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中,單憑中國軍隊的武器和軍事素質(zhì),中日兩軍交戰(zhàn),一般都是在五比一或六比一這個力量對比點上,也就是說,中國軍隊要有多于日軍五六倍的力量,才能在戰(zhàn)場上打個平手。 如像平型關大捷,臺兒莊大捷這樣的勝利,必須采取集中優(yōu)勢兵力,打人海戰(zhàn)術,才能保證戰(zhàn)役的最終勝利。 因此,國軍的正面戰(zhàn)場消耗巨大。就連蔣介石最為珍惜的嫡系部隊,也逃不掉重大損失和傷亡的厄運,比如淞滬會戰(zhàn)、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和豫湘桂戰(zhàn)役,蔣校長的嫡系部隊傷亡都非常慘重。 經(jīng)過1944年最為慘痛的失敗后,蔣熱切地渴望美國的軍事援助,可以說是望眼欲穿。他在重慶焦急地等待、盼望的就是能有最先進的美械裝備,以及源源不斷地輸送進來的軍需物資。 中印公路被中國遠征軍打通,這個勝利給蔣一個巨大的驚喜。他知道這條供給線的開通,將從根本上扭轉(zhuǎn)中國戰(zhàn)區(qū)失敗的局面,并且還有著深遠的影響,他本人的命運也將由此改變。 蔣看見了勝利的曙光。為迎接勝利的曙光,讓自己的部隊在配合盟軍對日反攻中有驕人的表現(xiàn),他著手整訓軍隊。 為使這次軍隊的整肅收到實效,蔣和軍令部首先處罰了幾個作戰(zhàn)不力或擅自逃跑的將領,以正軍威。 國民政府軍委會下屬已有284個正規(guī)師和各種特種部隊,其中有71個師裝備齊全。為了便于管理,他在昆明設立了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將全國及印緬地區(qū)共劃分為11個戰(zhàn)區(qū),組建4個方面軍,幾個地方綏靖、防守部隊,以及統(tǒng)帥部直屬部隊。 第一方面軍司令官盧漢,第二方面軍司令官張發(fā)奎,第三方面軍司令官湯恩伯,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四個方面軍,同湘西會戰(zhàn)有直接關系的是第四方面軍的王耀武,還有第三方面軍的湯恩伯。 這兩個方面軍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命根子,當然還有當時駐扎在昆明的遠征軍司令官杜聿明,那支部隊是赫赫有名的中國遠征軍組合而成的,其中有邱清泉的新5軍和廖耀湘的新6軍,這都是蔣的寶貝疙瘩。 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將領,幾乎清一色黃埔軍校出生,全是蔣校長的得意門生,否則就進入不到嫡系部隊里去當指揮官。 中印公路打通后,杜聿明的部隊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換上了美械裝備,從頭到腳,全副武裝。 美式軍服的小翻領,再佩上將軍、校尉的軍銜章,可是威武了,往大街上一走,西南聯(lián)大的女學生們?nèi)忌笛哿恕?/p> 平時清高傲慢的女大學生們,相形之下,倒變成很土氣的鄉(xiāng)妮子了,一個兩個投過去的目光,貼在軍服上揭都揭不下來。 第三方面軍的湯恩伯和第四方面軍的王耀武,就沒有杜聿明的部隊那么輕松自在了。 他們也是被列入改換美械裝備計劃之中的部隊,在大量美式裝備沒有抵達之前,分別駐扎在貴陽地區(qū)和湘西地區(qū),接受美械裝備的使用和后勤保障的訓練任務。 美國同盟軍派來大批的軍事訓練教官,每個師都有一二十名美軍人員。 湯恩伯第三方面軍下轄6個軍,18個師。王耀武第四方面軍下轄4個軍,14個師,其中李天霞的第100軍下轄5個師。 各軍、師都十分認真地對待這次的整肅訓練,他們知道老頭子發(fā)狠了,不僅派出大量軍統(tǒng)人員,時刻監(jiān)督各部隊的整訓工作,還向各部隊派有督察組,直接向委座負責。 駐扎在貴陽的湯恩伯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他如一個士兵,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著部隊操練,從美械的步槍、沖鋒槍、輕重機槍的使用學起,的確做到一絲不茍,特別是在嚴厲治軍上下了一番功夫。 蔣介石的不殺之恩,讓他清醒了一回,整個抗日戰(zhàn)爭,他都耍些小聰明,避實就輕,貪生怕死,保存實力,甚至對友鄰部隊見死不救,積怨太多,不僅民憤大,就是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也不得人心。 去年兵敗河南,損失國軍十幾萬人馬,蔣介石憤怒地像頭獅子,差點把他給斃了,要不是何應欽等人的說情,哪有他的今天呀! 不過蔣介石有一點是清楚的,他的一番表現(xiàn)和苦心,都是為了黨國的利益,總想給蔣介石保存有生力量。 蔣介石心里明白,他是不會殺湯恩伯的。雖然李宗仁、白崇禧多次跟他說過,湯恩伯庸才,膿包一個。 蔣介石喜歡用草包,把重兵交給湯恩伯這類的草包,比交給陳誠、何應欽、白崇禧、程潛他們這些人還要放心。這是蔣介石的用人之道。 互相制約,相互掣肘,甚至互相懷疑猜測,爭權奪利,這樣蔣介石便可以高枕無憂。他有時害怕帶兵的將領來往密切,希望像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馮玉祥、陳儀等等之間發(fā)生矛盾,產(chǎn)生隔閡,形成不了統(tǒng)一的力量。 蔣介石在獲得大批外援后,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嫡系部隊,在裝備和戰(zhàn)斗力上,要同各路雜牌部隊拉開距離。他要用美械裝備武裝自己的嫡系,初步設想組建五大主力兵團,還要在五大主力兵團的基礎上,搞出個五大主力王牌軍。 這不僅可以對付日本軍隊,同時還能更有力地對付共產(chǎn)黨的力量和各路軍閥的部隊。 所以,蔣介石腦子里不斷涌現(xiàn)這樣一些人,胡宗南、湯恩伯、杜聿明、王耀武、廖耀湘、張靈甫、邱清泉、胡璉、潘裕昆等黃埔系的戰(zhàn)將。 在成立中國戰(zhàn)區(qū)陸軍司令部,改編部隊時,王耀武便被提為第四方面軍司令官,駐防湖南湘西。 難得蔣某人之知人善任,王耀武這個人算是被蔣看對了。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王耀武以勤勉好學而著稱。 山東泰安出生的他,不僅為人厚道,還勤奮上進。由于出身貧寒,沒有條件讀書識字,便在工廠做工時,不顧白日的勞累,堅持每晚去夜校學習文化。 僅憑夜校補習得來的一點文化,于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第二年正式升入黃埔軍校第三期,編入步兵科,時年22歲。八年后升為少將旅長。 長年的軍旅生活,王耀武從未放棄讀書學習的習慣,因而養(yǎng)成了沉穩(wěn)多思的性格。在戰(zhàn)場上他每每以智謀過人為蔣某人屢立戰(zhàn)功。 1934年他率補充第一旅,讓方志敏將軍率領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遭受重大損失,同年圍攻紅軍第10軍團,致使紅軍副軍團長尋淮洲重傷犧牲。 1935年1月,又在懷玉山中,俘紅軍第10軍團21師師長胡天陶以下官兵200多人。由于戰(zhàn)功卓著,他升任師長。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把張靈甫從南京模范監(jiān)獄要出來,擔任第51師305團團長,一道參加淞滬會戰(zhàn)和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后來參加對日作戰(zhàn)10多次,又因作戰(zhàn)勇敢,屢立戰(zhàn)功, 1940年接替俞濟時升任74軍中將軍長。這個74軍就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整編74師,被粟裕殲滅在山東孟良崮。 而王耀武則被許世友的部隊殲滅在山東濟南戰(zhàn)場,王耀武成了階下囚,這是后話。 王耀武在接到軍委會的整訓命令后,從嚴治軍,鼓勵官兵學習軍事本領,以過硬的本領,應對即將發(fā)生的對日最后一戰(zhàn)。 因為王耀武治軍嚴厲、軍紀嚴明,第四方面軍下轄的第18軍、73軍、74軍和100軍,后來都成為蔣的王牌軍隊。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還不錯,那就點個贊或者“在看”吧,多謝您的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