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名家】欄目主要面向廣大專業(yè)研究者、收藏加、藝術(shù)愛好者,推介近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上重要的名家大師,以圖文并茂、雅俗共賞的方式展示其藝文掌故,呈現(xiàn)當代學術(shù)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達到力行美育的社會目的,旨在讓近現(xiàn)代名家及其藝術(shù)作品走入千家萬戶。本期專題帶領(lǐng)大家走進藝術(shù)大師蕭嫻。 蕭嫻先生生于貴州,但她藝術(shù)的不斷精進與風格的成熟與完善主要在江蘇南京完成的。其時的江蘇逐漸形成以胡小石、高二適、林散之與先生被合譽為"金陵四老"為代表的書家群體。四老之間,面貌不同,追求各異,相互砥礪,各臻異響,并以群體集中的呈現(xiàn)彪炳現(xiàn)代書史。林散之紹接黃賓虹清逸超然;高二適以章草風骨高昂古雅;胡小石受業(yè)清道人雄深勁健;蕭嫻則承康有為而致廣大精微,堪稱女中圣手。 蕭嫻(1902-1997) 由于幾千年的“男尊女卑”世俗觀念的消極影響,在中國書法發(fā)展史上,有成就而又能享名海外的女性書法家,實可謂鳳毛麟角。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有極高聲譽,且兼治繪畫、詩詞、印章之學,又能在書法教育做出探索與業(yè)績者,20世紀的書壇當首推久居南京的蕭嫻。蕭嫻于1902年出生在貴州省貴陽市一個傳統(tǒng)型知識分子家庭。父蕭鐵珊熟諳經(jīng)史子集與詩文書畫,尤擅寫擘窠大字,清末做過廣東三水縣知縣,為官清正有政績。人民國后加入南社,與柳亞子、陳去病、黃節(jié)等多有唱酬。后又任孫中山先生哲嗣孫科的秘書。因父親工作需要,蕭嫻4歲時即隨同移家廣州。廣州是嶺南著名的通商口岸,孫中山領(lǐng)導的反清運動曾多次起義于此。因此思想比內(nèi)陸活躍,有趨新的文化氛圍。這對蕭嫻童年的旨趣、性悟與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蕭嫻從小就沒有在深閨中忙于“女紅”,而如同男孩愛讀古文詩詞,尤喜書法。12歲時即開始充當其父寫大字的助手。平日練字很用功,不論寒暑,日課不輟。有時臨仿乃父所寫楹聯(lián),旁人讀之難辨真?zhèn)巍8赣H除平日多加指點外,為開拓女兒視野還常攜她在公共場所寫字并出入南社雅集,人稱“南社小友”。13歲那年,廣州大新百貨公司落成典禮上,她當場揮毫寫成“大好山河,四百兆眾;新辟世界,十二重樓”(當時我國人口是四億五千萬,遂有四百兆眾之說)。此巨幅長達一丈二尺,另又寫“:壯觀”兩大字,一時轟動羊城,報刊譽為“粵海神童”。不久考人廣州美術(shù)學校,先攻油畫,后從高奇峰學畫梅花(直至晚年,蕭嫻還深情地說“以國畫筆墨營養(yǎng)書法,又以書法線條美化國畫”)。18歲時,廣州書法社即吸收她為社員,鍛煉與提高的機會就更多了。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逃亡出國,回國后寓居上海??涤袨椋虾#┫壬钪掕F珊的為人與學養(yǎng),遂聘其為家庭塾師。因此,蕭嫻得以隨父來滬——命運又給了她一個重要機遇。康氏見她資質(zhì)甚好、才情洋溢,極有培養(yǎng)前途,遂收為弟子。那年蕭嫻20歲。在康有為諄諄教誨與提攜下,蕭嫻在上海參加青年書畫會及各種類型的書畫藝事活動。該會 1923 年刊印《近代名人書畫真跡》收有蕭嫻《節(jié)臨石門頌》、《節(jié)臨石門銘》。1926年蕭父離開上海去廣東汕頭,她也覓得汕頭市女中初中部國文教員一職。約九個月后,她去廣州參加宋慶齡發(fā)起并組織的書畫作品義賣活動,目的是籌款慰勞北伐將士。從此她與宋慶齡等左派人士有了接觸。1927年她又隨父遷居香港,并在此訂潤鬻書,名聲大噪。以書法著稱當時政壇的于右任等名家還撰文介紹蕭嫻,稱之“幼承庭訓,即工書法。行楷精良,篆籀奇古。衛(wèi)管復生,茂漪再世。女書家中,實罕甚其。海內(nèi)名士,翕然譽之”。以東晉王羲之書法老師衛(wèi)夫人、元趙孟頫妻管夫人等比擬之,可見前輩對她書法造詣的認同。不久,她與赴法勤工儉學、專修機械工程的江達先生結(jié)婚,婚后定居南京。后隨江達去東北滿洲里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舉家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后又回到南京。頗值得一提的是:1932 年,在國內(nèi)外有廣泛影響的《當代名人書林》收有她的《臨碣石頌》,這對剛年屆而立之年的蕭嫻是何等的鼓勵與鞭策。同時也可見雖在不安定的生活狀態(tài)中,她仍矢志不移地堅持書法藝術(shù)的實踐。1937年,南京淪陷后,蕭嫻與家人逃到九江、武昌、漢口、成都、蘭州等地。她在重慶邂逅南京籍著名學者王東培(孝奎),此老詩書畫印,無不精究。她欣然拜王先生為師,以學畫梅為主兼及詩文。她蟄居蘭州時曾致函父執(zhí)章士釗先生,時章氏客居陜西,作詞相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一句,又云“傷心老滯秦關(guān)客,卻答文姬隴上書。” 簡直就把蕭嫻比作漢代才女蔡文姬。抗戰(zhàn)勝利后,她全家返回南京,時在立法院任文職,偶亦以字換錢以補貼家用。1949年春,南京解放后,蕭嫻熱情地送子女參軍,且寫詩勉勵“男兒四方志,子女亦同讎”、“臨行無別語,勿貽父母羞”,可見其思想境界之高。1954年與江達加人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后江達任江蘇省文史館館員。1963年江達病歿后,蕭嫻繼任該館館員。1976年“四人幫”垮臺,她與所有知識分子、科技人員一樣,心情日見舒暢。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大地春暉,萬物新生。她的書法藝術(shù)也再現(xiàn)了時代光芒。1973年春節(jié),蕭嫻與林散之(左三)、高二適(左五)、錢瘦竹(左六)、陳大羽(左八)以及尉天池(后排左四)、秦劍銘等在《南京市書法印章展覽會》上合影1981年初冬,蕭嫻在南京首辦盛大的個人書展,海內(nèi)外各地的友人、藝術(shù)家紛紛來電、來信祝賀。南京藝術(shù)學院名譽院長劉海粟特地從外地趕回,并說“要為師妹個展開幕式剪彩”。陳大羽教授還專門撰文在《新華日報》發(fā)表。1983年,南京市文聯(lián)、南京電視臺為她專制電視報告文學《大筆豪情》。1991年,蕭嫻返回故鄉(xiāng)貴陽,捐作品101件。貴陽市人民政府決定撥??钪匦蕖按湮㈤w”,將此做為“蕭嫻書法陳列館”。茲后,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了《蕭嫻書法選集》,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蕭嫻先生書法集》。不久“蕭嫻書法陳列館”建成,老人家再返貴陽,夙愿得償。1981年蕭嫻在江蘇省美術(shù)館個展上現(xiàn)場揮毫1981年蕭嫻在江蘇省美術(shù)館個展上揮毫書寫《長城歸來》老人一生勤奮于筆耕,須臾未能離開書法。1997年1月16日,蕭嫻病故于南京。1998年11月,“蕭嫻紀念館”在南京市江浦區(qū)求雨山文化公園落成開館,讓后人永遠緬懷這位有成就的女書法家。蕭嫻的一生也就是執(zhí)著于書法藝術(shù)的一生。她是在不斷否定“自我”的進程中,打造出具有強烈個性的書法風貌。最初從乃父書法中走出來,又從學于康有為先生??少F在于并不亦步亦趨,常師其意而不守其形,力求轉(zhuǎn)益多師、博采眾長。又善于結(jié)合自家資質(zhì)、學養(yǎng),殫慮冥思,融化為一。蕭嫻 《道登天門》 159cmx372cm 1992年 江蘇省美術(shù)館藏在康有為的書法弟子中,雖都與碑學相始終,然追求與風格絕不雷同。如徐悲鴻于《鄭文公碑》、《張猛龍碑》、《爨寶子碑》與《石門銘》等用力最深;而劉海粟尤擅榜書,雖涉及北魏又參照唐碑,端莊中不乏凝重。不過徐、劉兩家畫名太大,在大多情況下掩了他們的書名。蕭嫻既是女性常為世人刮目相看,又一直馳騁書壇。晚年欣逢盛世、得享天年,使她成為康有為弟子中,書法成就最高、影響最為深遠的代表性弟子。在繼往開來的傳承過程中,蕭嫻對乃師的書法還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與延伸。這雖有時代、文化背景改變等外在原因。但蕭先生的思變,善變與勤劬應該是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釋文: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蕭嫻 錄《毛澤東 清平樂·六盤山》151cmx66cm 求雨山蕭嫻紀念館藏蕭嫻錄《毛澤東 七律·冬云》135cmx35cm 求雨山蕭嫻紀念館藏蕭嫻錄《方回詩·春晚雜興》133.6cmx32cm 1979年 江蘇省美術(shù)館藏蕭嫻錄《蘇軾詩·惠崇春江晚景》133cmx32cm 1978年 求雨山蕭嫻紀念館藏釋文: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129.8cmx32.8cmx2 1993年 江蘇省美術(shù)館藏蕭嫻對聯(lián) 漢書下酒,秦云耿天 137cmx33.7cmx2 1985年 江蘇省美術(shù)館藏蕭嫻對聯(lián)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蕭嫻對聯(lián) 樓船夜雪 鐵馬秋風230.5cmx51cmx2 1991年 江蘇省美術(shù)館藏蕭嫻對聯(lián) 神女生涯原是夢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129cmx17cmx2 1978年 求雨山蕭嫻紀念館藏177cmx48cmx2 1978年 求雨山蕭嫻紀念館藏蕭嫻對聯(lián) 左圖右書開卷有益,模山范水閉戶自精95cmx19cmx2 1976 年 求雨山蕭嫻紀念館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