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沙河城梅花亭與梅花亭公園(修訂稿) 胡順安(微信公號shunanhu) 梅花亭位于邢臺開發(fā)區(qū)沙河城鎮(zhèn)十里鋪村,始建于明代,源自唐朝名相、沙河縣十里鋪村籍的宋璟名篇《梅花賦》,歷經清朝復建,民國修葺,至今越數百年。 話說公元737年,唐代名相宋璟辭世,子孫奉遺囑將其歸葬于故鄉(xiāng)沙河城(古名沙河鎮(zhèn),也叫城關、坊關、舉直鄉(xiāng),宋璟辭世被追贈“太尉”,其故鄉(xiāng)沙河城在當時的坊間也一度俗稱太尉鄉(xiāng))西北十里、十里鋪村西邊不遠處的祖墳。同行護送宋璟棺槨的一眾人馬奉命敕建宋璟墓園。 墓園建好后,越唐宋元三朝數百年,屢經社稷革新,宋璟墓園頹敗不堪。 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年),方豪補任沙河縣知縣,聞聽縣城西北鄉(xiāng)遺存宋璟公墓和顏真卿書碑,便約“寮友往謁”。在那里,他目睹了宋璟墓園年久失修的荒涼景象,心疼不已,決定修擴墓園。 墓園竣工,因宋璟少時曾寫“《長松篇》以自興,《梅花賦》以激時”,方豪據此在墓園東邊的十里鋪西北角修建了“梅花亭”;于墓園西邊(今戶村南端)等距位置修筑了“長松亭”,兩者遙相呼應。后“長松亭”被大水沖圮,未復。 梅花亭修筑初期,只是一個建在一米多高平臺上的普通亭子,木質結構,紅柱灰瓦,斗拱飛檐,四角攢尖頂。亭平面呈正方形,邊長約7.9米,檐高約4.5米,總高7米左右。全亭有16根四十厘米左右見方的石礎木柱,分內外兩層。內層柱間置有屏風。亭頂木椽覆以小型藍色板磚,亭脊上排列著若干神態(tài)各異的跑獸等。亭基方臺的中間平鋪藍色板磚,外緣砌以青色條石。 查閱史料,梅花亭周邊當時沒有附屬建筑,唯北邊靠近沙河支流(志載叫普通河)的南岸有十幾米高的沙丘。據此推測,梅花亭初建,就是這般簡單的“南亭對北山”縱貫主軸線。 梅花亭與沙丘之間,栽植幾株梅花,若干松柏,成片竹叢,寓意“梅松竹,歲寒三友也”,藉此頌揚宋璟的高尚人品。另因該處多沙,鄰水,于是還栽植了許多柳樹。梅花亭就掩映其中。 明朝萬歷十八年(1590年)三月地震,梅花亭坍塌,只留下靠近河岸的一座孤零零的土山屹立在那里。稀疏的梅花,松柏,柳樹,在風雨中蕭瑟地搖曳著。 嗣后,梅花亭僅存遺址,長期無人復建??滴跄觊g,洪水多次滌蕩,流沙更是完全覆蓋了梅花亭的遺址。不久,遺址的石基平臺也被洪水沖襲無遺。 梅花亭成了一部分老人的記憶和傳說。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孔尚基赴任沙河知縣。在任五年期間,多次憑吊宋璟墓園,痛惜諸多古建筑損毀遺失,他決意自己捐款重修十里鋪路邊的梅花亭。 而當時的梅花亭已經完全沒有了任何遺跡和相關資料??字h根據幾位耄耋老人的回憶,勾勒一張草圖,選擇了一個明代梅花亭遺址的大概位置,重新設計和復建了的梅花亭。 施工完畢,他在《重修梅花亭記》里說:“(梅花亭)歲久圮敗無遺址,余捐俸新之,落成,……”。 梅花亭的外形基本保留舊制,唯將梅花亭北邊靠近河岸的土山進行了鞏固,以土臺做基礎,上半部分換置青石壘砌,高達十余米。四周土坡依然遍植柳樹。 同時,孔知縣非常體貼,考慮到宋氏后人每每要徒步三四里去西邊的宋璟墓園祭祀先人,一路沙棘,坎坷難行。于是,他在梅花亭西南方向的空地上新筑了一座瓦房,內塑宋璟像,命名“廣平祠墓”(開元十七年即729年,宋璟拜尚書右丞相,進爵廣平郡公,轄境包括今河北邯鄲地區(qū)廣平縣、肥鄉(xiāng)縣、永年縣東部、雞澤縣、曲周縣,今邢臺地區(qū)南和縣與沙河縣東部。故宋璟也被稱為宋廣平公),實際并無墓地,只為方便十里鋪宋氏后人日常就近在此小祭。遇有重大祭祀,他們還是需要到西邊的宋璟墓園祠堂舉行大禮。 此后經年,官員頻換,疏于修繕。梅花亭雖遭水襲,但主體框架并無大礙。唯日久顯得凋敝,有一點“荒亭鎖暮云”的悲涼。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底,沙河時任知縣孫鳳立赴京走親訪友,無意中獲悉乾隆帝明年南巡,返途要路過沙河。他非常精明,回來之后提前準備,早做安排。越年初春,孫就遣人對梅花亭和宋璟墓園啟動規(guī)劃和修繕,并大加開拓,尤其是對梅花亭。 孫知縣將梅花亭設計成一片公園,規(guī)劃為兩塊區(qū)域。一塊是在整個梅花亭園內的西南隅修復和增擴“廣平祠墓”;一塊以梅花亭為重心,往北、往南、往西延伸擴建。 綜合走訪和民間傳說,以及乾隆版《沙河縣志》梅花亭圖等史料,修繕擴建后的梅花亭公園的布局大致如下: 改建后的梅花亭園,環(huán)繞四周全部修筑了圍墻。按照堪輿學說,大門開在東南方位,朝東,臨路。大門設計為閣樓形制,兩側雙門框,中間木板,門寬七米,宏偉氣派。門口兩邊置有矩形青色條石。 步入大門,首先是一個四壁環(huán)繞的小型圍院,類似于城池的月城(甕城圈),有利于安全御防。 這個圍院西墻的南北兩端各置一門。 從南邊門往正西去,繞過疊石假山,是位于梅花亭園西南角的廣平祠墓,與大門遙相對應。 之前傳說中原來坐北面南,小門獨院、單體瓦房建筑形制的宋璟祠堂,也在本次修擴中改建成坐西面東的三進制小院。 新修的廣平祠,坐落在一個東西長五十米,南北寬二十米、高一米的平臺上。平臺邊緣以青石條繞圈壘砌。東邊是一個普通的木門,門前有一道影壁墻。從東邊沿著石階拾級而上,跨越瓦頂木門,第一進院落筑有一座六棱磚木結構的亭子。繼而是一個瓦房過廳。穿越過廳,后邊又見一個瓦房,內設宋璟塑像,這就是廣平祠。第三進院落里面是假山(可能是暗喻墳塋)。這三進院落的四隅和甬道兩旁都栽有垂柳。 祠墓的西邊開辟了一個寬敞的車馬場,方便停車喂馬。 從北邊那道圓券門進去,就是梅花亭公園。踩著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北行,繞過疊石,跨上流水小橋,就是孔尚基捐建的梅花亭。梅花亭損壞的頂瓦據需更新,腐蝕的椽檁也涂以彩釉。 次年季春,梅花亭浸泡在四周一片梅花、松柏、翠竹和綠柳的海洋里。 梅花亭西側有一處水池,旁立疊石。站在北邊新建小型木亭“觀魚臺”里,但見魚翔淺底,梅花疏影,好不愜意。 觀魚臺的西邊,是一處新建的獨立大院,南北狹長。東南方位辟有一個端莊高雅的新門。院落北部新筑七間瓦房,東西廂房各有三間。設計緊湊,建筑精美,寬敞亮堂,用具齊全,方便舒適。這是為乾隆皇帝預備的行宮。 坐在梅花亭小憩,緩足走下平臺北邊的石階,漫步于柳林小道,地勢由南而北漸次升高,眼前出現了一座假山,高十一二米左右,是堆在土臺上的一些疊石。孫鳳立派人將這座假山全部換成了嶙峋青石,高度有所降低。東邊新修了數米木廊,用以襯景。 登上假山,可以俯瞰梅花亭的全景。環(huán)顧四周,西邊不遠處的宋璟墓園也一覽無余。 從假山北坡下來,一條東西流向的沙河支流,小溪潺潺。 為了能獲得乾隆好感,孫鳳立還煞費心機,巧思妙想,將梅花亭頂部設計為金瓜頂,亭子四角安裝了銅鈴。夜深人靜,微風刮起,鈴聲遠揚,清脆悅耳。不僅如此,孫鳳立這次還在沙河縣梅花亭公園內“首創(chuàng)行宮”“別建回廊曲檻,造橋引水”,一片田園風光,祥和盛景。 經過半年緊鑼密鼓的施工,夏季,梅花亭園竣工。 這次修擴,在基本保留古代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大力增修建筑,大幅擴大規(guī)模。整個梅花亭變成了一個南北長方形的大院,南北長近百米,東西80米寬,呈南窄北寬狀。公園內部的每個區(qū)域分別用圍墻界開,形成獨立區(qū)域,又有拱券門相連,可以互相通行,全如一體迷局。門與門之間、景和景之間,鋪以鵝卵石甬道相接,沿墻四隅遍植垂柳和翠竹。 梅花亭公園表面上看似乎極不規(guī)則,但仔細研究分析,發(fā)現建筑豐富,布局嚴謹,科學實用,完善了功能,增強了歷史厚重感。 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乾隆巡視河南返京途中,先落腳于沙河縣河心鋪、次日移步到“款館(政府賓館)”,繼而在順德知府和沙河知縣的陪同下赴謁宋璟墓園。晚上駐蹕在梅花亭“行宮”。 梅花亭四周栽植梅花,松竹環(huán)繞,綠柳濃蔭,小橋流水。天高氣爽,溫度恰好,景致宜人。乾隆非常開心,打算在這里食宿數日,靜心養(yǎng)神。某日晚餐,他一邊品嘗“醋溜豆芽”和“古城御藕”,一邊舉樽小酌。 同時,賞讀宋璟的《梅花賦》。情至激動,他感興成吟,揮毫行書題寫了宋璟的《梅花賦》,留下御題《宋璟祠詩》、《東川詩》和《梅花亭詩》三首詩,并手畫古梅一本,“以志清標庶使千載,下睹茲樹尤景其人焉?!?/p> 孫鳳立見此,如獲至寶,叩首謝恩。乾隆走后,孫與幕僚商定在梅花亭園內建立專用祠堂,將乾隆皇帝的御筆詩畫刊刻于石,供奉堂內。金秋十月,孫知縣請人堪輿,擇吉日在梅花亭北邊靠近假山的凸臺上新筑三間瓦房,參照宋璟墓園舊有建筑,名曰“梅花堂”。 梅花堂坐北面南,磚木結構,廡廊外形,前有木格門窗,通檐立柱。后有石基磚墻,背靠石山;梅花堂南北總寬四米左右,東西通長十米,頂高四點五米。乾隆御筆題寫的賦、詩、畫石刻分別鑲嵌在梅花堂內的北墻和東墻上,稱之為“乾隆御書石刻”。石刻自西向東的排列,依次為梅花圖(60cm見方,北墻西段)、《梅花賦》(長二點九米,高零點八八米,橫向,居中)、《東川詩》(60cm見方,東墻)。 乾隆御筆的行書《梅花賦》石刻鑲嵌在三幅字畫的正中間。字體結構嚴謹、運筆柔潤、宛轉流暢、瀟灑華麗,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賦書互映,珠聯璧合,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那支御筆古梅,冰清玉潔,暗香浮動,獨放異彩,更堪稱畫龍點睛之作。 乾隆駐蹕,題詩畫梅,邢臺老沙河城十里鋪的梅花亭由此聲譽鵲起,聞名遐邇。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觀賞臨摹,十里鋪也成為一方游覽勝地。梅花亭得到當地官員的高度重視,修葺有加,氣象恢弘。 十里鋪村和梅花亭真可謂是“亭以村載,村以亭興”,兩相益彰。 乾隆五十九年(1794)秋;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七月;道光十一年(1831年)夏;民國六年(1917年),這幾次暴雨成洪,猛烈沖襲宋璟墓園和梅花亭,重要的附屬建筑被沖毀。梅花亭的院子內也被流沙掩埋,地基抬高近一米。 民國年間,途徑和履新沙河縣的軍政顯要紛紛前來游覽梅花亭園,并題詞刻石,加鑲于梅花堂內,以圖流芳,比如沙河縣駐防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路軍六師沈師長,時任沙河縣范縣長等。 1930年代,雖經風吹雨蝕,陰晴百變,梅花亭公園還基本上保持最后一次修葺的建筑格局,景致尚有“水木明瑟,松石新凈,......亭祠窈然,青碑黝潤?!?/p> 1940年代,世事多變。梅花亭公園的一部分附屬建筑被戰(zhàn)火損毀。 1950年以來,因為年久失修,疏于日常管理和維護,梅花亭公園的附屬建筑,或遭風蝕雨浸,頹敗傾圮,或被人為拆毀,磚木遺散。 1999年的采訪中,十里鋪幾位耄耋老人回憶,上世紀,為了保護乾隆御筆石刻等文化遺產不被破壞,村民們將稀泥糊住《梅花賦》等幾個重要的石刻,才使這些稀世珍品幸免于難。 盡管村民勇敢地保護,梅花亭還是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梅花亭的金瓜頂和亭子四條垂脊的吻獸被人為強行鋸掉,掛在亭角上的銅鈴也不知所蹤。 梅花亭和梅花堂雖然完好的保留下來,梅花亭的椽瓦和梅花堂的前墻損壞嚴重,凋敝破爛。前幾年,十里鋪村民積極施予修繕和維護。修繕過程中,梅花堂的前墻更新了磚木,梅花亭的頂部翻新,涂以新釉,四角用翹瓦代替吻獸,不失為一種聰明和智慧。 上世紀八十年代,梅花亭和宋璟碑被當時主管的沙河縣政府認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梅花亭早已成了沙河城鎮(zhèn)數百年來一個著名的歷史文化品牌之一,而乾隆皇帝的御筆石刻更增添了無限的榮耀。 2022年仲夏,沙河城鎮(zhèn)新任領導班子在邢臺開發(fā)區(qū)管委會的支持下對梅花亭及梅花亭公園再予修葺和擴建。 梅花亭,愿你在國泰民安的環(huán)境中,借助惠民政策的春風,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聲明:因歷史久遠,時代變遷,歷經多次修建和天災人禍的損毀。本文中關于梅花亭公園的布局、建筑、尺寸等多個方面,坊間傳說,歷史記載,走訪調查和今人看到的現狀存在一定的不符,十分正常。為行文方便,作者參考各種資料,并對所有采擷的材料加以綜合與編輯。水平有限,謬誤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和諒解。 本文初稿采寫過程中,十里鋪村黨支部時任書記陳社民和本村籍退休法官陳世景先生等給予了一定支持,謹此鳴謝) 關注微信公號shunanhu,閱讀更多精彩。 2018年仲夏初稿于邢臺,2022年季秋修訂于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沙河城陋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