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年間,誕生過一位稀世之才,他為那個暗淡的時代添上了多種色彩。 也如同流星一般,用自身照亮了那個麻木混沌的時代。 前半生生于富貴之家,滿腹經(jīng)綸又風趣十足,搖擺半生紅塵看盡。 在聲名鼎沸之時,卻又因一念獲得新生,從此遁入空門,接下律宗這一千年無人傳承的法門。 他,就是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 一個極具浪漫色彩,內(nèi)心炙熱且純粹的得道高僧。 放下浮世虛名,從此衣著青衫僧袍,青燈古佛為伴,晨鐘暮鼓一生。 關(guān)于李叔同,他的生平經(jīng)歷還有各領(lǐng)域登峰造極的水準,是多數(shù)人無法企及的,關(guān)于弘一法師,他對于佛法的理解,對于人生的頓悟更是多數(shù)人無法達到的高度。 無論是做人還是修行,李叔同就是李叔同,凡事都要做到極致才好。 他的人生才真正詮釋了什么叫做拿得起,放得下。 人生修行之路漫漫,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怎樣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弘一法師修煉身心的九句箴言,在此分享與各位。 01/ 凡事不認真不收其效,不嚴肅不成其事,不獻身不明其志 人世間無論做任何事情,不認真一定沒有結(jié)果。 認真是一種做事態(tài)度,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做事認真的人不管做的事情多么小,都能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最終頓悟萬法歸一的法門。 反之,散漫的人生態(tài)度雖然能夠嘗到人生百味,但大多都是淺嘗輒止,最終也是過得渾渾噩噩。 《菜根譚》里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 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曾說: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認真與嚴肅,嚴謹對待每一件事,才能將自己的全部才華發(fā)揮出來,這是必要條件。 而獻身這兩個字的意思,大約就是忘我的意思,一旦做起事情來,專注到廢寢忘食,忘記自身的各種欲念與想法。 韓非子曰:志之難也,不在勝人,而在自勝。 想要完成自己遠大的志向,首先要做的就是戰(zhàn)勝自己,將自己的志向擺放于一切事物之上,唯有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02/ 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shù),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shù) 這句話的重點在于自責與自強,自責是自我反省,向內(nèi)求的意思。 人只有改正了自己缺點,磨練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人格,才不枉在這人世間走一遭。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磨練自己,有古訓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唯有修身才是人之根本,才是為人首先要做的事情,修身最好的方式就是自責自省。 曾國藩就喜歡用寫日記的方式來痛斥自己的過錯,最終才能改正自己的所有毛病。 而自強則是強調(diào)人不能依靠別人,凡事要靠自己,只有自強才能帶你走向真正的成功。 荀子曾說: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03/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古話說: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shù),我以誠感之。人使氣,我以理屈之。 弘一法師傳授的這句話出自宋代的《格言聯(lián)璧·接物類》。 意思就是為人處世之道,對于性格急躁的人,我要懂得包容,要心胸寬廣,方能應對自如。 對于險惡狡詐之人,我要用坦蕩和光明的內(nèi)心去面對,這樣便能游刃有余。 試想若是遇見狡詐之人,我們同樣用狡詐的心去與之糾纏,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修行中來之不易的福緣。 04/ 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人生之路漫漫,誰也不能一馬平川,總有磕磕絆絆的日子。 身處逆境要懂得開拓自己的內(nèi)心,若是內(nèi)心不寬廣,很容易深陷囹圄,被困于狹小的空間中。 同時還要開拓自己的眼界,找尋多種解脫之法。 弘一法師的前半生雖說衣食無憂,但是他心中所求并不在此,他的一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歸宿。 書法、油畫、音樂、篆刻、話劇...等等,都是他尋求的開拓法門,最終他還是得償所愿,遁入空門。 人生越是逆境,越要懂得開拓自己的內(nèi)心和眼界。 人生處于順境之中,最忌諱的就是盲目自大,張揚無度,唯有懂得收斂懂得藏鋒,才能安然自若地過好自己的一生。 05/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唬?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span> 凡事過猶不及,無論是人際交往,還是家庭當中,善于經(jīng)營關(guān)系的人都懂的恩威并施。 威嚴與威望不是經(jīng)常發(fā)怒就能帶來的,同理恩惠也不是胡亂施舍就能行的。 凡事有度,心里有數(shù)才能拿捏的恰到好處。 06/ 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佛法不離世間覺。 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 凈土門有這樣一句話:久修遲悟,悟后起修。 所謂的不近人情,其實就是不懂世間法,不知世間覺。 人情世故不管你是不是修行人都要明了,欲成佛道,先結(jié)人緣,做人都不會,做人的基礎(chǔ)都不具備,談何佛道呢。 不盡人情,舉足都是危機,不管是出世間法還是世間法,不盡人情,舉步維艱。要想修出世間法,不懂人情是萬萬修不出來的。 那么物情又是什么呢?萬物因緣就是物情。 不懂萬物因果之道,不明了這世間萬物的規(guī)律,做人做事不會順應天道,自然是一事無成。 07/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人心總有私欲,凡事都會不自覺往自身利益著想。 弘一法師卻認為但凡事情,都需要將別人放在第一位,考慮別人的難處,體諒別人的不易。 這是大愛,也是慈悲心。 對于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要有同理心。 設(shè)身處地的將自己擺放在他人的位置上,看看自己是否能夠接受。 懂得放下,與善結(jié)緣。 08/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才能而性情舒緩的人一定是大人才;有智慧而心氣平和的人方稱之大智慧。 這世上不缺乏聰明人,也不缺乏有才能的人,但為何人生遭遇總是各不相同呢? 這與個人性格有非常大的關(guān)系。 曾仕強曾說:越是大事、急事,越是要懂得緩辦。 若是你認為自己有一身才華,卻生不逢時,無法展露自己的人生,就應該考慮從此處修行。 09/ 利關(guān)不破,得失驚之;名關(guān)不破,毀譽動之 如果我們對名看不開,面對贊歌和毀謗就會心隨境轉(zhuǎn),喜憂不安; 如果我們對利放不下,面對富裕和貧困,就會患得患失。 人生唯有能夠不受毀譽得失的影響,才是真正淡泊名利的高修為。 讓內(nèi)心富足安詳,不再被名利、得失、煩惱所捆綁。 這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
|
來自: 辣農(nóng)報告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