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子散:金鈴子12克、玄胡索12克。 治肝氣不舒,氣郁化火,致患心腹脅肋諸痛,或發(fā)或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現(xiàn)用于潰瘍病,肝炎,膽囊炎、肋間神經(jīng)痛,膽道蛔蟲癥等屬于肝郁氣滯偏熱者。 《絳雪園古方選注》:“金鈴子散,一泄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川楝子行氣疏肝、泄肝火;延胡索行氣活血,二藥相配,一寒一溫,一氣一血,合用后能氣行血暢,疼痛自止 。 《雷公炮炙論》云:心痛欲死,速覓延胡。以其能散胃痛氣血滯痛也。潔古復(fù)以金鈴治熱厥心痛。經(jīng)言:諸痛皆屬于心,而熱厥屬于肝逆,金鈴子非但泄肝,功專導(dǎo)去小腸膀胱之熱,引心包相火下行,延胡索和一身上下諸痛。時(shí)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雖小制,配合存神,卻有應(yīng)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方劑學(xué)》:本方所治諸痛,乃由肝郁氣滯,氣郁化火所致。 《本草綱目》卷35謂“楝實(shí),導(dǎo)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為要藥”?!侗静菥V目》卷13謂:“延胡索,能行血之氣滯,氣中血滯,故專主一身上下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 徐大椿:“熱伏厥陰,木火氣郁而厥陽(yáng)不伸,故熱厥心痛,作止不常焉。金鈴子 專人厥陰,化伏熱以祛濕,延胡索專走血分,活血脈以調(diào)血。為散酒調(diào),使血?dú)夂蛣t濕熱白化而木火氣伸,熱厥心痛無(wú)不痊矣。此調(diào)血瀉濕熱之劑,為熱厥心痛之專方?!?/p> 張琪重用川楝子治胃痛。胃脘痛屬于肝氣犯胃、胃失和降之證者,治以疏肝和胃為法。肝郁化火,陽(yáng)易亢,陰易虧。滋陰藥又礙脾,肝氣犯胃,每多化熱傷陰,故用芍藥以柔肝抑肝,平肝之陽(yáng)以益肝之陰。 川楝子入肝胃小腸經(jīng),“泄肝止痛,治熱厥痛”?!吨兴帉W(xué)》謂:川楝子有毒,成人一次服6一8個(gè)即可引起頭暈、嘔吐、腹瀉、呼吸困難、心跳、震顫、痙攣等癥,而張氏在臨證中以川楝子為主配合治療肝氣犯胃作痛,常重用至30g(砸碎煎),不僅未見有中毒反應(yīng),而且每獲卓效。香附、陳皮疏肝和胃,白術(shù)健脾胃,合之為治療肝胃不和之有效方劑。 張璐謂本方治諸痛“功勝失笑散,而無(wú)腥穢傷中之患”,語(yǔ)頗中肯。 治療胸脅疼痛,可酌加郁金、柴胡、香附等;脘腹疼痛,可酌加木香、陳皮、砂仁等; 木香郁金:木香理中焦,化脾胃郁滯之氣;郁金疏肝利膽,化肝膽郁滯之氣。兩味合用,便能將關(guān)脈郁滯之癥盡除。這是通利肝膽郁結(jié)的顛倒木金丸。 婦女痛經(jīng),可酌加當(dāng)歸、益母草、香附等;少腹疝氣痛,可酌加烏藥、橘核、荔枝核等。 胃有寒和良附丸。 寒熱胃用黃連干姜。 腹脹加厚樸生姜。 瘀血疼痛加失笑散。 |
|
來(lái)自: 阿彌陀佛cq1zp7 > 《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