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要刻意的強調(diào)孝順? 孝是什么?孝的定義是什么? 什么是真正的孝順 什么是真正的孝順? 我們很喜歡說孝順父母,但其實父母只能“孝敬”,不能“孝順”。 “孝順”這個詞拆開來是“孝”和“順”,孝的本質(zhì)是“愛”,強調(diào)的是感恩和關懷,是作為一個完整獨立的靈魂,以平等的姿態(tài)去愛父母?!绊槨钡谋举|(zhì)是“順從”,強調(diào)的是等級性和服從性,是封建思想的遺毒,是主動吧自己退化成一個毫無獨立人格的基因。 在我們真正的文化經(jīng)典里,根本沒有“孝順”這個東西,圣人強調(diào)的一直都是“孝而不順”。曾子曰: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與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意思是: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算是孝嗎?孔子說:這是什么話?有能爭諫的孩子,父母才不容易陷于不義,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子女就要設法阻止。一味地順從,又怎么能算是孝順呢? 孔子和孟子都推崇孝,但從不主張順,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孝治天下,“孝”才開始被植入“順”這個概念。這時候的儒術已經(jīng)不完全是春秋時期的儒家思想,而是被打了補丁的儒家思想。 以“孝”治天下的核心邏輯是什么?是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是為忠勸孝,移孝作忠,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是為不孝。 父子的關系是君臣關系的原型,君臣關系是父子關系的再現(xiàn)。封建君主的權威來自家長的權威,所以才會有君父,事君如父的說法。 在古代,不孝是頭等重要,屬于十惡不赦里的其中一個惡,只要父母去告你不孝,嚴重的會車裂、凌遲,而判決的依據(jù)非常主觀,總的來說,只要不順從父母的意愿,就是不孝,就有可能被武力消滅。 所以在當時,無條件服從父母,不僅僅是道德上的要求,更是法律上的義務。 在這種封建禮法的影響下,父母很難把孩子當作一個跟自己平等的、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只會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資產(chǎn),一旦孩子沒有順從自己,就會被扣上不孝的帽子。 當老一輩的行為不能論對錯不能講道理、不可爭、不可疑,對晚輩來說像天條一樣無法逾越,孝順就變成了扼殺思想,緊固自由的尚方寶劍。 為什么今天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順了?因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和知識的獲取效率不斷提高,年輕人自我意識覺醒,開始反思曾經(jīng)那些不合理的傳統(tǒng)家庭秩序,明白了那種對父母言聽計從,讓父母深度參與和操控自己生活的孝順,是一種毫無邊界感的表現(xiàn),是一種讓渡自己獨立人格的行為。 雖然說順是封建社會的糟粕,但不論任何時候,“孝”都是必須得,“順不順”反應的是一個人有沒有獨立人格和思想,而“孝不孝”反映的是一個人的人品和心性。 今天很多父母之所以一味地讓孩子順從自己,一方面是因為這種封建遺毒還沒有被完全清除,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在孝敬這一點上確實沒有做好,所以父母只能在順從上找心理平衡。 如果一個人沒有孝敬父母,就肯定會承受來自順從的壓力,怎么樣才算孝敬父母? 有人說,等我有錢了肯定會好好孝敬父母,那些成功人士的父母,誰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孝,過年給父母100萬的大紅包,十里八鄉(xiāng)的親戚朋友見面就發(fā)1萬塊錢,誰敢說我不是大孝子。 這種萬事都往錢不夠上甩鍋的思維,本質(zhì)上是一種逃避。孝這個東西,論心不論跡,論跡家貧無孝子,且不說今天大部分人還了房貸和車貸,還有孩子的奶粉錢,根本給不了父母什么,即使你真的有能力,給父母提供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但如果沒有心,那也只不過是混到了一個“孝子”的名號而已。 很多人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聞不問,去世了大操大辦,就是為了獲得他人口中那個“孝子”的評價,給自己立人設而已。 今天大部分父母缺少的并不是物質(zhì),而是理解和陪伴,因為,撫養(yǎng)子女本來就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漸漸遠離的過程,所謂父母恩情,只不過是意味著他們今生今世注定要目送著你的背影漸行漸遠,他們會一直站在路得一頭,看著你漸漸消失在轉彎的地方,你能做的無非就是,在轉彎之前回頭多看他們幾眼..... 我是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學習體驗與分享(其中會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話并結合我的一生體會與經(jīng)驗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謝!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與我聯(lián)系,我會妥善處理,謝謝!)我寫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應注意的事兒!退休后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廣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請參看http://www.趙站長的博客。期待大家的光臨與指教哦^0^!歡迎大家轉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