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楊修這件事情,至今仍然不少人爭論不休,一些人認(rèn)為曹操小肚雞腸,嫉妒別人的才華,所以才將楊修殺害;另一部分人則認(rèn)為是楊修自己恃才傲物、目中無人,所以才有了殺身之禍。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楊修死后,曹操還笑問其父楊彪怎么廋了?但楊彪給出的回答,最終造就了一千古名言。 聰明反被聰明誤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里面,即便什么都缺,也不可能缺少聰明人。諸葛亮、周瑜、郭嘉、龐統(tǒng)、賈詡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 而他們每一個人在各自的勢力范圍內(nèi),都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蔀楹螚钚迏s死得有些莫名其妙呢?根本原因就在于聰明反被聰明誤,在曹操這樣的聰明人面前賣弄,和找死沒什么區(qū)別。 當(dāng)然,就“相國府大門太窄”以及“一人一盒酥”這兩件事情來說,雖然小說中曾經(jīng)提到曹操惡之、欲惡之,但根本就不算一回事兒。 對曹操來說,楊修的兩次作為,不過是讓曹操有了不好的印象而已,根本不至于想要將楊修殺掉。真正讓曹操起殺心的事情,還在于“雞肋事件”以及“太子位事件”。 前者是士兵來詢問巡夜口令的時候,曹操毫不在意地回答雞肋一詞,卻被楊修在軍中傳言成了大軍立刻就要回程,大家都趕緊收拾東西吧。 其一,這不應(yīng)該是楊修應(yīng)該說,或者應(yīng)該指揮的事情,即便自己真的知道,也不應(yīng)該講出來。其二,胡亂指揮是戰(zhàn)場大忌,倘若楊修下一次猜錯了又如何?數(shù)萬將士陪著他一同全軍覆沒? 后者則是曹操在選擇立繼承人的時候,楊修自認(rèn)為對曹操的心思已經(jīng)了如指掌,于是經(jīng)常在好友曹植的背后指點他,告訴他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曹操的提問。 可主公家的事情,楊修憑什么參與進(jìn)來呢?曹操手下謀士眾多,又有誰選擇其中一位繼承人并出謀劃策。楊修的聰明沒人否定,只是將聰明用到這樣的地方,的確有些愚蠢。 也正因如此,楊修被曹操殺害,其實并不是一件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司馬懿要是敢在這些事情上面插嘴,司馬懿也要死,誰都救不了。 只是楊修一死,背后的影響其實遠(yuǎn)比人們想象的要大。因為在那個年代,楊修代表的不僅是他個人,還有他身后的楊家。這種情況下,明顯處于弱勢方的楊家,就必須要向曹操表明態(tài)度。 楊彪的回答 如果說楊修不該死,丞相應(yīng)該饒他一命,那就是說曹操做得不對,即便明面上不會為難楊家,但邊緣化以及持續(xù)不斷地排擠,肯定是跑不掉的。 可如果說丞相做得對,楊修的確該殺,世人又會如何看待楊家,楊家后人都被殺了,還要繼續(xù)討好曹操,世家大族最重名聲,他們同樣無法承擔(dān)。 如此棘手難題,曹操笑著交給了楊彪,并詢問他怎么越來越廋了,以此來試探楊家的態(tài)度。楊彪心里清楚,此時此刻的曹操,不僅是一位“關(guān)心”臣子的主公,同時還是當(dāng)年殺害呂伯奢一家以后,憤怒說出“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的狠人。稍加思索,楊彪便對曹操表示: “愧無金日磾先見之明,尤懷老牛舔犢之愛”。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羞愧自己沒有像金日磾(西漢重臣,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具有遠(yuǎn)見卓識的少數(shù)民族政治家。 而句中引用的典故,則是曾經(jīng)金日磾在后宮之中,看到兒子調(diào)戲?qū)m女以后,親手手刃了自己的兒子)那樣的先見之明,但同時我尚且還有老牛舔犢那樣的感情。 通過這樣的回答,楊彪先是肯定了曹操的做法,表示這都是自己管教不嚴(yán),以至于兒子最終落到國法不容的地步,身為一位父親,我實在慚愧。 另一方面,楊彪又以母牛舔舐初生的牛犢身上的胎液來比喻,兒子雖然被殺,但血脈親情終究是不能阻斷的。無論再怎么狠心,又怎么可能會不感到傷心。 如此回答堪稱無懈可擊,即便像曹操這樣奸詐陰險的人,也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不僅如此,因為這個回答,曹操甚至還專門要求朝廷一定要封賞贊揚(yáng)楊彪的情感。 而一千多年過去了,由這句話演變出來的舐犢情深,依舊在民間廣為流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