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師生談 家庭是孩子成長中最踏實最堅韌的人生起跳板,孩子將從這里邁開他人生的第一步,立人、立言、立德、立志,他的肉體生命和精神生命都在這里得以成長。因此,經營好家庭、過好家庭生活,是父母的重要職責,也是判斷父母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而過好家庭生活、做合格父母,首先要從厘清和處理好家庭關系開始。 親子關系:多理解孩子的與眾不同 孩子降臨到人世,他與父母之間就沒有任何理由、任何條件地產生了情感與愛的連接,家庭應該是美好和諧有愛的。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愛孩子不是簡單的物質滿足,也不是膚淺的給予。人們養(yǎng)花、養(yǎng)寵物,還要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愛孩子更需要研究孩子、了解孩子。 莊子曾講過一個故事:魯王抓到一只海鳥,他把海鳥安置到宮殿,讓人給海鳥奏好聽的音樂、備上美味佳肴,嚇得海鳥不敢吃喝、驚恐害怕,三天就死了。莊子說魯王是“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而不是“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就是說他不知鳥的需求,只是用自己的愛好去養(yǎng)鳥,這不是愛鳥,而是愛自己。 這樣低級的錯誤,卻是當今不少父母常犯的。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理解自己孩子的與眾不同。有的父母總在攀比中充滿焦慮,一看到別人家孩子會彈琴、會背詩、會流利的英語……就不由得看自己孩子不順眼。一位媽媽在孩子5歲時,發(fā)現鄰居小朋友已認識了很多字,而自己兒子只會搞破壞,家里的錄音機、遙控器都被孩子拆得七零八落。媽媽特別焦慮,天天責怪孩子不聽話不努力。我建議這位媽媽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要拆這些小電器。后來媽媽終于發(fā)現了,兒子是因為好奇,并不是故意搗亂。她的孩子上小學后喜歡科幻、喜歡編程、喜歡小發(fā)明,表現出與別人家孩子不一樣的特質和潛力。 夫妻關系:應該放在家庭關系第一位 我們常見的家庭模式是將親子關系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在獨生子女家庭,我們常聽到媽媽說她最愛的是孩子,爸爸也說他最愛的是孩子。這樣的模式對嗎?不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首先是父母之間的相愛。在家庭關系中,夫妻關系是第一關系,爸爸最愛的應該是媽媽,媽媽最愛的應該是爸爸。爸爸媽媽相愛,才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來源。 父母如果離異了,這很正常??煞蚱揸P系解除了,親子關系卻不能解除。父母應該真實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相愛了,可我們依然愛你。父子關系、母子關系永遠不會解除。對孩子而言,爸爸媽媽就像他的左手和右手,孩子既愛自己的左手也愛右手,既愛爸爸也愛媽媽。任何破壞親子關系的做法,都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靈傷害。因此,夫妻在離異時最需要解決的不是財產問題,而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能讓孩子為父母的過錯買單。我們學校有一對家長離異后各自成了家。但只要是有關孩子的事,這對父母一定會同時來學校,或參加孩子的活動或解決孩子的問題,因此孩子成長得很健康,覺得父母都很愛她。 同輩關系:做好兄弟姐妹團隊建設 國家開放了二孩政策后,一些父母反而縮手縮腳不會做父母了。比如,有的父母想生老二,但又怕老大不高興,居然不敢生二胎。其實父母只要和孩子一起,營造一個迎接新生命的家庭生活氛圍,老大一般都會接受甚至天天祈盼著老二的降臨。 有了二寶以后,有的父母又開始發(fā)愁,不知怎樣處理好老大老二之間的關系,他們最習慣說的一句話就是:哥哥要讓著弟弟,姐姐要讓著妹妹。這為家庭矛盾播下了不良的種子,因為這會讓老大覺得不公平,也會慣壞老二,使老大老二相互攀比、爭寵,糾紛不斷。 家庭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練習場。兄弟姐妹之間的磨合、打架、吵嘴,都是孩子成長中非常寶貴的經歷。在孩子們因搶玩具或分食物發(fā)生矛盾時,父母不要焦慮,這是人類幼崽學習處理問題最原始的過程。 首先,父母要密切關注,確保不出安全問題。父母應該觀察的是,孩子們是怎么解決爭執(zhí)的。有時候要出來幫助他們分析利弊得失,找出更好的解決辦法。父母管理孩子的最高層次,是幫助孩子形成兄弟姐妹團隊,讓孩子們有機會在團隊中展示不同的自己。 要想形成好的兄弟姐妹團隊,父母在分配任務或食物或進行評價時,不要針對個人,要面向團隊。比如一位媽媽在只有一個蘋果的情況下,不用自己切開去分配,而是可以讓老大來動手切蘋果并進行分配。父母要相信孩子,孩子們是能做好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大的領導能力、責任感和愛護弟妹的意識,都能逐漸提升,老二對老大的服從和尊重意識也會得到培養(yǎng)。兄弟姐妹間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與人相處的社交本領,都有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以生長,這些都會為孩子未來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祖孫關系:祖輩應扮演好“老小孩” 在家庭中,祖父母一定不能直接參與教育孩子,因為這樣容易出現兩個中心。我們不可低估孩子,他們是最好的“人際學家”,很會尋找突破口。因為隔輩親,祖父母很容易被孩子當成鉆空子的對象。不少家庭和孩子出問題,都是由于祖父母帶孩子時,沒有把家庭關系搞清楚,出現了兩個中心的緣故。 以我多年的實踐經驗(我有6個孫子和外孫),祖輩在家庭教育中要講究教育藝術,應該學會扮演“老小孩”,要退居家庭教育二線。很多祖父母在教育孫輩方面容易替代父母,這樣的危害很大。祖輩身體再好,能力再強,也要在孫輩面前示弱,讓孫輩感到爺爺奶奶是被爸爸媽媽照顧的對象,孩子自己也會學著去照顧、孝敬和包容老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祖輩要維護父母教育孩子的權威。 我家小孫女剛開始學鋼琴時,每次不想練琴了,就會去找最愛她的爺爺尋找突破口。爺爺不為所動,告訴她說:“這是你媽媽讓練的,要聽媽媽的。”小孫女說:“爺爺,你這是狐假虎威!”爺爺逗她說:“我是老虎?”小孫女說:“你是狡猾的狐貍,我媽媽才是老虎!”說明孩子很清楚,爺爺和媽媽堅持同一底線和原則,沒有突破口。 一個家庭絕不能為了討好孫輩或以孩子為中心而把家庭關系和次序搞錯,家中一定要有統(tǒng)一的管理原則。有了孩子之后,家庭要認真組織一次家庭會議,確定各個成員之間的關系和各自職責,堅持父母一定是教育孩子的主體,祖輩只是起到輔助作用。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通寶育杰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25日第4版 版名:家教周刊 作者:詹文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