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你有沒有想過,世界各國的國名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每個國家定為這個名字?本文為你一一解釋,其中很多國家的名字來源是極其有趣的。
你有沒有好奇過各國國名是怎么來的?或者世界國名的起源是什么?其實,起國名也是相當有講究的,而且當中還有一定含義,其中很多國家的名字來源是極其有趣的,對這些歷史也相當感興趣的話,可就要好好收藏起來了哦。 不同國家的命名特點 有結論說,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是按四大類中的其中一類命名的,部落、地貌、方位和人物,只有20個國家是例外。一起來了解一下世界各國的命名之道。事實上,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名字來源都屬于以下四種:部落、地貌、方位描述和重要人物。這是Quartz網站分析了《牛津簡明世界地名詞典》中列出的195個國家名稱后得出的結論。 Tribe names 部落名 英國:英格蘭和世界上的很多國家(約三分之一)一樣,都是以早期部落或種族的名字命名的。 法國:以法蘭克人命名,法蘭克人在中世紀征服了法國大陸。 越南:得名于南部的越人。 阿富汗:翻譯過來是“阿富汗人的土地”。 泰國:和泰族人有關,泰族是泰國中部平原地區(qū)的一個民族。 俄羅斯:名字源于中世紀拉丁詞Russi,指的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Important people 重要人物 在以重要人物命名的國家中,只有一個國家是以女人的名字命名的…… 圣盧西亞:這個加勒比海島是法國人在1625年以天主教女圣人圣露西的名字命名的,圣露西在中世紀受到廣泛崇拜。 哥倫比亞:得名于著名探險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而巧的是,哥倫布從未踏足這個國家。事實上,哥倫比亞于1499年被哥倫布的同伴阿隆索·德·奧赫達發(fā)現,但最終還是以哥倫布的名字命名。 菲律賓:1542年西班牙探險家路易·洛佩斯·迪·維拉羅勃斯以當時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的。 沙特阿拉伯:得名于受人愛戴的貴族戰(zhàn)士埃米爾·穆罕默德·本·沙特,一般認為,他在1744年創(chuàng)立了第一沙特王國。 Land features 地貌 世界上大約四分之一的國家名字來源于本國某種獨特的地貌。如: 烏克蘭:烏克蘭在12世紀得此國名,“烏克蘭”一詞在古斯拉夫語中的意思是“鄰近邊境”。實質上,該詞曾被用于指代當時的東斯拉夫國家基輔羅斯境內的一段領土。 Location 方位 用方位命名的國家是這四大類中數量最少的,大概有25個。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一詞是古希臘人造的,翻譯過來是“未知的南部土地”,但到19世紀早期才由英國制圖師馬修·弗林德斯宣布為官方國名。 挪威:挪威這個名字要追溯到古英語,意思是“北方的道路”,880年由盎格魯-撒克遜人首次提到。 不過,也有些國家的名字起源無法歸入以上四大類——大約有20個。其中有些國名存在爭議或起源不明,但也有幾個國家的命名方式非常離奇而富有想象力,一起來看看: 不丹,在本國語言中是Druk Yul,意思是“雷龍之地”,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地區(qū)壯觀的雷雨。 關于尼泊爾國名的起源,有好幾種理論,其中一種說法和加德滿都的養(yǎng)羊歷史有關:在藏語中,ne意思是“家”,而pal意思是“羊毛”,因此Nepal的意思是“羊毛之家”。 瑙魯是世界上最遙遠的島嶼之一,也是南太平洋中最小的國度。“瑙魯”可能源于本土詞anáoero,這個詞有個迷人的意思,就是“我去海灘”。 其他 各國名字的起源、演變及曾用名 原來國名這么有意思
各國曾用名及古稱 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有曾用名,而在中國歷史上,所接觸過的國家中均有古稱。比如泰國:舊名暹羅。柬埔寨:又稱高棉。 亞洲國家曾用名,古稱
歐洲國家曾用名,古稱
非洲&拉丁美洲國家曾用名,古稱
亞洲地圖 曾用名:Asu 阿蘇 來源:古代黎巴嫩的腓尼基人是一個海上民族。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qū)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后來傳到希臘,演化成Ασ?α(Asia)。本意特指小亞的最西部,也就是今天土耳其亞洲部分的最西部,范圍相當有限。在羅馬帝國時期,這個名字演變成一個行省,范圍逐漸擴大,進而指整個大洲了。 中國:China 在古代,“中國”沒有作為正式的國名出現,因為那時的王朝或政權,只有國號,而沒有國名。他們所說的“中國”,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國”做為正式國名簡稱,是從一場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華民國開始的。從這時起,“中國”才成為具有國家意義的正式名稱。今天,“中國”已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組成的國家了,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蒙古:Mongolia 中國古稱:蒙兀室韋 / 蔑劫子 / 梅古悉 / 謨葛夫 / 蒙古里 / 盟古里 來源:最早出現于中國《舊唐書》,稱其為蒙兀室韋。據中國學者近年來考證,認為 Mongol 一詞是由 mong(意為我們的)和 gol(意為火)組成,意思是我們的火。因蒙古為游牧民族,每至一處,大家共同煮炊,并推選一有經驗的長者當伙頭兒掌管此事,因而有這種稱呼。 朝鮮 / 韓國:Korea 中國古稱:樂浪 / 高句麗 / 百濟 / 新羅 / 高麗 來源:漢朝設置樂浪郡。公元4世紀時,在今天的朝鮮半島上建立了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個國家。其中高句麗本來是中國的民族,因為搶地盤,打不過鮮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趕出國門,流放到朝鮮半島北部。高麗為高句麗的簡稱(但高句麗與高麗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國,國號“高麗”,并于936年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王國歷時近500年,為各國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稱音譯仍為 Korea(高麗)。1392年,高麗三軍都總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國名為“朝鮮”,意為清晨之國、朝日鮮明之國或晨曦清亮之國。《東國輿地勝覽》一書說:“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輝,故名朝鮮?!背r語中朝字讀作Zhao,今轉讀成Chao。 在漢朝,如今的韓國地區(qū),分布著三個原始部落,為“三韓”,即馬韓、辰韓和弁辰(弁韓)。1897年2月,朝鮮國王高宗宣布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不過這個“大韓帝國”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廢除了,又改回“朝鮮”。 日本:Japan 中國古稱:扶桑 / 倭奴 / 東夷 / 海東 / 東洋 / 東瀛 來源:古代中國人認為日本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眮肀硎?,《淮南子》中就有“日朝發(fā)扶桑,入于落棠”語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實際上起源于中國文明,中國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關于日本的記載。戰(zhàn)國時代,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如古地理書《山海經·海內北經》說:“蓋國在矩燕南、倭北、倭屬燕?!边@說明當時中國人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東漢班固撰寫的《漢書·地理志》才明白地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绷頁稌稀逗鬂h書·東夷傳》記載,后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到隋唐時,始稱“日本”?!杜f唐書·東夷傳》中將“倭”與“日本”分列并敘,還對改稱日本作了說明:“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薄笆拐咦匝裕瑖账?,以為名。”《舊唐書·日本國傳》載明:“或曰,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Japan 是英語“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對它的稱呼。 越南:Viet Nam 中國古稱:甌越 / 占婆 / 林邑 / 環(huán)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來源:公元前3世紀后半葉,在紅河三角洲建立甌雒國,由甌越和越兩個部落合并而成。中國史書上的占婆(又稱林邑、環(huán)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國。漢朝設置交趾郡。唐朝設安南都護府。五代時從中國獨立出來。1054年李朝改國名為大越。以后幾個王朝稱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稱帝,改國號為南越。1803年清政府改安南為越南。1804年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越南之名便始于此。越南族就是中國的京族。 老撾:Lao 中國古稱:堂明 / 南掌 / 寮國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訪東吳。1353年,瑯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臘幫助下,統一老撾全境,建立了以佬族為主體的封建國家──瀾滄王國。明代永樂二年,瀾滄國獲得中國的承認,封為“老撾宣慰司”,史稱南掌。國內第一大民族老撾族(又稱“老龍族”,中國稱其為“寮人”)占全國總人口1/3以上,以族為國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國古稱:扶南 / 真臘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來源:元代稱“甘孛智”,明代轉音為“柬埔寨”,為“山地之國”。 泰國:Thailand 中國古稱:墮羅缽底 / 暹羅 來源:公元6世紀,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墮羅缽底國?!疤﹪碧┱Z中為“自由國度”,“泰族”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國的傣族。 緬甸:Myanmar 中國古稱:撣國 / 驃國 / 蒲甘 來源:撣國,驃國,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對它的稱呼。公元1106年,緬使隨大理使節(jié)到宋,宋鑒于緬甸山川遙遠,道路阻隔,因此稱為“緬”,又因中緬邊區(qū)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緬甸”即其合稱。 馬來西亞:Malaysia 中國古稱:柔佛 / 馬六甲 來源:Malay 是亞歐大陸最南端的半島。生活在這個半島上的人,又稱為 Malay 人。后來把整個東南亞的所有群島,統稱 Malay 群島。柔佛為 Malay 半島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 Malay 半島的大部分。1963年,Malay,與加里曼丹島上的沙撈越和沙巴地區(qū),共同組成了一個聯邦國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國古稱:淡馬錫 / 星洲 來源:公元8世紀,這個海盜猖獗的海島曾叫Temasek(淡馬錫)。Temasek,爪哇語“海市”之意,由于季節(jié)的影響,海運的船舶經常云集在此,所以逐漸成為一個船舶停泊的商埠。傳說,蘇門答臘室利佛逝王國的一位王子,為了尋找理想地點建立新城市來到淡馬錫。在潔白的沙灘上,王子突然看見一只從未見過的怪獸向他致意后急弛而去。這怪獸紅身、黑頭、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歡,便問隨從:“那是什么動物?”隨從信口答到:“獅子?!蓖踝邮指吲d,認為這里是吉祥之地,便決定在此建都,并取名“獅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獅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賓:Philippines 中國古稱:呂宋 來源:菲律賓群島的主島就是呂宋島。1543年,西班牙占領了這里,便以西班牙國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中國古稱:爪哇 / 三佛齊 來源:爪哇和三佛齊都是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古國。Indonesia,希臘語中“大海上的群島”,意為“千島之國”。 印度:India 中國古稱:婆羅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來源: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起一個國家,于是把這個國家命名為“婆羅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這條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后來“信度”這個地名所指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印度河流域開始,又包括恒河流域,漸漸的席卷整個南亞次大陸。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云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印度”。 孟加拉國:Bengal 曾用名:East Bengal 東孟加拉 / East Pakistan 東巴基斯坦 來源:本是印度的一部分。Bengal 是印度最大的民族之一,聚居在恒河下游,于是就把這片區(qū)域稱為 Bengal,首府加爾各答。Bengal 的宗教信仰極其復雜,西邊的多信印度教,東邊的多信伊斯蘭教。于是變一分為二,東西分治。West Bengal 仍然治加爾各答;East Bengal 治達卡。后來印巴大分裂,East Bengal 被劃分入 Pakistan,改稱 East Pakistan。1971年12月,East Pakistan 獨立,定國名 Bengal。 尼泊爾 中國古稱:泥婆羅 來源:在當地的尼瓦爾語中,Nepal 意為“崇山之中的國家 ”。 不丹:Bhutan 自稱:竹域 中國古稱:主域 / 布嚕克巴 來源:不丹的梵文意思為“西藏終端”。自稱為“竹域”,意為“神龍之國” 斯里蘭卡:Sri Lanka 中國古稱:錫蘭 來源:Sri 是該國的自稱,即“神圣”之意,Lanka 是“光輝燦爛”之意。 馬爾代夫:Malpes 來源:Malpes,在當地語言為“宮殿之國”。 巴基斯坦:Pakistan 曾用名:信度 / 印度 來源:巴基斯坦曾是印度的一部分?;蛘哒f是古印度的主體部分。Pakistan,意為“清真之國”或“純潔的國土”。印度河流域多穆斯林,與印度其他地方的印度教徒,因為宗教信仰,常常發(fā)生沖突。1930年,旁遮普學生喬圖里·拉麥待·阿里把旁遮普、西北邊、克什米爾和信德各名詞的第一個字母合在一起,再加上俾路支斯坦名詞的詞尾,組成一個新的名稱“巴基斯坦”,聲稱這是一個穆斯林國家。1940年3月,全印穆斯林聯盟在拉合爾召開代表大會,提出實行印巴分治,建立伊斯蘭教國家巴基斯坦的要求。1947年,巴基斯坦從印度中獨立出來,便以此為國名 阿富汗:Afghanistan 來源:這里被崇山環(huán)繞,主體民族為 Afghan 族。Afghan 在波斯語中為“山里人”。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國古稱:安息 來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從東遷往波斯,占據了伊朗高原或其東南部地區(qū),并在這兒創(chuàng)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臘、古羅馬將這片地區(qū)稱為 Aryana ,意為“雅利安人的地區(qū)”。Iran為其轉音。Persia(波斯帝國)是伊朗歷史上最顯赫的一個帝國。(其實 Persia 并不單只是一個國家,而是許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稱為 Persia 。) 伊拉克:Iraq 曾用名:Babylon 巴比倫 來源:Babylon 為世界著名的古代帝國。在很久以后,這塊地方被阿拉伯人占領。Iraq(論壇顯示不出阿拉伯原文字符,只好用英語代替)在阿拉伯語中是海岸、陡崖和低地的意思。因為其位于美索不達米亞低地。另一說法是血管的意思。因為兩河流域的水網,就像人體的血管。 科威特:Kuwait 來源:1760年,從賈赫臘到海角修起一道土墻,將陸上三面圍住,墻外有一條護城壕,以抵御附近部落的侵襲。當地阿拉伯人特別喜歡這座城堡,將其親切地稱為 Kuwait ,意為“小城堡、小要塞”。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曾用名:Nejd 內志 / Hejaz 漢志 來源:Arabia,本來是這個半島的稱呼。隨著半島居民的興起,以及帝國的建立,于是整個西亞北非的伊斯蘭教世界,都叫 Arabia 了。 后來阿拉伯被奧斯曼帝國統治。1902年,內志王國獨立。1916年漢志王國獨立。不久內志王國滅掉了漢志王國,統一全國。因為內志國王姓 Saudi,于是在1932年,改國名為 Saudi Arabia 卡塔爾:Qatar 來源:在阿拉伯語中,qatar表示“點、部分”之意。因為這個國家本來就是阿拉伯半島上的一點。 巴林:Bahrain 來源:阿拉伯半島與卡塔爾半島之間海域,被這個夾在其中的小島分成兩個海。Bahrain 在阿拉伯語里,就是“兩個海”。 阿曼:Oman 來源:Oman 意為“寧靜的土地”之意。 也門:Yemen 來源:Yemen ,在阿拉伯語里,為“南國”之意,因為它在阿拉伯半島的最南端。 約旦:Jordan 來源:約旦原來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后來從巴勒斯坦劃出。從巴勒斯坦越過一條叫 Jordan 的河流,就來到這里,于是便這樣命名了下來,“越過約旦河的土地”。其實,Jordan 也可以翻譯為“喬丹”。 以色列:Israel 來源:希伯來語《圣經》創(chuàng)世紀第32章,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始祖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與上帝角力之后,被賜名為Israel。Israel(雅各)的兒孫是古猶太人十二個支派的祖先,所以猶太人自稱是 Israel 的后代。在公元前十世紀,猶太人建立起一個古老的國家,就叫 Israel。在1948年,猶太人宣告 Israel 正式“復國”。 土耳其:Turkey 曾用名:Ottoman 奧斯曼 來源:13世紀,在小亞細亞,羅姆蘇丹國的一支部落,一個叫奧斯曼的領袖,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國家。于是為了紀念他,把這個國家稱為奧斯曼。由于過去人們認為這個民族是突厥的后代,于是又叫他們Turkey (突厥的轉音)。實際上,他們并不是突厥人,只是屬于突厥語系而已。turkey 本意為“火雞”。 歐洲:Europe歐羅巴 各國國名的來歷
歐洲地圖 曾用名:Ereb 來源:同亞洲。古代腓尼基人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 Ereb ,意為“日沒地”。在希臘語中稱為 Ευρ?πη(Europe)。歐羅巴本來特指希臘半島。后來范圍漸漸擴大到全洲。 挪威:Norway 來源:斯堪的納維亞的原住居名維京人,經常沿著半島的北岸進出,謂之 Norreweg(北方航道)。漸漸轉換成 Norway。 瑞典:Sweden 本國稱呼:Sverige 斯維里埃 來源:這里最早的居民,是一支叫 Sve 的維京人,意為“同胞們”。單詞后綴意為“王國”。英語意譯 Sweden。 芬蘭:Finland 本國稱呼:Suomen 蘇奧米 來源:芬蘭多湖泊與沼澤。suomen 意為沼澤地之國。Finland 為英語的意譯。 丹麥:Denmark 來源:丹麥語中,Den 為“谷地”,mark 為“邊境、交界地”之意,后來發(fā)展成表示“土地、國家”的詞匯。 冰島:Iceland 來源:當初維京人發(fā)現這個島時,全島都覆蓋著冰雪。于是就叫冰島了。 俄羅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輔羅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蘇聯 中國古稱:羅剎 來源:9世紀下半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諾曼人在東斯拉夫人地區(qū)建立基輔羅斯大公國。斯拉夫人把來他們稱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這個詞起源于古諾曼語 ruotsi,意指“劃獨木舟的人”,后來為斯拉夫人所采用。元朝稱俄羅斯為“羅斯”或“羅剎國”。蒙古人在拼讀俄文 Rocia 時,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個元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時期,Oroccia 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俄羅斯”。蘇聯曾是俄羅斯最強大的歷史時期。 愛沙尼亞:Estonia 來源:在波羅的語中,意為“水邊居住者”。 德意志:Germany 曾用名:Germania 日耳曼尼亞 本國稱呼:Deutschland 德意志蘭 來源:德意志并非英語音譯,而是德語音譯。古代本地的高地語 doit 意為“同胞、民族”,land 為“土地”。后轉換成 Deutschland,“我們同胞的土地”。Germania 是拉丁語中“日耳曼人的土地”。 奧地利:Austria 本國稱呼:Österreich 來源:當初奧地利位于法蘭克的東方邊境之地,就叫 östmark。öst 為東方。mark 為邊境之地。后來發(fā)展成 Österreich。reich 為國家。Austria 為其英語轉化。 荷蘭:Holland 曾用名:De Republiek 聯省共和國 / Netherlands 尼德蘭 來源:這個國名比較特殊。它在國際上的官方名字叫 Netherlands 。但是其中文的官方稱呼,卻是“荷蘭”。所以“荷蘭”與“尼德蘭”,哪個是正式稱呼,哪個是歷史稱呼,都分不清楚了。Netherlands,意為“低地之國”,因為這里大部分國土都在海平線之下,很多土地都是由圍海造田形成的。1580年,Netherlands 北部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13省聯合起來,組成了“聯省共和國”。其中,13省之最發(fā)達的 Holland 省在全世界以從事貿易聞名,久而久之,人們便以 Holland 代指整個國家。 法蘭西:France 曾用名:West Frankish 西法蘭克 / Franks 法蘭克斯 來源:日爾曼的一支法蘭克人,建立起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三分天下,其中的西法蘭克王國,叫 West Frankish ,然后慢慢簡寫成 Franks ,最后轉音成 France 。Frank,自由的意思。 摩納哥:Monaco 來源:這里最早是希臘人的海外殖民地。Monaco 就是由希臘語的殖民地一詞演變而來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曾用名:England 英格蘭 曾用名: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曾用名: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來源:England 為聯合王國的主體。后來 England 聯合 Scotland ,組成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Britain 是這兩個國家共同所在的大島嶼。在當地居民克爾特語中。Britain 為“雜色多彩”之意。后來聯合王國吞并 Ireland ,于是把國名改成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二戰(zhàn)后, Ireland 南部26郡獨立,聯合王國只保留北部6郡。于是又改名為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蘇格蘭:Scotland 曾用名:阿爾巴 Alba 來源:蘇格蘭原始居民是蓋爾人,當地語言稱為 Alba。 西班牙:Spain 中國古稱: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來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這里野兔出沒,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語 Shaphan)。漸漸的,轉換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國古稱:佛郎機(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稱) 來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爾圖的名字演變而來的,本來翻譯成波秋歌更為恰當。 安道爾:Andorra 來源:當地在歷史上曾經屬于納瓦拉王國。納瓦拉語 andurrial 為“長滿灌木的地方”。后轉化為 Andorra 意大利:Italy 中國古稱:大秦 來源:古希臘人殖民到亞平寧半島的普利亞地區(qū)附近后,把這里的維圖利部落稱為 Italoi。后來羅馬人沿用了這個名稱,拉丁語 ltalia,并用它作為意大利半島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稱呼。 圣馬力諾:San Marino 來源:公元3 世紀末,在南斯拉夫達爾馬提亞群島的阿爾欠島上居住了一個叫 Marino 的石匠,由于反對封建壓迫,他只身駕一葉扁舟橫渡亞得里亞海,藏身于意大利境內里米尼的蒂塔諾山中。后來,在他居身的山中,又來了一批不堪忍受封建迫害的避難人。Marino 便將這些避難人組織起來,成立了石匠公社。 Marino 隱居的蒂塔諾山,原是一位貴族夫人的領地。有一天,這位貴婦帶著兒子到此休假。她的兒子發(fā)現 Marino 站在他修建的教堂旁邊,便彎弓搭箭,瞄準馬力諾。誰知少年箭未射出便暈厥倒地。這時,貴婦人見兒子不省人事,苦苦哀求 Marino 救救兒子的性命。馬力諾把昏死的少爺救醒后,又治好了他的病。為此,貴婦人一家人改信了基督教,并把她領地內的蒂塔諾山送給 Marino 。公元301年9月3日, Marino 逝世。他死后被人們尊為圣徒,所以人稱他 San Marino。從此,這個國家將他的生日定為國慶日,取他的圣名為國名。 羅馬尼亞:Romania 曾用名:Dacia 達契亞 Romania 本意是“羅馬帝國 / 拜占廷帝國”。這里最早是達契亞王國,公元106 年被羅馬帝國征服,成為羅馬帝國富饒的邊陲省分。以后,本地的達契亞人和羅馬人以及后來入侵定居下來的部分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混居,并相融合,到10世紀末形成羅馬尼亞民族,他們大多自稱羅馬尼人,意為從羅馬來的人。 阿爾巴尼亞:Albania 本國稱呼:Shqipërisë 來源:Shqipërisë,意為“鷹之國”,來源于12世紀的傳說他們花了24年戰(zhàn)勝了奧斯曼帝國的英雄 Skanderbeg,他是鷹的象征。這個國家產白色石灰?guī)r, 拉丁文 albus 為白色,轉為 Albania 非洲:Africa 阿非利加 各國國名的來歷
非洲地圖 曾用名:African 阿非利干 來源:入侵迦太基地區(qū)(今突尼斯)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的別名叫“African”,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把這片地區(qū)叫做“Africa”。以后,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Africa省。那時,這個名稱只限于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qū)。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qū),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后又泛指非洲大陸。 利比亞:Libya 曾用名:Cyrenaica 昔蘭尼加 來源:Cyrenaica 是這塊土地上的第一個古國名字。而 Libya 則是希臘神話女神的名字,它還曾是地中海沿岸整個非洲陸地塊的名稱。后來,Africa 取代了 Libya ,Libya 由洲名降級為國名。 西撒哈拉:Spanish Sahara 來源:Sahara,荒廢的土地,以此為這片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命名。“西撒哈拉”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西班牙屬地的撒哈拉”;另一種是“撒哈拉的西部”。 馬德拉群島:Madeira Islands 來源:在葡萄牙語中,Madeira 意為“森林、木材”。 毛里塔尼亞:Mauritania 來源:Mauros,希臘語“黑膚色”。Mauritania,就是“黑膚色人的國家”。這本來是一個與古羅馬帝國并存的北非古國(位于今天的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后被羅馬所滅。這個古國與今天西非的 Mauritania 共和國,沒有任何繼承關系,也不在同一個地方。 塞內加爾:Senegal 來源:1445年,葡萄牙航海家費爾南德斯來到這里,遇上一條大河。他問船上一位當地漁夫:“這條河叫什么?”這位漁夫以為他問的是“這是條什么船?”就回答:Senegal,意思是“獨木舟”。于是此大河就被命名為 Senegal 。Senegal 河流過的土地,也就以此命名。 岡比亞:Gambia 來源:15世紀葡萄牙人首先來到這里,發(fā)現一條河,聽到當地人稱之為 Ba-Dimma ,意思就是“河”,葡萄牙人訛傳而成今名 Gambia 河。Gambia 河的兩岸的這個小國,也就以此命名。 幾內亞:Guinea 曾用名:French Guinea 來源:一個法國航海家乘船在這里上岸后,遇到一個婦女,連忙用法語問:“這是什么地方?”那個婦女不懂法語之意,便所答非所問地用蘇蘇語回答說:Guinea。意思是說她是個“婦女”。這位航海家同樣不懂當地的土語,以為她說的是地名,便把 Guinea 這個詞記入他的海圖中。從此 Guinea 就成了“西非沿岸的黑人居住之地”的通稱。后來有這個地區(qū)的三個國家,分別以 Guinea 作為國名,分別為“幾內亞”(原法屬),“幾內亞比紹”(原葡屬),“赤道幾內亞”(原西屬)。 幾內亞比紹 Guinea-bissau 曾用名:Portuguese Guinea 來源:1446年葡萄牙殖民者來到這里,并以此為據點深入內陸。向當地人問路時,答曰:bissau,意思為“往前走”。葡萄牙人誤以為是當地地名,遂以 bissau 稱之,后 bissau 成為該地首府。1973年這塊地方獨立,取名 Guinea ??舌弴步?Guinea ,便以這個新國家的首都區(qū)分,為 Guinea-bissau。 赤道幾內亞 Equatorial Guinea 曾用名:Spanish Guinea 來源:這個原來屬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在獨立后,也取名為 Guinea,因為鄰近赤道,便稱為 Equatorial Guinea。 塞拉利昂:Sierra Leone 來源:1460年,葡萄牙人來到這里,因為半島以及半島背后的山巒狀似獅子的背脊,因此稱之為 Península Lions Voltar (獅背半島)。但是在西班牙出版的地圖中,將此地標示為 Sierra Leone(獅子之山),反而更加流行。 加納:Ghana 曾用名:Gold Coast 黃金海岸 來源:Ghana,本來是非洲西部著名的古代大帝國,西蘇丹索寧克人建立。版圖包括西非尼日爾河上游和塞內加爾河流域(但并不包括今天 Ghana 共和國)。盛產黃金。后被 Mali 帝國所滅。Ghana 是對這個國家的君主的稱呼,意為“最高統治者”。但是今天的國家 Ghana,與這個古國沒有任何繼承關系。也不在同一個地方。今天的Ghana共和國,地處西非南部,瀕臨 Guinea 灣。16-19世紀,西歐人在這塊海岸大肆掠奪黃金。于是將此地命名為 Gold Coast,意為“黃金海岸”。黃金海岸獨立后,將國名改為 Ghana。 馬里:Mali 曾用名:Ghana 加納 / Songhay 桑海 來源:Mali,意為“王之住所”。本來是非洲西部著名的古代大帝國。Mali 原是古國 Ghana 的屬地,大約在公元7世紀開始建立自己的國家,13世紀逐漸興盛起來,成為西非最強大的王國,面積甚至超過了加納王國。14世紀馬里王國達到鼎盛時期,它的版圖,北到撒哈拉沙漠,南到尼日爾河,東到加奧,西到大西洋。15世紀,被 Songhay 帝國所滅。 Songhay 帝國是繼 Ghana,Mali 之后,西非第三個大帝國,也是非洲歷史上最大的帝國。這三個帝國的核心,都在今天的 Mali 共和國。 貝寧:Benin 曾用名:Dahomey 達荷美 來源:Benin,原為非洲西部古國。14世紀前由來自伊費城的約魯巴人建立。首都貝寧城。16~17世紀全盛時期勢力范圍西起拉各斯,東抵尼日爾河三角洲。最后被被英國所滅。它位于今天的尼日利亞范圍內,并不位于今天的 Benin 共和國。在如今的 Benin 共和國境內,當時存在的是另一個著名國家。13世紀初,阿賈蘇維人從多哥遷入貝寧南部,建立阿拉達王國。16世紀末~17世紀初,阿拉達王國分裂為阿拉達、阿波美和波多諾伏3個王國。1625年阿波美國王達科通過征服毗鄰部落而擴展了領土。達科的繼任者烏埃格巴扎時期,王國使用 Dahomey 這一名稱,定都阿波美。后來被法國所滅。1960年這個國家獨立,取名 Dahomey 。后來通過政變,又改今名 Benin。其實按照這個國家本身的歷史來說, Dahomey 才是正確的。 布基納法索:Burkina-faso 曾用名:Upper Volta 上沃爾特 來源:Volta,盆地名。該國位于盆地的北方,北方在地圖上為“上”,1960年該國獨立后,國名即為 Upper Volta 。1984年改現名 Burkina-faso。莫雷語 Burkina 意為“尊嚴的土地”。迪烏拉方言 faso 為“國家”。 尼日爾:Niger 來源:Niger,為“黑色”之意。用來命名西非第一大河。后來把這條河流流經的地方也叫 Niger (法國習慣)。 尼日利亞:Nigeria 來源:Niger,同上。后來把這條河流流經的地方就叫 Nigeria (英國習慣)。 加蓬:Gabon 來源:在15世紀的時候,葡萄牙人在此登陸時,發(fā)現戈莫河(加蓬河支流)河口形似葡萄牙水手穿的一種叫 Gabon 的服裝,遂稱此河口為 Gabon。當時指河口兩岸,后將整個國家都稱之為 Gabon。 喀麥?。篊ameroon 來源:在15世紀的時候,葡萄牙人在此登陸時,發(fā)現一條河流中多龍蝦,“龍蝦”在葡萄牙語中為 Cameroon 。于是便稱此河為 Cameroon。當時指河兩岸,后將整個國家都稱之為 Cameroon 。 乍得:Chad 來源:非洲第四大湖,Chad,在當地語中,為“一片汪洋”的意思。國以湖名。 中非共和國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來源:這個國家位于非洲大陸最中部,因此命名。 剛果 (金 / 布) Congo 曾用名:Zaire 扎伊爾 來源:Congo 本來是一條大河的名字,在當地居民語言中意思為“山”。因為這條河穿越眾多山脈,沖擊成一個四面環(huán)山的盆地。后來人們便把這個盆地稱為 Congo 盆地。14世紀初,這里誕生了一個著名的大王國,Congo 王國。后來這個國家被葡萄牙,比利時,與法國瓜分。葡屬剛果并入安哥拉。比屬剛果與法屬剛果,獨立后,都叫剛果。為了區(qū)分,便用他們的首都來命名為“剛果(金)與剛果 (布)”。剛果 (金)曾經改名為 Zaire。Zaire 意為“大水”,也是指 Congo 同一條河流。 蘇丹:Sudan 來源:Sudan,在阿拉伯語中,為“權力、統治權”之意,后來成了專指“統治者”的名稱。于是便把這塊曾經被埃及Sudan(埃及的國王)統治過的土地,命名為Sudan。 蘇丹國名來自阿拉伯語 bilad as-sudan, 意即黑人的土地。阿語aswad是黑人的意思,sudan是這個字的復數形式。在努比亞國家普遍衰落,蘇丹地區(qū)阿拉伯化的14、15世紀,sudani這個詞講出來有些阿拉伯人對黑奴輸出地的歧視色彩,但是在今天就只是對這個國家居民的一般稱呼而已。 素丹一詞來自阿語sultah,意即力量、權威。 一言以蔽之,蘇丹(國家)和素丹(稱號)毫無關系,既不是一個詞,也不是一個詞根,只是中文譯音相近而已。 埃塞俄比亞:Ethiopia 來源:古代希臘人認為非洲內陸住著一種近似猿人的人,這種人叫做 Αιθ?οπε? ,意為“曬成淺黑色的人”。后來這塊地名,轉為 Ethiopia。 吉布提:Djibouti 來源:當初幾個西方人初登陸此地,見一老翁正在生火做飯,便問:“這里的地名是什么?”老翁誤以為問他鍋是誰的,就回答:Djibouti,意思為“我的鍋!”西方人遂稱此地為 Djibouti。 肯尼亞:Kenya 來源:在這塊東非之地的中部,矗立著非洲第二高峰,山頂白雪終年不化。當地班圖人將這座山命名為 Kenya,意為“鴕鳥”,象征這座大山黑白相配。這座山周圍方圓千里的土地,也隨之叫做 Kenya。 坦桑尼亞:Tanzania 曾用名:Tanganyika 坦噶尼喀 / Zanzibar 桑給巴爾 來源:東非大陸腹地,有一個世界第二深湖,世界第六大湖,Tanganyika 湖。在班圖語中,Tanganyika 意為“匯合、聚集”,是指無數溪流在此匯合,以及許多部落群居在沿湖之濱?!撕瑫r也是世界上分屬國家最多的排水湖。后來便把這個湖東面的大陸,也稱為Tanganyika 。Tanganyika 在1886年成為德國殖民地。在Tanganyika 沿海東面有一個盛產丁香的島嶼。在當地語言中,“丁香”為 Zanzibar。于是變把這座島嶼命名為 Zanzibar 島。1856年,這個島成立了國家,國名也就叫 Zanzibar。1890年,這個國家淪為英國保護國。大陸與島嶼兩部分獨立后,合并成立新的聯邦國家,國名也為兩部分之和,Tanzania。 烏干達:Uganda 曾用名:Buganda 布干達 來源:這里的最主要民族是 Babuganda 族。Buganda 就是從 Babuganda 演化而來。后來,這個國家由王國改為共和國,國名首字母也隨之去掉。 盧旺達:Rwanda 曾用名:R anda 盧安達 來源:Rwanda 是當地語“人民、人們”之意。 布隆迪:Burundi 來源:Bu 是當地語“王國、國”之意。rundi 是一個部族。 馬拉維:Malawi 曾用名:Niyasalan 尼亞薩蘭 來源:無論是 Niyasalan,還是 Malawi,都是非洲第四大湖泊的名字。Niyasalan,在英語中,意為“廣闊的水面”;Malawi,在當地語中,也是這個意思。后來把湖周邊的陸地,也取成湖的名字。Niyasalan 獨立后,馬上拋棄了這個殖民化的名字,改名 Malawi。 莫桑比克:Mozambique 來源:1493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率領船隊前往印度,途中經過一片海岸,受到當地馬卡朗加部族蘇丹的友好接待。蘇丹的名字叫 Muza Alu Bique,意思為“偉大的受貢者”。葡萄牙人聽成 Mozambique,便把這片海岸,連同海岸瀕臨的世界上最大的海峽,命名為 Mozambique。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曾用名:Malagasy 馬爾加什 來源:在 Mozambique 海峽對面,有非洲第一大島。島上98%的人,屬于 Malagasy 人。Malagasy 人分成18個部族。其中最大的一個部族叫伊麥利那人。他們在16世紀末,在島嶼中部建立了伊麥利那王國。1794年伊麥利那王國發(fā)展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于19世紀初統一全島,建立起 Madagascar,意思為 Malagasy 人的王國。1896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60年宣布獨立,成立 Malagasy 共和國,亦稱第一共和國。1975年,改國名為 Madagascar 民主共和國,亦稱第二共和國。 津巴布韋:Zimbabwe 曾用名:Souther Rhodesia 南羅德西亞 / Rhodesia 羅德西亞 來源:Cecil John Rhode,是一個著名的英國殖民主義頭子。他在南部非洲建立了一大塊殖民地,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 Rhodesia。其中位于南面的就叫 Souther Rhodesia 。1963年,Souther Rhodesia 獨立。但是政權被白人所控制。1964年改國名為 Rhodesia,去掉了“南”字。1980年黑人掌權,再次改國名為 Zimbabwe。Zimbabwe,意思為“石之家”,來源于由巨大的石頭建造的遺跡——Great Zimbabwe。在這里到處都可以看到有著奇妙組合的巖石。這些石頭都是被精心雕刻而成,曲線流暢。 贊比亞:Zambia 曾用名:Northern Rhodesia 北羅德西亞 來源:同上。Cecil John Rhode在南部非洲建立的一大塊英國殖民地,其中位于北面的就叫 Northern Rhodesia 。獨立后改國名 Zambia。因境內第一大河流 Zambezi 而得名。Zambezi,在當地語中,意為“巨大的河流”。 博茨瓦納 Botswana 曾用名:Bechuanaland 貝專納 來源:英國殖民統治期間,叫 Bechuanaland 。獨立后改名 Botswana。這兩個名字,都來源于同一個民族。Bechuana / Tswana 人。 納米比亞:Namibia 曾用名:South West Africa 西南非洲 來源:1890年被德國占領。因為地處非洲最西南部,命名為“西南非洲”。1968 年6月聯合國大會將“ 西南非洲 ”更名為 Namibia。1990年獨立后使用此國名。它得名于境內的 Namib 沙漠。Namib,意為“崎嶇的沙漠”。 南非共和國 :South African Republic 來源:這個國家位于非洲大陸最南部,因此命名。 萊索托:Lesotho 曾用名:Basutoland 巴蘇陀蘭 來源:Basutoland ,意為 Basuto 族的土地。Basuto 族是境內第一大民族。因這個民族喜歡戴一種名叫 Basuto 的草帽。而編制草帽的山草,以及草帽的式樣的設計靈感,都來源于附近一座叫 Thaba-Bosiu 的山。后把這個民族改稱為 Lesotho 族。國名也改成 Lesotho。 美洲:America 亞美利加洲 各國國名的來歷
美洲地圖 曾用名:New World 新大陸 來源:Vespucius Americus,亞美利哥,意大利著名航海家。他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哥倫布一直到臨終前還自以為到達了亞洲;而亞美利哥則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這塊新的陸地向南方延伸太遠。1504年亞美利哥斷言,這塊新陸地不是亞洲,而是一塊前人們從不知道的新大陸;而這塊新大陸和亞洲之間,一定還有一個大洋。而正是這一概念真正標志了同古代世界的決裂。如果哥倫布果真一下子到達了亞洲,那希臘人的世界觀正好是吻合的。這確實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新大陸,這就把一切傳統的觀念都打亂了,所以,這塊瓣大陸以亞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為亞美利加洲,而未以哥倫布的名字哥化比亞洲。 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
正式稱呼: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南美洲 來源:從15億紀末,這個地區(qū)的絕大部分國家先后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擁而入。直到19世紀以后,這些國家才陸續(xù)獲得獨立。由于殖民統治長達300年之久,因此它們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習慣、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被屬于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的葡萄牙語所取代,這兩種語言成為許多國家的國語,所以人們就把這個地區(qū)稱為“拉丁美洲”。 格陵蘭:Greenland 來源:根據北歐神話史詩薩迦的記載,紅胡子埃里克森因為犯謀殺罪而從冰島流亡至此。埃里克森一家及其奴隸向西北航行,以探尋傳說存在在那里的陸地。當他發(fā)現了天邊地平線上的一抹綠色,于是便定居下來,給該島取名 Greenland,意為“綠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鋵嵃@锟松π疫\的。除開他登陸處,該島南端的峽灣以外,島上其他的地方,都是終年被冰雪覆蓋。所以呀,應該取名為“懷特蘭”可能更恰當。 加拿大:Canada 1535年,歐洲航海家雅克·卡蒂爾來到了現在稱為魁北克的地方,有兩個年輕的原住居民用 Kanata 一詞為他指路。 Kanata 在原住居民的語言里表示“村莊”或“聚居區(qū)”。雅克.卡蒂爾后來就用 Canada 一詞表示自己發(fā)現的新大陸。1867年新的聯邦國家成立時人們正式開始使用 Canada 作為國家的名字。 美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來源:由英國自由主義獨立思想啟蒙者托馬斯·潘恩提出來的。1776年,他在一篇文章中第一次為北美殖民地創(chuàng)造了國名:“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將在世界上和歷史上同大不列顛王國一樣壯麗。”這個指代一個大洲的詞 America,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國家的名字,來源于這個國家本來就是這個大洲的第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最初想法,就是把整個大洲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國家。 墨西哥:Mexico 來源:墨西哥古代屬于印第安人的 Aztecs 族。本族守護神 Méxiteli 演化成 Mexico。 危地馬拉:Guatemala 來源:這里后來也屬于印第安人的 Aztecs 族。Aztecs 意為“鷹族人之國”。1524年,這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Guatemala是Aztecs在當時西班牙化的稱呼。 薩爾瓦多:El Salvador 來源:在西班牙人占領以前,原住居民 Aztecs 族把這里稱為“產玉石的地方”。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越過山脈侵入這個地方,建筑了堡壘,并將堡壘命名為 El Salvador ,意為“救世主”。以后堡壘的名字逐漸轉用為這一帶的地名,又作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名稱。 洪都拉斯:Honduras 來源:1502年,哥倫布在第四次航海來到這里沿海的時候,突然上風??耧L卷著巨浪,時而把船帶到象山一樣的浪尖上,時而又把它拋向深淵。在這危急的時刻,富有航海經驗的哥倫布及時導航把船靠岸,才免遭災難。于是,哥倫布就把這個國家命名為 Honduras,西班牙語意思是“無底深淵”,并且把沿海一叫做“格臘西亞斯阿迪奧斯”,就是“感謝上帝”的意思。 尼加拉瓜:Nicaragua 來源:印第安人的一個部落首長叫 Nicarao ,由此演變?yōu)閲?/p> 哥斯達黎加:Costa Rica 來源:在西班牙語中,Rica 意為“富?!薄osta 意為“海岸”。即為“富裕的海岸”之意 巴拿馬:Panama 來源:這里河岔極多,魚蝦繁盛。當地印地安語里,Panama 意思為“魚鄉(xiāng)”。 牙買加:Jamaica 來源:當地印地安語里,Jamaica 意思為“泉水之島” 海地:Haiti 來源:海地位于伊斯帕尼奧拉島西半部。當地印第安人把島西部叫做 Haiti,意為“山地”。 多米尼加共和國:The Dominican Republic 來源:Dominican,西班牙語“星期天、休息日”的意思。哥倫布于15世紀末的一個星期日到此,故名。 多米尼克國:The Commonwealth of Dominica 來源:同上。(雖然都是西印度群島上的島國,但并不是同一個島,更不是同一個國家。這個原來是英國屬地,上面那個原來是西班牙屬地。)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來源:在西班牙語中,Rico 意為“富裕”。Puerto 意為“港口”。即為“富裕的港口”之意。 格林納達:Grenada 來源:在西班牙語中,Grenada 意為“石榴”。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 來源:西印度群島最南端,有個大的海島特產蜂鳥。不遠處還有個海島盛產煙草。在當地印第安語里,Trinidad 就是“蜂鳥之鄉(xiāng)”,Tobago 就是“煙草”。這兩個海島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后,合成一個國家,即 Trinidad and Tobago。 哥倫比亞:Columbia 曾用名:New Granada 新格拉納達 / La Colombia 大哥倫比亞 來源:南美大陸北部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把這大片地方命名為 New Granada。Granada是西班牙一個重要的城市。意思為新的這個城市。后來這塊殖民地獨立了,為了紀念新大陸的發(fā)現者 Columbus,于是變把 Columbus 加上拉丁語的地名后綴,為Columbia,意為“哥倫布之國”。后來這個國家分裂成四個國家了,其中的一個仍然叫 Columbia。就把最初的那個叫 La Colombia(大哥倫比亞)。 厄瓜多爾:Ecuador 來源:赤道從這個國家穿過。Ecuador,就是西班牙語的“赤道”。 委內瑞拉:Venezuela 來源:1499年,意大利人亞美利哥和西班牙軍官奧海達的探險隊,在這個地方的馬拉開波湖岸邊,發(fā)現沼澤地上有一些印第安人村莊的房屋是建筑在很多木樁上的,這和意大利Venezia(威尼斯)街道的形式很相似,因此把這里稱為 Venezuela,西班牙語意為“小威尼斯”。 圭亞那:Guyana 來源:當地印地安語里,Jamaica 意思為“水鄉(xiāng)” 秘魯:Peru 曾用名:Inca 印加 / New spainia 新西班尼亞 來源:本來是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國所在。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從巴拿馬地峽來到這里,建立起殖民地 New spainia ,意為新西班牙。后來稱為 Peru,在當地印第安語中,是“玉米之鄉(xiāng)”的意思。 玻利維亞:Bolivia 曾用名:Bolivar 玻利瓦爾 來源:這里本來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拉美民族獨立領袖 Bolivar 解放了這里。為了紀念他,把國名就定為他的名字。后來演化成 Bolivia 巴西:Brazil 來源:1500年,葡萄牙人卡布拉爾奉王室之命,率船隊遠征印度,途中到此登陸,立了一個刻有葡萄牙王室徽章的十字架,并命名為“圣十字架地”,宣布歸葡萄牙所有。后來,在海岸附近發(fā)現一種紋路細密、色彩鮮艷、堅固耐用的樹木,可提取寶貴的染料。這種染料純粹為白色,曝露于空氣中變成紅色。當時便借用東方一種相似的樹木——紅木的名字來稱呼這種樹木,葡萄牙語紅木稱 Braza。以后,Braza 演化成Brazil,逐漸成為這塊陸地的正式名稱。 智利:Chile 來源:在印加系語言中,Chile 為“寒冷”的意思。原來居住此地的阿勞干人認為這個地方比印加帝國緯度高,所以稱為“寒冷”。 阿根廷:Argentina 曾用名:La Plata 拉普拉塔 來源:無論是 Argentina 還是 La Plata,都是西班牙語中的“出產白銀的”。其實這里并不產白銀。在1526年,意大利探險家塞巴斯蒂安·卡伯特考察這里的一條大河,遇到的印第安人都用白銀和他交換物品,卡伯特由此斷定這里出產白銀,就把這條大河命名為 Río La Plata。后來把這條河的流域之地,也叫 La Plata。后來把國名改成 Argentina。 巴拉圭:Paraguay 來源:Paraguay,意思為“一條大河 Para 河流過的地方”。 Para,在古瓜拉尼語中意為“大水”,這條河流的水量特別充沛,便將這條河命名為 Para 河。 烏拉圭:Uruguay 來源:同上。Uruguay,意思為“一條大河 Uru 河流過的地方”。Uru 本來是一種鳥名,這條河流特產,便將這條河命名為 Uru 河。 大洋洲:Oceania
圖:大洋洲地圖 來源:大洋洲本來指“不屬于任何大洲的太平洋島嶼”。分為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三部分。廣義上大洋洲還包括了澳大利亞,新西蘭與新幾內亞。 美拉尼西亞:Melanesia 來源:來源于希臘語。nesia,島。Mela,黑人。Melanesia,黑人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 來源:來源于希臘語。nesia,島。Micro,小。Micronesia,小島群島。 波利尼西亞:Polynesia 來源:來源于希臘語。nesia,島。Poly,多。Polynesia,多島群島。 澳大利亞:Australia 來源:拉丁文 australis,意為“南方的”。古代人認為北半球有大陸,推測在地球的南半部也會有一塊陸地。1531年法國制圖學家奧尤斯·菲納在他繪制的世界地圖中,也設想南方有個大陸,稱 Terra Australis,意為“南方的陸地”。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佩德羅·德基羅斯率領一支探險隊在新赫布里底群島(今瓦努阿圖)登陸,誤認為是南方大陸,并命名為 Australia del Espiritu Santo,西班牙文意為圣靈的南方陸地。 新西蘭:New Zealand 來源:新西蘭最早被荷蘭統治。荷蘭有個省叫西蘭省 Zealand (荷蘭本身也是一個?。?。于是給予命名。 新幾內亞:New Guinea 來源:Guinea 本來指西非沿海的廣大地區(qū),意思為黑人居住之地。當西方人發(fā)現這座太平洋上最大島嶼時,得知島嶼上的居民也是黑人,便給予此命名。 所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 來源:公元1568年,西班牙秘魯總督的侄子門達納,在一次遠征航程中首先發(fā)現了這群島的最大島嶼。他認為這一大群島嶼便是西班牙國王一直派人尋找、傳說蘊藏著可與 Solomon 國王財富相匹敵的地方。為了使這次遠征和發(fā)現能得到西班牙國王的賞識,門達納就把這群島嶼命名為 Solomon Islands。 基里巴斯:Kiribati 曾用名:Gilbert Islands 吉爾伯特群島 來源:早在公元3000年前,就有馬來-波利尼西亞人在此定居。約于公元14世紀,斐濟人和湯加人入侵后與當地人通婚,形成了 Kiribati 族。后來英國人Gilbert 發(fā)現此群島,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1892年,群島淪為英國“保護地”。1979年獨立,國名以本國第一大民族 Kiribati 命名。 圖瓦盧:Tuvalu 曾用名:Ellice Islands 埃利斯群島 / Lagoon Islands 瀉湖群島 來源:英國人 Ellice 發(fā)現此群島,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因為這些島上全是Lagoon(瀉湖),又稱 Lagoon Islands。1892年,群島淪為英國“保護地”。1978年獨立,改國名 Tuvalu,在當地語言中意為“八島之群”。 夏威夷:Hawaii 曾用名:Sandwich 三明治 來源:Hawaii 在當地在波利尼西亞語中意為 “神的殿堂”。當著名的英國航海家?guī)炜税l(fā)現此島時,為了討好英國當時的海軍總司令 Sandwich 伯爵,便用他的名字命名。這位司令官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他熱衷玩牌到廢寢忘食,為了節(jié)省用餐時間,竟想出在面包中夾食菜、肉等食物的新吃法,發(fā)明了sandwich(三明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