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扛起反法大旗,領導反法同盟擊敗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侖一世,復興歐洲王室,從而被歐洲各國貴族稱為“歐洲的救世主”。俄法戰(zhàn)爭結束,俄國在歐洲的地位空前提升,也成為歐亞大陸的第一強國,之后俄國憑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幫歐洲各國平定內亂,穩(wěn)定秩序,加上其做為戰(zhàn)后歐洲神圣同盟的領導者,故又被稱為“神圣王”。 二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是歐洲戰(zhàn)場戰(zhàn)勝納粹德國的絕對支柱,最終蘇聯(lián)以2,000萬人的犧牲為代價,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二戰(zhàn)后歐洲人原諒了德國,德國重新融入了歐洲,并成為歐洲領頭羊。而反觀俄羅斯,也是歐洲國家,也是德國戰(zhàn)爭的受害者,并且二戰(zhàn)中為打敗德國,解放歐洲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歐洲就不能接納俄羅斯,而是對俄羅斯進行打壓和圍堵呢? 二戰(zhàn)彩照 縱觀俄國的歷史就是一部與歐洲關系的發(fā)展史。從公元9世紀羅斯建國到今天的俄羅斯,俄羅斯與歐洲關系問題是俄羅斯歷史發(fā)展長河中的一大核心問題。公元988 年,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迎娶拜占庭帝國的安娜公主,并宣布基督教為國教,這被視為俄羅斯文明的起點。斯拉夫民族最早的書面語言,最早的俄羅斯法典、文學、藝術、建筑都是在基輔羅斯東正教會的架構下出現(xiàn)的。基輔羅斯公國后來分化成今天的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國的共同祖先?;o羅斯成為歐洲基督教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員,這是俄國歷史上第一次向西方打開大門。 公元 11 世紀,基輔羅斯進入全盛時期,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o羅斯與歐洲各國保持密切的貿易往來。13世紀蒙古大軍橫掃了基輔羅斯平源,將其一分為二,東北羅斯處于蒙古大汗的統(tǒng)轄下,淪為金帳汗國的屬國,并逐漸演變成俄羅斯民族。西南部羅斯因地處偏遠,蒙古大汗鞭長莫及,則成為了東歐強國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的殖民地,形成了日后的烏克蘭。 14世紀初,蒙古衰弱,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趁機脫離蒙古,獨立出來。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國的末代公主,引入了拜占庭的詞匯、禮儀,就連拜占庭的雙頭鷹,日后都變成了俄羅斯的國徽,莫斯科大公國名正言順地稱為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沙皇也是羅馬皇帝的稱呼,國號也改為沙皇俄國。這是俄國嘗試走入歐洲的第一步。 俄羅斯的國徽 1682,被稱為改變俄羅斯國運第1人-彼得大帝開始親政,他看著地窮民貧,因為落后經常被侵犯的俄國,決定要去歐洲學習一下先進的改革經驗。于是在1697年,年輕的沙皇隱藏了自己的身份,混在了250人的西歐使節(jié)團中,以學員的身份在歐洲各地學習。回國后,彼得大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領域進行全面西化改革,近代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fā)展史無不源于彼得一世時代,使俄羅斯成為歐洲大國之一。 18世紀中葉,葉卡捷琳娜大帝延續(xù)彼得大帝的西化政策,讓俄羅斯版圖更加擴大,并躋身歐洲列強之林,締造了「俄羅斯帝國」的極盛時期。俄羅斯經過了100年的西化改革,向西擴張,不只在地理上拉近了與歐洲的距離,在心理上,對于西歐各國的認同感也相對上升,最終俄國成為了歐洲的五大流氓之一,能與英、法、奧、普平起平坐,互相叫囂,再也不是那個歐洲邊緣人。之后俄國積極參予歐洲事務,在奧地利王位戰(zhàn)爭,七年戰(zhàn)爭,拿破侖戰(zhàn)爭中都會看見俄國的身影。尤其是在擊退拿破侖后,亞歷山大一世領兵攻入巴黎,成為歐洲救世主,并把拿破侖占領的土地,還給了歐洲貴族,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這個時候的俄國領土北至北冰洋,南至高加索,東到阿拉斯加,西到巴黎,國力空前強大。 18世紀俄羅斯帝國版圖 1825年亞歷山大一世的繼任者,尼古拉一世對外繼續(xù)推行神圣同盟的宗旨,加緊了對歐洲革命運動的鎮(zhèn)壓。就在尼古拉一世時期,俄羅斯獲得了“歐洲憲兵”的稱號。俄羅斯民族300年來的開疆拓土,終于獲得了入主歐洲的榮耀。最早歐洲人把頓河視為歐洲與亞洲的分界,把俄羅斯視為化外之邦,正是俄羅斯把邊界重新定義為烏拉山,認定自己是歐洲人。此時的俄羅斯帝國是歐洲最重要的一員,是歐洲秩序的控制者。那么,是誰破壞了俄羅斯帝國在歐洲大家庭里的地位呢? 俄羅斯帝國擴張的同時,由英國引領的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浪潮席卷了歐洲大陸。但俄國依舊是農奴社會,工業(yè)化程度遠遠落后于西歐國家,國力也越拉越大。因此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工業(yè)化的英國對農業(yè)國沙俄進行了“降維打擊”,克里米亞戰(zhàn)爭慘敗,沙俄從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被拉下,但這次戰(zhàn)爭成了俄羅斯人對抗歐洲的重要精神象征。通過克里米亞戰(zhàn)爭,俄國看到了農奴組成的軍隊與英國、法國自由民組成的軍隊之間的差異,俄國軍隊的訓練與武器與英法也有很大差距,這促使俄國對農奴制與軍事進行改革。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 17-18世紀沙皇俄國與周邊國家地圖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在農業(yè)危機的加深和農村階級的分化,致使階級斗爭越來越尖銳,俄羅斯境內不斷發(fā)生流血革命。最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成為了壓垮俄羅斯帝國的最后一根稻草。接著蘇聯(lián)取代俄羅斯崛起,憑借著土地,人口與資源,推動了大規(guī)模的重工業(yè),透過三個五年計劃,蘇聯(lián)短時間內從農業(yè)國變成了工業(yè)大國。在二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以2,000萬人的犧牲為代價,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戰(zhàn)后蘇聯(lián)成為超級強國,與美國為首的北約陣營,展開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zhàn)。 冷戰(zhàn)結束,蘇聯(lián)解體,親西方的葉爾欽移植了歐洲的政治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了許多國際組織,1997年俄國成為了G8的會員國,躋身進富國俱樂部,一定的程度代表了,受到歐洲國家的認同。俄羅斯人一度認為,解決了意識形態(tài)之爭,可以重回歐洲,至還提出了加入北約的申請。但俄羅斯實在是太大了,軍事實力強、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還對領土有瘋狂的渴望。因此,西歐國家始終把俄羅斯當成競爭對手,或是敵人,根本不同意俄羅斯加入北約。 說到底還是利益之爭,最終普京上臺延續(xù)了俄羅斯的傳統(tǒng),看清了西方對于俄羅斯的態(tài)度,北約東擴對俄羅斯進行了軍事圍堵,讓俄羅斯感到坐立不安。2014年普京派軍,并吞了原屬于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并援助頓巴斯的親俄民兵,讓俄羅斯與北約又回到了冷戰(zhàn)時的敵對關系,俄羅斯也被提出了G8集團。2022年俄羅斯入侵了烏克蘭,使得俄羅斯再被西方世界所孤立,因此只要俄羅斯不放棄對土地的狂熱,那就不會有被西方所接受的一天。但以俄羅斯的地緣,也不可能放棄大國的心態(tài)和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