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多數(shù)畫作中,都蘊含著創(chuàng)作者對當(dāng)下時代的認知,對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和對藝術(shù)問題的思考。仔細觀察那些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歲月的洗禮,依然光輝閃耀的古畫,那些細節(jié)之處,真的令人震撼。于細微處,看中國古畫的真諦,這就是中國的藝術(shù)。 宋徽宗趙佶 《瑞鶴圖》絹本設(shè)色 51x138.2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 《瑞鶴圖》,其不僅具神性的光輝與君主的華貴,也有仙音裊裊、高雅靈動之感。一方面,皇宮殿宇端端正正置于畫面下方,均衡對稱,留出三分之二湛藍天空,正大光遠,大氣天成,頗具皇家風(fēng)范。圍繞殿宇的祥云打破屋宇水平線,穩(wěn)重端莊的畫面于是氣韻流轉(zhuǎn),一派天趣。另一方面,仙鶴有表明志向高潔、品德高尚之意。停留在屋頂上的兩只仙鶴,裊裊婷婷,以靜寓動,與空中繚繞的鶴群相呼應(yīng),款款生姿。整個畫面又多了一分高潔雋雅、飄逸靈秀之氣。宋徽宗《桃鳩圖》冊頁
絹本設(shè)色 28.5x27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 宋徽宗的《桃鳩圖》一直在書畫界名氣很大,除了他獨創(chuàng)的瘦金體之外,《桃鳩圖》一直被認為是他藝術(shù)人生的巔峰之作,真的是巔峰嗎?全畫細節(jié)放大20倍,細節(jié)讓人陶醉。宋徽宗創(chuàng)作《桃斑圖》時采用絹本設(shè)色,據(jù)野史記載,此畫乃宋徽宗26歲時所作,現(xiàn)收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放大20倍,看到畫中細節(jié)如飲美酒,讓人陶醉不已,宋徽宗對藝術(shù)的認知到了很高的地步,用生漆點睛,很少在畫中見到,而且畫的如此毫無違和感,棲鳩的羽毛清晰可見,設(shè)色典雅古樸。棲鳩的尾巴用色厚重,分染很多次,在尾羽處竟然畫出了三層尾羽毛,很多畫家在畫尾羽時兩次就已經(jīng)算得上細致了,而宋徽宗卻畫出了第三層,放大20倍后,其細致程度讓人不由得由衷感嘆他的畫技已到巔峰,尾羽的厚重和棲鳩腹部的輕薄感完美融合,仿佛這些棲鳩擁有了生命。宋 崔白《寒雀圖卷》 絹本設(shè)色 23.5x10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圖繪枯木及9只麻雀飛動或棲止其間的情景。9只小雀依飛鳴動靜之態(tài)散落樹間,自然形成三組。構(gòu)圖巧妙,布局得當(dāng),在動與靜之間既有分割又有聯(lián)系。 作者以干濕兼用的墨色、松動靈活的筆法繪麻雀及樹干。麻雀用筆干細,敷色清淡。樹木枝干多用干墨皴擦?xí)炄径桑瑹o刻劃痕跡,明顯區(qū)別于黃筌畫派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技法。盡管此圖在形勢、風(fēng)格上還較為工致優(yōu)雅,但在北宋花鳥畫中占主導(dǎo)地位的平和、富麗的特色,在崔白的作品中已不見,反映了北宋宮廷花鳥畫在審美感受上進入了新的階段。崔白新創(chuàng)的花鳥畫改變了流傳百年的黃筌畫派的一統(tǒng)格局,推動了宋代花鳥畫的發(fā)展。明 佚名《玉蘭圖卷》 紙本 27.9x 133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 明 呂紀(jì)《杏花孔雀圖》
絹本設(shè)色 203.4x 110.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此畫下端為一片寬闊郊野草地,花草遍地生長;有一湖石豎立其間,湖石造型奇特,上大下小,玲瓏剔透。倚附在山石后有兒棵枝葉繁茂的牡丹,綻開的花朵和欲放的蓓蕾,蔬落有致,花葉交參相映成輝,以墨勾花點口十,花辦賦彩,不求艷麗,卻是筆墨功夫。在湖石旁有一棵古老杏樹,樹干粗大,曲直向上,沖出畫面,其中有一枝條突然拐彎向下,伸展至畫面左上角空白處,可謂妙筆,起到填補其空白和充滿平衡作用,此古杏繁花密綻,如簇如織:萬朵盛開的杏花,與欲放的蓓蕾排列有序,節(jié)奏清晰、鮮明:枝權(quán)橫斜,交錯映掩,穿插自然土動:花辦以淡墨略勾其形廓,以粉筆蘸桃紅暈染著色,濃心淡辦,柔嫩輕艙,姣美可愛。樹十曲盡其形,頓挫有力,于凝重、蒼勁中見其質(zhì)感。湖石上棲息著兩只孔雀,雌孔雀踞坐石上,伸展頸脖正在啄著花葉。雄孔雀,佇立在湖石上,左腿上提,呈獨立狀,長尾下垂著地,扭首回顧下邊紅艷艷的利:丹花,似要與綻開的牡丹花斗艷。兩只孔雀神態(tài)各異,卻刻畫得十分傳神:孔雀的羽毛層層暈染,非常工細,形態(tài)生動逼真。明宣宗 《三羊開泰》
▽ 畫幅正中繪著三只羊。以羊寓陽,以太同泰,寓意“三羊開泰”。依據(jù)八卦,正月為泰卦,一陽生于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萬物復(fù)蘇,所以,它是祥瑞的象征。三只羊集于一起一白二黑,襯以古木竹石。:羊開泰取意吉祥。三羊的形象皆從寫生中來,前者一只小羊,正在低首食草,彎弓著背,短尾微粗,除兩腿和頭頂處呈白色,其余兒乎全為黑駒黝絨密的黑毛,后面一只小羊,正在低首緩步前行,雙目下視,似作覓食之狀,四條腿的下肢和頭頂部分呈白色,其余為黑黝黝的絨毛。兩乳羊柔順之態(tài),宛然如生。一只大羊略作俯瞰側(cè)面,兩角豎立向外伸展,呈倒“八字”,角尖如尖刀似的,身軀圓滾,毛長腿粗,頭部、雙耳、背部等處為黑色,及長長的黑色的頸毛,雙日炯炯有神,傳達出了生動的姿態(tài)和準(zhǔn)確的頭、頸、身軀關(guān)系。陳洪綬《梅花小鳥》
▽ 此圖雖為花鳥,卻有山水格局。勾皺之石較為豐富,與梅樹虬勁的老干渾然一體;紅樹有蟲嚙之痕,與樹后精整的雙鉤之竹相映成趣;梅枝與小鳥,在大片空白的襯托下,成為鮮明的畫眼。由此而營造了一種靜中有動,清寒澄爽的意境。明·佚名《荷花圖》 ▽ 徐渭《水墨牡丹圖》軸 紙本,109.2x33cm,故宮博物院藏 ▽ 徐渭的大筆寫意牡丹前無古人。他不用色彩,僅以潑墨為之,無論花頭及葉皆大筆點染而成,僅枝莖及葉脈用線條畫出。此作牡丹花頭用蘸墨法點花瓣,花瓣內(nèi)端深外端淺,花頭中部淺周邊深?;^點成后,趁濕用重墨點花蕊。 本幅自識:“四月九日,蕭伯子觴吾輩于新復(fù)之蘭亭,時費先生顯父至自鉛山,李兄子遂父至自建陽,并有作。余勉構(gòu)一首,書小染似伯子。命駕皆千里,流觴復(fù)九回。馬嘶不出谷,鳥影屢橫杯。分水鄰封會,雙珠明月胎。今朝修褉地,益見永和才。天池中漱者渭。鉛建兩道,首尾相接,共分水一關(guān),故頸聯(lián)云。”鈐:“文長氏”(白文)、“天池漱仙”(白文)、“青藤道士”(白文)印。鑒藏?。骸疤K士伯安珍藏”(朱文)、“正氣齋鑒賞印”(白文)。整幅作品無論布局、筆墨,均潑辣豪放,氣勢逼人,立意鮮明,水墨潤澤,極有生意。雖是水墨畫成,卻有富貴莊嚴(yán)之相,屬徐渭代表作之一。清·石濤《醴浦遺佩卷》 紙本,31.8×266.7cm,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藏 ▽ 陳洪綬《梅石圖》軸 紙本,115.2x56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清·蔣廷錫《蜀葵萱花圖》 絹本,設(shè)色,76x39.8cm,遼寧省博物館藏 ▽ 佚名(舊傳蘇漢臣)《貨郎圖》 絹本,設(shè)色,159.2x97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蘇漢臣(1094年﹣1172年),汴梁(今河南開封)人,一說為錢塘(今浙江杭州州)人,宋代畫家。北宋末年任畫院待詔,南宋初年任承信郎。畫學(xué)劉宗古,所繪人物、士女及佛道宗教畫,用筆工整細勁,著色鮮潤。尤擅描繪嬰兒嬉戲之景和貨郎擔(dān),情態(tài)生動。傳世作品有《秋庭戲嬰圖》、《五瑞圖》、《擊樂圖》、《嬰戲圖》等。在商品流通日益廣泛的宋代,鄉(xiāng)村貨郎是極受孩子們喜愛的流動小販。他們能說會道、走街串巷,用那些針頭線腦、花紙?zhí)侨它c綴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穿載奇特、貨物雜多,所到之處準(zhǔn)能給孩子們帯來歡樂。畫家正是抓住了這一富有情趣的生活瞬間,反映了生活的豐富多彩。南宋·傳劉松年《宮女圖》 24.4×25.8cm,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 這圖是唐繪《筆耕園》60幅冊頁中的一幅,繪三位女子于后院中休閑取樂之景。一位女子端坐桌前,桌上擺著剪刀、布匹等女紅,或剛完成一幅繡花,此時正盯著翩翩起舞的紅衣女子。院中花開滿地,高大的樹木繁茂蒼翠。這張畫雖然是工筆畫,但畫中也加入了一些寫意的手法。劉松年的畫,很工細,精謹(jǐn)而不刻板,這張畫不管在用線上,表現(xiàn)手法上,多不能體現(xiàn)他的水平。明·張路《老子騎?!?/span> 紙本,101.5x55.3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老子騎牛圖》人物的面部刻畫得非常傳神,衣紋的穿插也靈活巧妙,整個人物給人一氣畫成之感,形象生動而富有情致。明·徐渭《驢背吟詩圖》軸 紙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作為明代花鳥畫壇獨領(lǐng)風(fēng)騷、以大寫意畫法見稱的徐渭,留下的人物畫跡并不多見。他所畫的人物有詩人,有隱士,有觀音,有兒童,雖然筆墨簡練,但形象生動,神韻自存。《驢背吟詩圖》中并無徐渭自題或鈐印,畫幅上僅有清初書畫鑒賞家笪重光、張孝思的兩段鑒定文字,左上為“徐田水月驢背吟詩圖,笪在辛鑒定”,右下為“以書法作畫,古人中多見之。此畫雖無款識,為徐文長先生筆意靡疑。懶逸張孝思鑒。”自此,此圖被公認為徐氏真跡。王樸《嬰戲圖》軸 絹本設(shè)色,240×114.2cm,天津博物館藏 ▽ 畫面描繪庭院中貴族婦女和兒童嬉戲的場景。在人物動作、形態(tài)上尤其成功,仕女安靜恬適,兒童活潑天真。特別是圖中幾個兒童形態(tài)的表現(xiàn)各具特色,豪不雷同,形象傳神生動。明·朱瞻基《武侯高臥圖》 紙本墨筆,27.7X40.5cm,故宮博物院藏 ▽ 此圖繪諸葛亮敞胸露懷,頭枕書匣,仰面躺在竹叢下,舉止疏狂。當(dāng)是諸葛亮出茅廬輔助劉備之前,隱居南陽躬耕自樂的形象。清·丁觀鵬 《觀音圖》 紙本設(shè)色,33.1x97.29cm ▽ 明·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圖》 紙本設(shè)色,100.8x5.6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在畫幅下端正中心,畫有二女神,左側(cè)一人手執(zhí)羽扇,置于胸前,側(cè)身作回首狀,雙目凝神;右側(cè)一人側(cè)身作前行狀,雙目注視著對方;二位女神,高髻切云,衣著輕軟,長裙曳地,裙帶飄動,眉頭微蹙,兩腿稍曲,身腰挺自,動態(tài)鮮明。此畫為工筆設(shè)色。衣紋作高古游絲描,細勁而流暢,顯得人物體態(tài)輕盈,給人以飄飄若仙的感覺。敷染主要用朱膘和白粉兩種,而以幽淡取勝。宋·李唐《萬壑松風(fēng)圖》 絹本設(shè)色,188.7X139.8cm,臺北故宮博物院 ▽ 《萬壑松風(fēng)圖》畫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巖,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云繚繞清嵐浮動。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間,奔躍的泉水和郁茂的松林,襯托山峰高峙,山石危巖。其在構(gòu)圖上,大膽裁剪、提煉,整體看來空間立體感強,層次分明。雙峰交錯,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實,給人以渾厚大氣之感,表現(xiàn)為“萬壑松風(fēng)”之境。《萬壑松風(fēng)圖》為簡括畫的表現(xiàn)開了先河,對南宋初期的山水畫具有開派作用。
明·文伯仁《橫塘雨歇圖卷》 紙本設(shè)色,17.9x123.2cm,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 文伯仁山水畫有簡、繁兩種面貌。簡者效文徵明細筆山水,景色疏朗,筆墨細秀,多抒情意趣;繁者出自王蒙,山林層疊,構(gòu)圖飽滿,皴點繁密,境界郁茂。文徵明《品茶圖》軸 紙本,142.31X 40.89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圖中文征明所繪的草堂,是他常與好友聚會品茶之所,三年后的嘉靖甲午年(1534)文征明復(fù)繪《茶事圖》,畫上作茶詩十首。此畫上的草堂亦即此處,房舍、老松、一草一木,無一不與《品茶圖》相同。是年三月文征明臥病,不能前往支硎虎丘品茶,友人歸來攜茶二三種相贈,文征明于病中品嘗虎丘雨前茶,遂作此畫并書《茶具十詠》。文征明的草堂茶寮,景色幽致,正是明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明·唐寅《震澤煙樹圖》 紙本,47x37.8cm,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 淺設(shè)色。畫湖波渺彌。修竹萬竿??汪持辛鞫帧K谱栾L(fēng)者。竹林茅屋。炊煙如一縷白云。冉冉欲活。自題。大江之東水為國。其間巨浸稱震澤。澤中有山七十二。夫椒最大居其一。夫椒山人耿敬齋。與我十年為舊識。晝耕夜讀古人書。青天仰面無慚色。令我圖其所居景。煙樹茫茫渾水墨。我也奔馳名利人。老來靜掃塵埃跡。相期與君老湖上。香飰魚羹首同白。晉昌唐寅。鈐印一。唐伯虎。明·沈周《倀立遠眺》 ▽ 明·沈周《四松圖》 水墨設(shè)色,154×60.3cm,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 沈周開辟了文人畫的寫實風(fēng)格,以扎實而全面的傳統(tǒng)功力描繪江南山水?!端乃蓤D》畫的是山野小景,雖然畫面的中央是四棵形態(tài)各異的松樹,但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畫的左下角雜樹掩映之下,有小徑通向人家。也正是這幽徑人家,給充塞畫面的寂靜山野增添了活力。整幅作品分三個層次,前景是松樹和人家,中景是以墨筆勾的淺絳山石,遠景是以沒骨法描繪的遠山。從山石的畫法看,既不屬于前期的“細沈”,亦不屬于晚年的簡約“粗沈”,風(fēng)格介乎二者之間。法以短披麻為主,有王蒙牛毛的影子。墨筆為主的整體基調(diào),間以淡赭和花青點染,營造出視覺上很舒服的雋雅格調(diào)。款署“沈周”,印“啟南”。有鑒藏印八方,其中有一方橫置的張大千常用?。垚鬯接 ?,此作或曾經(jīng)張大干收藏。仇英《楓溪垂釣圖》軸 紙本,127x38.5cm,湖南省博物館藏 ▽ 此圖畫工細而見氣勢,反映了仇英的山水畫的典型風(fēng)格。畫面展示了深秋遼闊的山川郊野的壯麗景色,遠處樓閣隱現(xiàn)于山間的叢林和流動的云霧中;中景處層巒疊嶂;近景為紅楓映掩的溪江上,身著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輕舟上靜坐垂釣。畫面高嶂巨壁,丘壑深遠,筆墨健勁純熟,設(shè)色古樸,采取傳統(tǒng)的皴、擦、點、染相結(jié)合,使畫幅氣勢雄闊,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喜歡 請點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 贊賞
藝術(shù),一切皆有可能 Art, everything is possible 今日薦讀 轉(zhuǎn)載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