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檸檬心理&QQ音樂/ 5分鐘心理學 檸檬心理丨作者 檸檬心理&QQ音樂丨音頻 Pexels、Pixabay、網絡丨圖源 有些父母,為了鼓勵孩子努力學習,會采取獎勵的辦法。 比如: “如果你這次考到90分以上,就獎勵你100塊錢?!?/span> “如果這次能考到全班前3名,我就給你買遙控賽車。” 但你忽略了,這種獎勵措施,可能正在讓孩子喪失學習動力。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叫做德西效應。 指的是: 當人們進行一項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不恰當的獎勵,反而會讓他喪失對這項活動的興趣。 這個效應來源于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做過的一則實驗: 他找了一些學生分成A、B兩組,然后給他們分配了一些有趣的智力難題,讓他們去完成。整個實驗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解完題,兩組學生都沒有獎勵。 第二階段,A組每解出一題,可獲得一美元獎勵,B組沒有獎勵。 第三階段,讓兩組自由活動,以此觀察他們是否有繼續(xù)解題的興趣 。 結果顯示: 在第三階段, B組學生比A組學生更樂意繼續(xù)解題。 也就是說,有獎勵的學生組,很快就失去了解題的興趣,沒有獎勵的學生組,依然對解題抱有很大興趣。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似乎反常理的現(xiàn)象呢? 這和效應背后的內外部動機有關。
由此可見,外部動機,只能起到短暫的作用。 比如: 為了避免父母的批評而打掃房間; 為了贏得獎學金而努力學習。 而內部動機,才能真正讓人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這會讓人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 比如: 因為喜歡音樂而學習唱歌; 因為做數學題有意思而沉迷解題。 做這些事,只是更多的來自于對事情的興趣,和對事情本身價值的認可,不需要別人催,自己就會去做。 那么在教育孩子時,該如何避免德西效應呢? 如果孩子對這件事已經很有興趣了,那就不需要再施加外部刺激,可以使用精神獎勵。 在孩子做出一點成就之后,多夸獎鼓勵孩子,這種精神獎勵也會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內部動機,形成正向循環(huán)。 如果孩子對這件事沒有興趣,那么可以先用外部激勵,刺激孩子嘗試做這件事,可能做著做著,就激發(fā)出孩子的內部動力了。 隨著孩子越來越熱愛這件事,可以慢慢地取消外部激勵,讓孩子形成真正的內在動力。 在給孩子獎勵之前,我們要對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判斷他們對什么獎品感興趣,并準備好相應的獎品。 只有孩子喜歡的獎品,才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不過,盡量讓獎品和你想激勵孩子做的事相關,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很多父母雖然承諾給孩子獎勵,但有時候隔了很久才會發(fā)放獎勵,這樣起到的激勵效果會差很多。 時隔過長的話,甚至還會引發(fā)孩子對父母的不滿,覺得父母在欺騙他。 這樣,以后再想用獎勵的方式激勵孩子,就很難起作用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