關為閩浙兩省的分界地。溫福鐵路、沿海高速公路、104國道和省道沙呂線縱貫全境。市區(qū)南距省會福州市230公里,北離浙江省溫州市84公里,東到臺灣基隆港142海里。是全省十大漁業(yè)縣市、“中國鱸魚之鄉(xiāng)”。 歷史沿革 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晉為溫麻縣地。唐屬長溪縣。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長溪縣為福寧州。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福寧縣,成化九年(1473年)復改稱福寧州。清雍正十年(1734年),改福寧府,設霞浦縣,福鼎屬霞浦縣。 福鼎,乾隆四年(1739年)從霞浦縣劃出勸儒鄉(xiāng)的望海、育仁、遙香、廉江四里置福鼎縣,隸屬于福寧府,縣治設在桐山,故稱桐城。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屬東路觀察使,民國六年(1917年)屬閩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屬省轄,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福建省第二督察區(qū),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稱第八行政督察區(qū)。1949年6月11日福鼎解放,屬浙江省第五行政公署,1949年10月隸屬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區(qū),1950年改稱福安專區(qū),1970年行署遷址寧德,1971年改屬寧德地區(qū)。1995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福鼎縣設立福鼎市,仍屬寧德地區(qū)。2000年11月撤銷寧德地區(qū)設立寧德市,現(xiàn)隸屬寧德市。 行政區(qū)劃 1949年6月,縣政府宣布廢除保甲制度,全縣劃為前歧、秦嶼、點頭、南溪4個區(qū)和桐山直屬鎮(zhèn)。11月,又重劃為桐山(一區(qū))、前岐(二區(qū))、秦嶼(三區(qū))、點頭(四區(qū))、庫口(五區(qū))等5個區(qū),24個鄉(xiāng)鎮(zhèn)。1950年6月進行整編,全縣劃為桐山、前岐、秦嶼、點頭、管陽、店下、白琳、庫口等8個區(qū),轄95個鄉(xiāng)和3個區(qū)屬鎮(zhèn)。 1952年4月土改結束,重新劃分區(qū)域,全縣設11個區(qū),134個鄉(xiāng)和一個直屬鎮(zhèn)。 1954年10月全縣又增劃23個鄉(xiāng)(鎮(zhèn))。 1955年1月,桐山鎮(zhèn)、秦嶼鎮(zhèn)為縣轄鎮(zhèn)。同年同月,奉命將秦嶼區(qū)的崳山島和沙埕區(qū)的七星島劃屬霞浦縣管轄。 1958年撤區(qū)、鄉(xiāng)(鎮(zhèn)),全縣建立桐山、南溪、庫口、貫嶺、前岐、佳陽、橋亭、沙埕、店下、巽城、秦嶼、硤門、竹下、白琳、磻溪、赤溪、桑園、點頭、柏柳、管陽、西陽、唐陽22個人民公社,轄156個管理區(qū)、480個大隊。 1959年4月,經過整頓,全縣又合并為桐山、點頭、管陽、白琳、磻溪、前岐、沙埕、店下、秦嶼、硤門10個人民公社。 1961年改10個公社為10個區(qū)和縣屬桐山鎮(zhèn),下轄83個人民公社(鄉(xiāng)、鎮(zhèn))。 1962年10月,大小崳山、七星等島嶼由霞浦劃出,仍歸福鼎秦嶼區(qū)管轄。 1963年,執(zhí)行區(qū)、鄉(xiāng)(人民公社)新編制,全縣仍保留10個區(qū)和直屬桐山鎮(zhèn),另設前岐、秦嶼、點頭3個區(qū)屬鎮(zhèn)。 1968年6月,福鼎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后,將10個區(qū)改為10個人民公社,又新劃南溪、崳山兩個人民公社,全縣為12個人民公社和城關鎮(zhèn)。 1970年7月,柘榮撤縣,其乍洋公社劃歸福鼎縣管轄。同年底,原桐山人民公社和城關鎮(zhèn)合并為城關人民公社,并從中析12個大隊在貫嶺建立桐山人民公社。10月,南溪公社遷移疊石。全縣為14個人民公社。 1975年3月,柘榮復縣,乍洋人民公社復歸柘榮縣管轄。 1981年,復置縣轄桐山鎮(zhèn)。 1982年12月,改南溪人民公社為疊石人民公社;改桐山人民公社為貫嶺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全縣進行體制改革,實行區(qū)、鄉(xiāng)、村建制,除桐山鎮(zhèn)不變外,相繼將原有的秦嶼、前岐、點頭、管陽、桐城、貫嶺、沙埕、店下、硤門、崳山、磻溪、白琳、疊石13個公社改稱為區(qū),前岐、秦嶼、沙埕、白琳、點頭為區(qū)屬鎮(zhèn)、全縣設1個縣轄鎮(zhèn),13個區(qū),5個區(qū)屬鎮(zhèn),208個鄉(xiāng)?! ?/p> 1987年7月,進行區(qū)改鄉(xiāng),鄉(xiāng)改村。罾坪大隊劃入桐山鎮(zhèn)。桐山鎮(zhèn)轄4個居民委員會和4個村民委員會。至1990年底,全縣劃為7個鄉(xiāng)、7個鎮(zhèn)(包括店下鎮(zhèn)),260個村(居)(其中居民委員會18個),3642個村民小組(其中居民小組280個)?!?/p> 1991年福鼎縣有7鄉(xiāng)7鎮(zhèn),260個村(居)委員會,3642個村(居)民小組。 1992年6月,省民政廳批準貫嶺撤鄉(xiāng)建鎮(zhèn),硤門鄉(xiāng)改稱硤門畬族鄉(xiāng)。同年11月,省民政廳批準磻溪、管陽、崳山撤鄉(xiāng)建鎮(zhèn)。年底福鼎縣有11鎮(zhèn)3鄉(xiāng),轄260個村(居)委員會。 1993年3月,省民政廳批準桐城撤鄉(xiāng)建鎮(zhèn)。年底福鼎縣有12鎮(zhèn)2鄉(xiāng),轄260個村(居)委會,3631個村(居)民小組?!?/p> 1995年10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福鼎縣設立福鼎市;同年12月27日,正式授牌、授印設立福鼎市,轄12鎮(zhèn)2鄉(xiāng),268個村(居)委會,3642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530863人,土地面積1461平方公里。 1998年10月,福鼎市撤銷桐城、桐山兩鎮(zhèn),設立桐山、桐城、山前3個街道。 1999年6月,寧德地區(qū)行署將龍安開發(fā)區(qū)從店下鎮(zhèn)劃出。 2001年1月,佳陽鄉(xiāng)從前岐鎮(zhèn)分出設立。 2009年2月,撤銷佳陽鄉(xiāng),設立佳陽畬族鄉(xiāng)。 2011年10月,秦嶼鎮(zhèn)正式更名為太姥山鎮(zhèn)。 2014年底市政府批復設立的沙埕鎮(zhèn)沙埕、內岙、外岙社區(qū),前岐鎮(zhèn)岐陽、福東社區(qū),店下鎮(zhèn)象山社區(qū),白琳鎮(zhèn)白琳社區(qū),龍安開發(fā)區(qū)龍華社區(qū)等12個新設立社區(qū)相繼舉行揭牌儀式,掛牌辦公。 2015年1月13日,福鼎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山前街道山前村、石亭社區(qū)重組整合,撤銷山前村、劃改石亭社區(qū),設立虹濱、鐵塘、程家洞、石亭等4個社區(qū);從硤門畬族鄉(xiāng)硤門村析出,設立金洋社區(qū)。4月1日,批復同意虹濱社區(qū)更名為山前社區(qū)。年底全市共轄3個街道,10個鎮(zhèn),3個鄉(xiāng),1個開發(fā)區(qū)。共30個社區(qū)、251個村民委員會。 2015年底,福鼎市轄桐山、桐城、山前3個街道,太姥山、貫嶺、前岐、沙埕、店下、白琳、磻溪、點頭、管陽、崳山10個鎮(zhèn),疊石、硤門、佳陽3個鄉(xiāng)(其中硤門、佳陽為畬族鄉(xiāng)),龍安1個開發(fā)區(qū)。全年新設社區(qū)4個,撤銷村民委員會1個,年末有34個社區(qū)、250個村民委員會。 2016年,福鼎市下轄16個鄉(xiāng)鎮(zhèn),共有251個村、29個居委會:桐山街道、桐城街道、山前街道;太姥山鎮(zhèn)(原秦嶼鎮(zhèn))、貫嶺鎮(zhèn)、前岐鎮(zhèn)、沙埕鎮(zhèn)、店下鎮(zhèn)、磻溪鎮(zhèn)、白琳鎮(zhèn)、點頭鎮(zhèn)、管陽鎮(zhèn)、崳山鎮(zhèn);硤門畬族鄉(xiāng)、疊石鄉(xiāng)、佳陽畬族鄉(xiāng)。 2021年全市土地總面積1526.3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4959.7平方千米,轄17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開發(fā)區(qū)),總人口59.8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