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司馬光總結說,人君之“德”有三——仁,明,武。其中仁指營造一個好的政治環(huán)境,有一顆為百姓好的仁慈之心;明指識賢愚、辯是非,能夠分得清楚誰好誰壞、誰對誰錯,能夠清楚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哪個是最優(yōu)的選擇;武指惟道所在、斷之不移,只要認為是符合道義的正確選擇,就必須屏蔽反對的聲音、頂住其他的壓力,堅定不移的去執(zhí)行。隋末天下大亂、英雄輩出,而從瓦當山走出的起義軍領袖李密無疑是混世英雄中的一顆閃亮巨星;他自31歲創(chuàng)業(yè)后,文韜武略,勝多負少,在資治通鑒中屢屢留下經典論斷和戰(zhàn)爭名場面,但卻在36歲時與王世充最關鍵的邙山之戰(zhàn)中因為“武”的欠缺,不能堅持正確的作戰(zhàn)戰(zhàn)略,而一戰(zhàn)痛失好局,幾十萬軍隊灰飛煙滅,后幾經輾轉,最終在戰(zhàn)敗后的第二年37歲時被殺,一代梟雄悵然落幕。 李密畫像 【案例】:瓦崗山領袖李密,邙山之戰(zhàn)不能果斷堅持正確作戰(zhàn)戰(zhàn)略,慘遭失敗。 隋末起義軍首領李密是個梟雄,出生于公元582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隋末唐初割據群雄之一,西魏名將李弼的曾孫。年輕時好讀書,尤喜兵法,與楊玄感(隋初名臣楊素之子)友善。大業(yè)九年(613年),參與楊玄感起兵反隋,在其間留下了諸多關于政治、戰(zhàn)爭、謀略的著名策略和論斷,當年兵敗后被捕,但于押送途中逃脫,隱匿民間。大業(yè)十二年(616年),投瓦崗山起義軍領袖翟讓的軍隊,聯(lián)合附近各小股義軍,破金堤關,于滎陽大海寺設伏,擊殺隋將張須陀,在過程中為翟讓出謀劃策,同樣在史書中留下了諸多著名軍事觀點,頗受翟讓信任。后自統(tǒng)一軍,號蒲山公營,從參謀長升級為縱隊司令;次年,克興洛倉,散糧濟貧,百姓紛紛來投,軍隊達到幾十萬,占領河南大部郡縣。再后來被翟讓推為盟主,據洛口(今河南省鞏義市),稱魏公,年號永平。發(fā)布檄文,聲討煬帝十大罪狀。又攻占回洛、黎陽倉,圍困洛陽,敗隋將王世充等,取得了一系列的軍事勝利。 公元618年,隋軍將領王世充率領2萬精兵,進攻李密;此時李密的部隊雖然剛經歷了一場硬戰(zhàn),但尚有十幾萬之眾,可謂是兵多將廣。在大戰(zhàn)之前,李密召集所有將領和謀士,開了一場戰(zhàn)前軍事會議: 資治通鑒原文(一百八十六卷-唐紀二):密召諸將會議,裴仁基曰:“世充悉終而至,洛下必虛,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東,簡精兵三萬,傍河西出以逼東都。世充還,我且按甲;世充再出,我又逼之。如此,則我有馀力,彼勞奔命,破之必矣?!泵茉唬骸肮源笊?。今東都兵有三不可當:兵仗精銳,一也;決計深入,二也;食盡求戰(zhàn),三也。我但乘城固守,蓄力以待之;彼欲斗不得,求走無路,不過十日,世充之頭可致麾下?!标愔锹?、樊文超、單雄信皆曰:“計世充戰(zhàn)卒甚少,屢經摧破,悉已喪膽?!侗ㄔ弧?倍則戰(zhàn)’,況不啻(chi,僅)倍哉!且江、淮新附之士,望因此機展其勛效;及其鋒而用之,可以得志?!庇谑侵T將喧然,欲戰(zhàn)者什七八,密惑于眾議而從之。仁基苦爭不得,擊地嘆曰:“公必后悔之?!蔽赫餮杂陂L史鄭颋曰:“魏公雖驟勝,而驍將銳卒多死,戰(zhàn)士心怠,此二者難以應敵。且世充乏食,志在死戰(zhàn),難與爭鋒,未若深溝高壘以拒之,不過旬月,世充糧盡,必自退,追而擊之,蔑不勝矣?!憋F曰:“此老生之常談耳?!闭髟唬骸按四似娌?,何為常談!”拂衣而起。 譯文:李密召集所有將領開會,裴仁基獻策說:“王世充派出所有的軍隊來進攻了,他們的首都洛陽必然空虛,可以分兵守住關鍵的路,讓他們不能往東,派遣精兵三萬,沿著河往西走直接逼近東都洛陽。世充如果回去營救,我們就按兵不動;世充如果再出來,我們就在進逼洛陽。這樣往返幾次,我們有余力,但是世充來回跑疲于奔命,就一定能打敗他們?!崩蠲苷f:“您說的非常好?,F在世充的軍隊有三不可當:第一,士兵精銳;第二,他們下決心深入;第三,他們怕糧食吃完想盡快決戰(zhàn)。我只要憑借城池堅守,保存體力等著他們;他們想打打不著,想撤又沒路走,不過十天,王世充的頭就可以拿下了?!标愔锹?、樊文超、單雄信都說:“世充能打仗的人很少,而且多次被打敗,都已經嚇破了膽?!侗ㄕf》,只要我們兩倍于敵人的數量,就可以打,何況我們現在不止兩倍呀!并且剛剛加入我們的這些新部隊,希望借著這次機會建功立業(yè);趁著他們這股鋒銳的勢頭,可以成功。”于是諸將大聲表示贊同,想要打的占到十分之七八。李密被眾人的議論弄糊涂了,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裴仁基苦苦爭論但是不能被接受,氣的捶打地面說:“您以后必定后悔。”魏征對鄭颋說:“我們雖然剛剛勝利了,但是勇猛的將士死了很多,戰(zhàn)士的心厭怠,這兩項不能應敵。況且世充糧食少,就想死戰(zhàn)一場,我們很難和他們比銳氣,不如挖深溝、筑高墻抵抗他們,不用個把月,他們糧食吃完了,一定就會撤軍,我們乘勝追擊,沒有不取勝的?!编嶏F說:“這是老生常談罷了?!蔽赫髡f:“這是奇策,怎么能說是老生常談!”氣的拂袖而去。 后續(xù):后來,世充的軍隊抱著必死的決心,偷襲李密的軍隊成功,并且一鼓作氣,大敗了李密。最終王世充僅憑2萬軍隊,俘獲了李密的十幾萬部隊和瓦當山的大部分將領,李密僅帶領2萬殘兵,投靠了李淵,并在幾個月后因反叛被殺。 【思考】李密在聽到裴仁基正確的策略后,對其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在此基礎上還加上了自己的三個補充看法,不可謂不“明”;但當其他將領提出不恰當的意見時,李密雖不認同,但基于眾將領的壓力,沒有堅持正確的戰(zhàn)略,而是選擇了屈從,這個可謂是不“武”。司馬光總結說“明而不武,猶視苗之穢而不能蕓也”;意思是說,知道什么是對的、但是沒有殺伐決斷的能力而不能堅持,就像看到莊稼地里長了雜草但不去耕耘除掉它一樣。 作為領導者和管理者,經常會面臨抉擇;當你面對著不同的意見和聲音時,一定要有明辨是非和果斷決策的能力。所謂,知道答案是水平,推動答案落地是能力! 歡迎和作者交流 |
|
來自: mynoteboo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