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聚 □吳波 今天是農(nóng)歷大年初二,按照傳統(tǒng)習俗,這一天是女兒回門、歸寧的日子,在這天,嫁出去的女兒應該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所以這天又稱“迎婿日”或“姑爺節(jié)”。 雖然自父親故去,己經(jīng)沒有人等我歸寧,但公婆在堂,我的三個姑子們都要在這一天回家與父母共敘天倫,所以每年的今天都是我最忙的日子。初二這天,不管前一天睡得多晚,清晨七點我都要從被窩里爬出來準備一天的菜肴,雖然說姑子們回娘家探望的是父母,但公婆日漸老邁,忙碌的還不就是我。 不管任何朝代,婆媳矛盾永遠存在,但家庭不是戰(zhàn)場,家人不是敵人,在這個家生活的年深日久,許多事情早已不再計較,看著婆婆日漸蹣跚的步態(tài),看著她日益小心的面容,想想她為我養(yǎng)育的老公,想想她為這家庭傾注的所有,又怎么忍心去計較太多。 自女兒去外地工作后,對孩子的思念讓我日益感覺親情的重要。今年本是特殊的一年,年前神州大地十之有八的國人喜提“美陽陽”,陽后各人身體反應不一,按原計劃我們都準備著網(wǎng)絡視頻、微信語音來度過這個春節(jié),但年邁的公婆思念子女,我也想異鄉(xiāng)歸來的孩子浸潤親情。不僅公婆盼望,我也力邀,為的就是希望那一份親情的溫暖可以治愈老人的期待和異鄉(xiāng)的荒涼。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雖然說今天工作量巨大,從早到晚忙得腳打后腦勺,但我的心是熱的,大家的臉是開心的,那么一切就都是值得的。席間大家推杯換盞,說起這一年的經(jīng)歷,分享這其中的苦樂,飯后撲克炸雞,老少上陣笑語喧嘩,為一塊、兩毛爭得面紅耳赤;許久未見的姊妹們,閑敘家常暢聊心聲。有句話叫“親人不設防”,因為血濃于水,彼此是骨肉至親,這種情感打不散扯不爛,永遠是生活脈絡中最重要的組成。那一脈相承的血,就是兄弟姐妹的根,是一個家庭的本真。 外面天寒地凍,室內(nèi)溫暖如春,兄弟姐妹們歡笑著,喧囂著,年邁的公婆忘了天色已晚不去睡覺,笑瞇瞇地看著兒女們鬧騰,我們也不管鐘表指向什么位置,開心得有如嬰孩。什么叫“承歡膝下”,什么叫“歡聚一堂”,不就是讓父母開心,讓姊妹同心。而一個家庭之所以有凝聚力,就在于共同進退,達成共識。在我,不計較姐姐們是否面面俱到,在她們,也包容我是否諸事到位,而這一份體諒和包容就是我們給下一代最好的家風。 作家周國平說過:“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親愛。”因為老公,我走進這個家庭,從初始的陌生到最終的認同,都緣于心中的愛和釋然。而如果說把家庭比做舟輯,這一艘小船將駛過人生的多少歲月,若總是心懷怨懟,又怎能滿載星光,駛向幸福的彼岸。 “因為愛所以愛”。因為愛,我視老公的父母、姐姐如我的親人,多年來傾心交付,真誠付出。這份愛,也讓我收獲血緣之外的親情,多了手足。俗話說“愛屋及烏”,因為對弟弟的愛,姐姐們對我諸多包容,對我們的孩子無私付出。因為愛,我們姑嫂不生嫌隙,唯愿父母安康,家庭和睦。 歡聚總是短暫,轉眼夜已深,各自歸家安寢,我也結束了初二這一整天的忙碌。都說平淡才是生活的常態(tài),而節(jié)日之所以值得憧憬,不就是家庭團圓,不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愿我們都不忘初心,在這紛繁的世界,帶著最初的愛,駕駛著家庭小舟駛向幸福彼岸。 吳 波 作者簡介:吳波,女,70后文學愛好者,淮安市淮安區(qū)人,喜歡讀書,經(jīng)常練筆,以自娛自樂,陶冶情操為主,相信文字的美不僅可以豐富生活,更可以治愈靈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