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里楊 2019-10-27 00:23歷史領域愛好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順利背誦出來。 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游于長安時所作。當時的王維只身在外游歷,正逢重陽佳節(jié),登高望遠處,家在遠方,王維非常思念家中的親人,觸情生情,吟唱出這首千古名詩。 王維(公元701—公元761),字摩詰,祖籍山西太原祁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孟浩然并稱“王孟”,他潛心佛禪,被譽為“詩佛”,與“詩仙”李白、“詩圣”杜甫三足鼎立于盛唐。 大文豪蘇東坡這樣稱贊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王維的一生,未棄仕宦而又傾心山水,從滿懷抱負到漸趨淡泊名利,用自己的不凡的才華和對生命的追求,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熨燙和慰藉著世人的心靈。 01 王維少有才名,二十一歲考中了進士,入仕之后,王維被任命為“太樂丞”,這是一個從八品的職位,品級不高,是個為皇室宮廷宴樂培養(yǎng)樂隊伶人的職務。因此,王維可以經常和達官貴人接觸,這個時候的王維可謂是春風得意??上Ш镁安婚L,他因犯坐累(因伶人舞黃獅子受到牽連)被貶至濟州。 當初,唐玄宗得到皇帝的位子并非是名正言順,他對他眾多的兄弟還是有些戒心的,因此才有開元二年(公元714年)的一番動作:將幾位王爺調到外面去做官。 資治通鑒記錄了這件事情: “群臣以成器等地逼,請循故事出刺外州。六月,丁巳,以宋王成器兼岐州刺史,申王成義兼幽州刺史,豳王守禮兼虢州刺史,令到官但領大綱,自余州務,皆委上佐主之。是后諸王為都護、都督、刺史者并準此?!?/p> 王維犯坐累是表面原因,實則是王維未做官前就與岐王、寧王、薛王相交甚厚,但做官之后就得避諱了,因此,他是遭到了猜忌才被貶的,正所謂是“伴君如伴虎”吧。 這是王維第一次被貶,去往濟州途中,苦悶孤獨的他寫了《宿鄭州》,表達了寂寞孤旅,親朋皆無的離別之情。其中前四句: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 他鄉(xiāng)絕儔侶,孤客親童仆。 此后的王維,在濟州呆了四年,回到洛陽的淇上任職一年左右便辭職不干,回到長安研究佛教去了。他想在佛法中尋求解脫之法,以消除心中的苦悶和官場失意的落寞。 王維曾寫下一首直接闡述禪理的詩《戲題盤石》: 可憐盤石臨泉水, 復有垂楊拂酒杯。 若道春風不解意, 何因吹送落花來? 對于佛教啟蒙的是源于兒時他母親的潛移默化。王維的母親崔氏一生信佛,取《維摩詰經》“維摩詰”的趨避災難之意,為王維取字為“摩詰”,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之中無災無難。 在這段時間里,他認識了孟浩然,與他結為知己,兩位山水田園詩人性格相投,惺惺相惜。孟浩然落第回鄉(xiāng)時,他寫了首詩勸孟浩然歸隱,可是他自己對出仕卻并未死心。 王維在家中一邊等待再次出仕的機會,一邊過著半退隱的生活,他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內心希望能夠退隱山林,另一方面又盼望著能夠再為國家出力。他喜歡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因此在《桃花源記》的基礎上作了一首《桃源行》,以此慰籍心靈。 開元二十一年,張九齡被任為中書令,就是首席宰相。王維認為自己再次出仕的時機到了。他懷揣著一首《上張公令》去拜見張九齡,張九齡對他的才華非常推崇,在他的幫助下王維次年便擔任右拾遺,這是一個諫官,王維還是非常高興得到這個職位的,工作也非常努力。 然而朝廷的朋黨之爭非常激烈,作為首席宰相的張九齡出身寒門,但卻才華橫溢,一心為報效社稷,利濟蒼生而努力。而他卻有個極為難對付的對手——李林甫。 在李林甫入相之前,唐玄宗曾詢問張九齡對李林甫入相的看法,他的回答是:“宰相關系到國家安危,陛下用李林甫為相,臣擔心將來會成為宗廟社稷之憂?!?/p> 可是玄宗任命李林甫為相主意已定,并沒有因張九齡的話而改變心意。李林甫成為了宰相,并且張九齡說的話他也知道了。李林甫被人稱為“口蜜腹劍”的權相,這個稱號不是白得的,最主顯著的特征就是沉得住氣,又記仇,他善于潛伏,也善于尋找機會打壓對手。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李林甫終于找到機會,使用計謀一舉將張九齡拉下首席宰相的寶座。而后,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李林甫坐上了首席宰相的位置。而這一次的朋黨之爭,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一個歷史拐點。 《資治通鑒》有云: “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yè)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上(李隆基)晚年自恃承平,以為天下無復可憂,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自娛,悉委政事于林甫?!?/p> 在人人自危的時候,王維寫了“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這樣的詩句來思念張九齡,也得罪了李林甫一派,不久,他就被貶到邊塞去了。 王維的性格中有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一面,寫詩思念張九齡這個舉動充分就說明了這一點。而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使他無法適應黑暗的官場,與那些爾虞我詐的人為舞,以致于從入仕以來一直官場不得意。 02 王維雖然對于被發(fā)配到邊塞感到苦悶,但是在西行的路上,他看到了大漠的雄奇瑰麗的景象,這一刻他深受感觸,拋下了郁郁不得志的心態(tài),激發(fā)了他內心的斗志,此時他希望去到邊塞能做些實事,能建功立業(yè)。 他有詩云: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從邊塞回來,王維的官職有兩次小小的升遷,四十歲這年冬天,“知南選”。 “知南選”是一個考察、監(jiān)督官員的職務。按唐代官制,嶺南地區(qū)的官員升遷不由吏部直接負責,而由朝廷派官員前往實地考察任用。 王維任命為南選的刺史,他很高興得到這個職位,不但可以遠離朝廷是非,還能四處游歷一番。他自長安經襄陽、郢州、夏口至嶺南。在南下的路途中,經過襄陽,他高高興興地去拜訪孟浩然,卻得知好友已經去世的消息,令他大為神傷。 他心情沉重地寫下《哭孟浩然》表達自己對好友的懷念: 故人不可見, 漢水日東流。 借問襄陽老, 江山空蔡洲。 從南方歸來的王維看透了官場的黑暗,對官場開始失望,他在長安附近的藍田輞川買下了產業(yè),開始了半官半隱的生活。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唐玄宗封楊玉環(huán)為貴妃,從此“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于一身”。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家一門開始飛黃騰達,父兄叔伯兄弟身居要職,三個姐姐進宮服侍玄宗并分別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 傳楊家?guī)孜恢魅讼矚g修建豪宅,每建一宅往往耗費千萬,又喜歡攀比,如別家宅子比自家的更豪華,就把新宅推倒重建。各級官員為了討好楊家人,對楊家交待的事情無不盡心盡力,所有花費極為龐大。 此時的大唐王朝朝廷內外開始腐敗、腐朽,上層社會的貴族仕子只顧吃喝享樂,生活奢糜。對上討好上司,對下無人肯做實事,只顧搜刮壓榨百姓錢財,不管百姓死活,民間百姓的稅賦日益沉重,民不聊生。 此時的王維不管外面的風風雨雨,偏安一隅,半官半隱中在山水田園間暢游。 《山居秋暝》便是在隱居時所寫,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然而,愜意自在的生活很快被打破。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反。第二年叛軍攻入長安,唐玄宗帶著愛妃、兒孫逃往四川,王維被叛軍所俘并帶到洛陽。期間想逃出去,“服藥取痢”,未能成功。王維官職不高,名聲卻大,被稱為“天下文宗”,安祿山需要他用來裝門面,并不殺他,卻逼迫王維接受偽職。 期間,王維寫了一首《凝碧池》向大唐皇帝示明了心跡: 萬戶傷心生野煙,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里, 凝碧池頭奏管弦。 也因此詩,在后來兩京收復后清算人員時,王維才逃過一劫。 王維似乎與生俱來就一種順隨所遇的柔韌精神,以豁達之心抵御失意,以愉悅之心抵御困苦,以平常之心看待萬物,內心富足又非不食人間煙火。 03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王維遷尚書右丞。第二年為使弟弟王縉回長安,上表曰愿回鄉(xiāng)歸田換得弟弟還京。王維于公元761年卒,終年60歲。 縱觀王維的一生,無論是面對苦難還是春風得意,少有言語過激、出言不遜、自暴自棄的情況,一直都是文質彬彬、從容淡定、溫婉篤厚的文雅之士。 他注重孝道,在失去祖輩恩蔭情況下,承擔起照顧弟妹、孝敬母親的責任;他重情重義,他的送別詩多達七十余首,多是私交好友;他知恩知報,他在張九齡被貶時的反抗;他不畏強權,被安祿山所俘還敢作詩表達憤概;他多才多藝內心富足,詩、書、畫無一不精,鉆研佛教,精神世界富足;他至情至性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這樣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的人,怎能不讓人喜愛之、敬佩之? 宋代張戒在《歲寒堂詩話》評價王維: “摩詰心淡泊,本學佛而善畫,出則陪岐薛諸王及貴主游,歸則饜飫輞川山水,故其詩于富貴山林,兩得其趣?!?/p> 極其精當?shù)馗爬送蹙S一生,是仕進與退守的兼容。 王維的名字是出世,內心卻是入世,在出世與入世間只能選擇半官半隱,而他內心對自己傾心山水田園和佛學卻無法脫離朝堂的現(xiàn)狀了然于心。正好應了他在《終南別業(yè)》中寫道那句詩名:“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奔热粺o路可走,索性坐在那里看天上云卷云舒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