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紹宋(1883-1949),字越園,號寒柯,浙江省龍游縣人。清光緒九年(1883)十月初六生于浙江省衢州化龍巷。 越園先生1906年赴日本,就讀于東京政法大學。1910年回國,以法律科舉人授外務部主事。辛亥革命后南歸,就任浙江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教務主任兼教習。1912年秋北上赴京,任眾議院秘書,旋任司法部僉事兼署參事,1914年任參事,1921年3月任司法部次長,同年12月辭次長職,任法律館顧問、善后會議法制專門委員、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26年3月再次任司法次長,不久金佛郎案起,去官以表抗議。1927年司法儲才館成立,任學長(即副館長,館長梁啟超)。1913年至1928年間兼任北大、清華、師大教授,法大、美專教授及校長。1928年(時年46歲)辭去一切職務,南歸定居杭州。從此結(jié)束宦游生涯,徜徉于湖山之間,以書畫自娛、自給,過著閑云野鶴、無拘無束的生活。1937年日本全面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打破了他寧靜的隱逸生活,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八年歲月。是年10月移居故鄉(xiāng)龍游縣沐塵村,旋又避居云和、永康等地??箲?zhàn)期間曾被選為省參議員、副議長,又被任命為浙江通志館館長。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他于10月回到杭州。1949年元月被公推為浙江省人民促進和平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6月30日因敗血癥在杭寓病逝,享年67歲。 越園先生去世后不久,其子余翼等將其所遺藏書、字畫捐獻給人民政府。逝世后第三年由于極左路線的干擾,蒙冤30多年,直至1984年才得以平反。 越園先生在方志學、書畫理論、目錄學、法學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在當時還是一位頗有影響的書畫家。 留學歸來 任教杭州 1910年秋,余紹宋學成回國,赴京做了外務部主事。不到一年武昌起義爆發(fā),辛亥革命開始了,原本就不滿清政府封建統(tǒng)治的余紹宋,收拾行李來到杭州,受聘于浙江公立法政專門學校,任教務主任兼教師(當時的浙江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在杭州城東的馬坡巷,如今舊址已找不到了)。 浙江公立法政專門學校雖然規(guī)模不算太大,但在該校先后任教的老師倒有不少知名人士,如陳叔通(敬第)、沈衡山(鈞儒)、阮荀伯(性存)、許養(yǎng)頤(壬)、郁曼陀(華)、凌勵?。ㄊ库x)等人。曾在此校就讀后來成為頗有名望的學者,有目錄學家周子美、篆刻家武鐘臨等。阮毅成先生在《記余紹宋先生》一文中說:“旋三人(余紹宋、阮荀伯、許養(yǎng)頤)又共同發(fā)起創(chuàng)設浙江私立法政學堂,在杭州刀茅巷,自建新式校舍。先君(阮荀伯)任校長,許任教務主任,越老(余紹宋)任教員。清廷初不許私人講授法政之學,經(jīng)一再力爭,始獲核準。”事隔90年,如今誰也說不清刀茅巷這所私立法政學堂的舊址到底在什么方位。 1913年,余紹宋應邀赴北京,開始長達16年之久的宦海生涯。為官之余,他還兼了許多學校的課。余紹宋兩次出任司法次長,憑著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敬業(yè)精神,盡其所能做了一些利國利民的事。無奈當時軍閥紛爭,政治黑暗,空有報國理想?yún)s很難有所作為。1926年3月,余紹宋因抗議段祺瑞執(zhí)政衛(wèi)隊槍殺學生而辭官,碾轉(zhuǎn)天津、上海,最后還是回到了杭州。 交游廣泛 眾望所歸 1928年7月,余紹宋自天津來到杭州,在北山街原82號賃屋而居。屋居西湖北岸,南望孤山,東南則白堤在目,因此他時常可以和友人蕩舟湖上優(yōu)哉游哉,這和他在北京官場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杭10年,余紹宋先生以書畫自娛自給,十分悠閑,無拘無束地做些自己想做的事。 1930年,他完成《畫法要錄》二編; 1932年,他完成《書畫書錄解題》十二卷; 1934年重修《龍游高階余氏家譜》; 1934年主編的《東南日報》特種副刊《金石書畫》創(chuàng)刊,共出版87期。 著書立說之外,便是寫字作畫,當時他書畫的潤格較高,為他經(jīng)營字畫的有北京的榮寶齋、韻古齋等名店,在上海有朵云軒、九華堂等,在杭州則有西泠印社、浣花齋等。 余紹宋回杭后,只是讀書、作畫和著述,而許多北京的老友屢屢邀他出山,尤其是羅文干(鈞任)幾次相邀,他都不答應。其中一位叫陳哲侯的寫信責問他。他回信說出他的心愿,拒不出任任何職務。他在回信中這樣寫道:“辱愛具見尊注,弟自審拙劣,實非今世所宜,故寧習苦以自韜晦。鈞任出任法曹,力求振作,固甚可慰。然大局如此,秋曹安能獨善?猶以十六年冬過滬與兄相見,曾談及黨治之效,想猶記及,今果如何?若秉鈞者不亟求所以刷新政治之道,恐禍患之來有不堪設想者矣!現(xiàn)聞郁堂(朱獻文)、勵?。枋库x)將連袂出山,為法曹盡力,其效必有可觀,僅可容弟偷閑自放,亦使人知尚有不慕榮利之人,未始不可為秋曹生氣也?!?/p> 余紹宋來杭定居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發(fā)起“東皋雅集”。因他久居北京,對杭州并不了解,經(jīng)老友馬敘倫的介紹,結(jié)識了杭州書畫界的許多朋友,并在孫廑才家開了一個關于發(fā)起雅集活動的會議。余紹宋倡議成立書畫雅集、聚集杭城書畫高手,切磋書畫藝術、交流所藏珍品。雅集活動地點是杭州城東的金衙莊浙江忠義祠和東皋別墅(明尚書金順昌故居),均在東河之濱,故定名為“東皋雅集”。 “東皋雅集”發(fā)起后,社友不斷增加,很快發(fā)展到30多人,杭城擅書畫者幾乎云集一堂,可謂人才濟濟。其時杭州的西泠印社成立已20余年,很多印社成員也都來參加“東皋雅集”活動。如葉為銘、丁輔之、高氏三兄弟、俞序文、陳伯衡、武曾保等人。作為一個純藝術社團,“東皋雅集”之規(guī)模遠不如西泠印社,但它活動頻繁,每周一會,每月一餐會,社友只要沒有特別的原因都會按時參加活動,氣氛十分活躍。 雅集活動一般是在集社時社友各出所藏,展示給與會者觀賞,觀賞之余,或揮毫作書畫,或聚首闊論。但凡入社者每次與會,必帶自作書畫一頁,以四尺十開為標準,以便統(tǒng)一成冊。成冊后,分別由各社友收藏。10年下來,社友收藏的書畫也十分豐富。集會時也允許非社員中喜愛書畫者參觀。日本領事米內(nèi)山也曾多次介紹日本畫家來杭參加活動。 時至1937年日寇侵華,社友云散,“東皋雅集”才被迫終止了活動。其前后持續(xù)了近10年,共集會460多次。在一般民間自發(fā)的藝術社團中,活動如此頻繁、堅持如此之久者實屬罕見。 在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之下,“東皋雅集”聚集省城書畫高手,切磋技藝,觀摩藏品,加深友誼,社友的書畫技藝及鑒賞水平得以精進,并產(chǎn)生了一大批書畫精品流傳后世,對浙江書畫藝術的推動意義可謂深遠。1979年,仍在世的東皋社友徐行恭老先生時年八十有七,講述當年集社情景時仍感懷萬分,題《如夢令·懷東皋雅集》一首:“臺榭亭泉竟爽,畫幀詩囊飛響,裙屐漫相聯(lián),收得滄波珊網(wǎng)。凝想,凝想,云散風流人往。” 定居杭州享天倫 1931年,余紹宋在菩提寺路和孝女路之間買了一塊約一畝二分的地,請人建了一座二層、前后兩進共六開間的小樓,南北為平屋,左右兩廊種竹,正屋前則種松、梅,通道兩側(cè)密植書帶草,空地上廣種木本、草本花木。當年建成,樓雖不大,但十分典雅。主人為它取名為“寒柯堂”。原來此處是塊空地,不久何柱國、宋延華等人也在此地建屋,才形成了一條里弄。當時,杭州市建設部門請他命名,此時正逢其母親七十大壽,于是起名為“萱壽里”,此名字一直延用至今。如今寒柯堂雖然面目全非,但仍然藏在萱壽里這條小巷之中。 余紹宋13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是長子,是母親辛辛苦苦地把他和弟弟妹妹們撫養(yǎng)成人的,所以他對母親十分孝順。早年在北京做官時,不論多忙,每年一定要回衢州省親。現(xiàn)在他在杭州有了自己的房子,于是接母親來杭州居住。母親褚太夫人,字雪倌,祖籍山東,出身官宦之家,知書達理。后來隨夫余延秋來到衢州定居,不久在化龍巷生下余紹宋。 1933年,余紹宋接母親來杭居住,每天陪侍母親身旁,同時不忘揮筆書畫。他作畫時母親常在旁觀看,這是他很難得到的天倫之樂。他畫了一個春夏秋冬四景的長卷,高34.5厘米、長1521.9厘米,歷時一個多月,母親時時在旁觀看。他一生在外奔波,這是十分難得的與母親在一起的日子,所以把它取名為《歸硯樓娛親圖卷》,北京和杭州諸書畫界朋友30余人為此卷題名,馬一浮為題引首曰《萊衣散彩》。 ▲余紹宋作品 學者型的書畫家 余紹宋所撰的《書畫書錄解題》,全書共收錄東漢至近代評論書畫之書863種,基本上涵蓋了我國歷史上有關書畫論述的重要著作。該書以收錄豐富、考證翔實、評論精辟而著稱于世。以《四庫全書總目》收書之富,藝術類書畫之屬,收書僅71種,存目52種。所以后人凡研究書畫或編制書畫類目錄的,多以此書為重要依據(jù)。 1934年,《杭州民國日報》改名為《東南日報》,社長胡健中想借此機會創(chuàng)立一個副刊,來宣傳國粹,于是來找余紹宋商量關于搜集、審訂、編錄等事宜。余紹宋在當時的學術界和書畫界是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富收藏、精鑒賞、廣交友,所以由他來主持這項工作是最恰當不過了。胡健中社長請他創(chuàng)辦《金石書畫》并委以主編。《金石書畫》作為《東南日報》的特種副刊,每月出兩期隨報附送。于是有史以來浙江省第一份專門介紹金石書畫的報刊誕生了。 《東南日報》特種副刊《金石書畫》自發(fā)行以來,傳播很廣,影響很大。半月一期,共出了87期,前72期有合訂本,八開三大冊。1937年,因日軍侵華被迫???。20世紀80年代,杭州古籍書店重新影印了《金石書畫》合訂本四大冊。 余紹宋生前一直不愿意開個人畫展和出版?zhèn)€人書畫集。他認為一個人的書畫風格再變,面貌再多,總有他的局限性,也是因人的個性決定的。只有集眾人所長,開畫展、出畫冊才顯豐富多彩、百花齊放。他當時雖然名氣很大,但所作書畫僅為自娛自賞。很多人勸他去上海開畫展,以此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知名度,他都拒絕了,以致他生前沒有開過一次個人書畫展覽,也沒有出版過個人書畫集。1958年,老友陳叔通深恐他的作品被人遺忘,出資印了一冊《黃賓虹、余越園、宣古愚書畫合集》,每人選了20余幅作品,用珂羅版印刷,印量極少,如今已很難見到。 1929年,北京書畫界征集時人書畫作品,準備送往歐洲、美洲和日本等地巡回展出。余紹宋也送上了兩件作品,其中《秋晚》一幅,深受各界好評,得獎載譽歸來。展讀《晚秋》,秋高氣爽,林樹蕭疏,有秋風撲面,神清氣爽之感。寥寥數(shù)筆,秋林遠岫,層次分明,不用設色而墨韻深沉。沒有深厚功力是很難達到這種境界的。 《秋晚》展覽后送還,某出版商借去印刷出版畫冊,后來一直放在家中。日軍侵華,杭州淪陷,不久友人發(fā)現(xiàn)此畫已流落至滬,購得后寄歸。因此余紹宋在上面還專門寫了一段題跋:“此畫昔經(jīng)送往莫斯科、柏林、紐約、東京展覽,謬得佳興譽,且有影本流播人間。廿六年(1937年)隨杭州以淪陷,越三歲,友人從上海購得寄歸。是亦可謂曾經(jīng)滄海者矣,雖曰敝帚,聊復珍之。越園自記?!?/p> 余紹宋生前曾對人說:“吾書第一,竹次之?!逼鋵嵥嫷闹褚堰_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能以寫字的方法描寫不同自然環(huán)境下竹的風韻,不論風、霜、雨、雪,各盡其態(tài)。所說的竹次之,是和他自己的相對比較而言。 古人說:“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必須先有法,才可能有個人的意。中國的楷書,在兩晉和南北朝還是形成和進化階段,到了隋唐已進入穩(wěn)定時期,一切法度都已齊備。所以后人學楷書,必從唐代書家入門。余紹宋自幼從顏真卿書法入手,后來又遍學唐代其他各家書法。從他所遺留下的作品和日記中可以知道,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李北海等人的書法,他幾乎統(tǒng)統(tǒng)臨習過。中年以前他也經(jīng)常研習,凡著名的魏碑、魏墓志、魏造像也都有所涉獵。中年以后他對帖產(chǎn)生了興趣,從此二王、趙子昂等人的風格也滲入了他的書法,于是形成了他自己兼蓄各家之長的書風,使他后來的書法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他生前的書法作品很被人們重視,一生中所書碑刻、摩崖不下百種,而且遍布大江南北,可惜現(xiàn)今存世不多,我個人所見碑刻、摩崖拓片僅二三十種?,F(xiàn)把他在杭州期間所書碑刻排列如下。 《蹇季常先生墓表》,1932年50歲時正書,林志鈞撰文,石碑原在北京西直門外。 《重修西溪厲樊榭先生祠堂記》,1932年50歲時行楷,馬敘倫撰文,王褆篆額,石碑原在杭州西溪,后被砌入杭州蔣村一無名橋下,2004年被發(fā)現(xiàn),并從橋墩下取出。據(jù)報載碑額至今仍下落不明。 《重修紹興大禹陵碑》,1933年51歲時正書,章炳麟撰文,高豐篆額,石在紹興大禹陵。 《張集遺贈菊種碑記》,1933年51歲時正書,程學鑾撰文,石碑原在杭州孤山,今不知去向。 《鄞縣大咸鄉(xiāng)澹災記》,1934年52歲時正書,沙文若(沙孟海)撰文,高豐篆額,石碑原在鄞縣,今不知去向。 《重修杭州西湖岳忠武王廟碑》,1934年52歲時正書,王廷揚撰文,石碑在杭州岳廟。 重修方志 成就斐然 1942年冬,浙江省政府委員阮毅成、許紹棣議定成立浙江省征集史料委員會,并任命余紹宋為主任委員。余紹宋推薦葉左文、劉祝群、邵裴子、陳訓慈、胡健中、查寬之等13人為委員。由于戰(zhàn)時各種原因,一些委員未赴任。翌年8月1日,在征集史料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了浙江通志館,館址設在云和縣大坪村,余紹宋任館長,孫延劍任總纂。 《浙江通志》自清雍正以后,200多年來,不曾續(xù)修或重修。雖然多次議修,但都沒有成功。離此次修志最近的一次是民國初年,由喻長霖、沈曾植、朱祖謀、繆荃孫等人續(xù)修,諸人多系前清遺老,完全站在清代的立場搜集了一些資料,記事至清末為止,對民國的事,一字不提。許多與民國有關之事,也刻意隱諱,對孫中山及革命黨人,仍沿用清時的稱謂,稱為“亂黨”。民國政府出錢養(yǎng)了一批遺老,修志10年,只收集了一些資料,最后不了了之。資料分散在上海、嘉興等地。 在抗日戰(zhàn)爭的艱苦環(huán)境里,修撰一部省志,要比平日艱難得多,人力、物力都十分缺乏。從1943年到1949年,在他的領導和浙江通志館全體同仁的不懈努力下,《重修浙江通志》初稿完成了125冊。到了1949年3月,時局動蕩,財政不敷,余紹宋不得不向省政府提請停止館務。5月3日,杭州解放,不久余紹宋病逝于杭寓。浙江通志館被撤銷,所有圖書資料,連同初稿一并交由浙江圖書館保存。33年之后的1982年,浙江各市縣掀起修志熱潮,浙江圖書館根據(jù)初稿,謄清后光電刻印出版。 余紹宋一生完成兩部地方志:《龍游縣志》和《重修浙江通志》,因此為他在方志學界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余紹宋《龍游縣志》 愛國愛家愛和平 1945年夏,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時候余紹宋正在云和大坪村浙江通志館館長任上,聽到日寇投降的消息,萬分激動,用杜甫詩韻口占一律:“夜半俄聞敵已降,起來顛倒著衣裳。驚疑醒作還鄉(xiāng)夢,失措歡如中疾狂。何意忽能逢此日,從茲不必滯他鄉(xiāng)。八年鋒鏑余生在,莫向崦嵫嘆夕陽?!边@時候他已63歲,還是想著“莫向崦嵫嘆夕陽”,希望在晚年還能再干些事業(yè),起碼要完成《重修浙江通志》。在浙江省政府阮毅成先生的幫助下,他物色杭州北山街的梅廬作為浙江通志館的辦公地點。年底,通志館即由云和大坪遷到了杭州梅廬。 這期間他雖然也參加過幾次浙江省參議會、制憲國民大會等會議,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修志和書畫上面。他在這一時期的書畫作品確實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他對中國書畫語言的理解又有了新的提高。這都可以從這時期的作品的題跋上得到證實。余紹宋這時期的代表作有《煙江疊嶂圖卷》《松壑流泉圖軸》《青綠山水軸》《擬石田山水卷》和《雨竹》等;書法作品有《重修魁星閣碑記》《草書四屏》和《自書陳子昂詩冊》等。 1949年1月,浙江人民促進和平委員會成立,余紹宋被公推為主任委員,竺可楨、呂公望、金潤泉等人任常務委員。余紹宋以委員會的名義致函國共兩黨,全文是這樣寫的:“我們無黨派的人看起來,大家既都以民意為重,都不忍生靈涂炭,便應立即握手言和。應主張的盡管主張,應讓步的總要讓步,坦白表示相忍為國,一切以民意為從,方是表現(xiàn)誠意,方能實現(xiàn)真正和平,得到民主自由的幸福。古語說得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闶钦嬲拿裰?。古語又說:'撫我則后,虐我則仇?!闶钦嬲淖杂伞?鬃铀f的天下為公的大同之治,也有共產(chǎn)主義的精神,也合于近代民主自由之真理。我們無黨派的人替一般無黨派的老百姓說話,是真實不虛、無所偏倚的。至于我們浙江,三年來雖未作為戰(zhàn)場,但當八年抗戰(zhàn)之后,民生凋敝達于極點,又受戰(zhàn)爭影響,征調(diào)之繁,實已民不堪命。所以代表說這幾句良心公道的話,希望和平早日實現(xiàn)?!?/p> 原信稿中還有句話可能出于某種考慮當時被劃掉了,原文是這樣的:“……可惜政府近年來措施大都違反民意,弄得民心喪盡,才鬧到今日的局面?!笨梢娪嘟B宋對國民黨當時的禍國殃民的表現(xiàn)是非常不滿的。 1949年初,國民黨已處在全面崩潰的邊緣,社會動蕩、經(jīng)濟凋敝,浙江通志館已無法維持。3月8日余紹宋函請浙江省政府結(jié)束館務。同年4月,浙江省臨時救濟委員會成立,呂公望為主任委員,余紹宋、竺可楨等人為常務委員。此時的余紹宋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全身出現(xiàn)血點。4月初住進勞動路浙江病院醫(yī)治,起初因拔牙出血不止,后來又患胃出血,雖經(jīng)中西醫(yī)會診,仍無法治愈,最后診斷為敗血癥。4月下旬,長子余翼自衢州來杭省親。6月30日下午,一代學者、書畫家余紹宋在杭州萱壽里寓所與世長辭,享年67歲。 身后蒙冤終昭雪 余紹宋逝世后,浮厝杭州凈慈寺,1952年葬于杭州龍駒塢。1950年3月,余翼、余獻、余遂三兄弟將先父余紹宋先生所遺寒柯堂藏書1.6萬余冊,古書畫、文物及自作書畫千余件,悉數(shù)捐獻給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譚震林主席簽發(fā)了褒獎狀,予以表揚。 1951年8月,龍游縣軍管會要用余紹宋遺產(chǎn)河西街房屋,得知他生前做過高官,就給他枉加一頂官僚反革命的帽子,沒收了在龍游的一切財產(chǎn),并通知杭州、衢州等地,沒收了他在這兩地的所有遺產(chǎn),包括房屋、書畫和文物等。從這一日起,余家子孫兩代人就背上了難以洗刷的冤情。此后,余紹宋的一切都被人遺忘,誰也不敢宣傳。曾看到以前出版的文史資料輯刊,偶爾也提到余紹宋,明明是當時他為民意說話的事,也要歪曲成壞事。他的遺著、書畫作品也不再被人重視。 1984年經(jīng)子孫無數(shù)次的申訴,并得到鄧小平辦公室的批示,在浙江省和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關懷下,于當年9月,龍游縣撤銷了1951年12月的錯誤判決。 21世紀初,在浙江省委宣傳部、省社科院等機關領導的關懷和主持下,組織人員編撰《浙江文化名人系列研究叢書》,共錄有古今百位名人,余紹宋以方志學家、書畫理論家入圍。浙江文化名人系列電視片《余紹宋》于2005年2月26日播出。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從海派到現(xiàn)代大師叢書》,余紹宋也位列其中。從高官到書畫大師,余紹宋頗具傳奇性的一生,以及一代學者書畫大師的風范,漸漸為人們重新認知。 原標題:《【杭州文史】民國書畫名家余紹宋與杭州的不解情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