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本文是一篇舊日的采訪錄。時間為1993年5月13日下午5:45,地點在北京西城區(qū)金獎胡同11號北屋王老師的府上,內(nèi)容是請王老師回憶自己當年是如何學(xué)習(xí)太極拳、并取得如此輝煌的武學(xué)成就。 本來計劃將本文與王老師講述的關(guān)于太極拳推手訓(xùn)練的基本方法一起編撰成一本《太極拳推手初級教程》,各種材料均已具備,草稿已經(jīng)完成,王老師親自撰寫了《導(dǎo)言》,并親自到人民體育出版社拍攝了將近150幅拳照,當時人民體育出版社的王潔編輯也已經(jīng)申報選題,并得到了領(lǐng)導(dǎo)的批準,但是,后來世事紛繁,不知何故這本頗有價值的著作竟然未能問世,而且當年的書稿和照片底版也已經(jīng)無從尋覓,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為了紀念王老師誕辰一百周年,最近我翻檢出一些筆記,睹物思情,浮想聯(lián)翩,尤其是文中那些頗帶深厚感情的文字,恩師回憶起自己的師爺王茂齋宗師(我們第五代傳人的師太)臨終前對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王老師)的諄諄囑托,更是使我悲從中來,熱淚盈眶,不能自己…… 現(xiàn)在僅以此文敬做心香一瓣獻于恩師像前,并公諸于世,與國內(nèi)外武學(xué)同好共享。 我今年75歲了,早已過了古稀之年,我的一生中幾乎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花在武術(shù)上了。尤其是用在太極拳上了。幾十年來,除短暫的一兩年之外,除了教拳之外,我沒有從事過任何職業(yè)。 從少年時代起,我對武術(shù)、對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彈腿、八極拳等等就入了迷了。那時只是喜歡,卻不知怎么鍛煉,每天就苦練翻筋斗等基本功。十二歲時與鄰居家一位馬戲班的師傅學(xué)會了在桌子上翻筋斗,一口氣可以翻幾十個筋斗。 有一天早晨,我在住家的門道里練習(xí)耍扎槍,當時正在埋頭數(shù)著扎了多少槍,一槍、兩槍;一槍接著一槍地扎個不停。因為那時我認為每天扎個一千槍,天長日久就會練出高超的武功。誰想這時有一位老者正走進門來,我只顧埋頭用力扎槍,根本沒有注意到來人。說時遲,那時快,一槍捅過去,眼看就要扎到老者的身上,只見老者輕輕扭腰動胯,用手一撥,我便連人帶槍飛了出去。老者顯然有些不悅,說道:“這是誰家的孩子?這么淘!”父母聞聲趕忙跑出來,忙不迭向老者賠不是,并說這個孩子迷上武術(shù),什么都不顧了。老者說:“迷上武術(shù)是好事,可是一定要注意別傷了人,剛才要不是碰上我,別人走進門怎么躲閃得了?” 原來,這位老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八卦掌大師馬貴。馬大師那時在崇文門附近教著一個家館,每天從朝陽門住的家里出來,到親戚家吃點心喝水,略坐片刻再繼續(xù)趕路。因為那年月,北平除了洋車、三輪車、馬車,交通很不方便,再說,乘車要一筆開銷,更不是平民所能擔負的。我得知馬貴老師是八卦掌大師后,就死纏活磨要拜師學(xué)武。我父母和眾街坊也在旁幫助請求、促成,馬貴老師聽了介紹后,轉(zhuǎn)怒為喜,收下了我做徒弟,于是我開始了正規(guī)的習(xí)武生涯。 過了不久,經(jīng)過介紹我又到北平太廟,即今天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去向楊禹廷(楊瑞霖)老師學(xué)習(xí)吳式太極拳。當時北平習(xí)武之風(fēng)非常興盛。各個拳種、流派設(shè)館招徒、結(jié)社聚會,武館、武術(shù)社林林總總。光太廟內(nèi)就有不少武館。楊老師設(shè)立的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在太廟南門內(nèi)西側(cè),有七間大殿作為社址。殿外一片松林,幾把藤椅,環(huán)境幽雅,空氣清新。 每日來此練拳習(xí)武的人很多。最多時每天可來300余人。來的人分為三撥,有的人在早晨6點鐘太廟一開門就來,有的7,8點鐘來,還有的8,9點鐘才來,直到中午12點種。來這里學(xué)拳的大多是商界、政界人士,也有些是退隱的官吏。其中有奉系軍長萬福林(他在北平西單商場投資開了不少商店),有國會議員李友蘭、兩廣總督王鐵山,甚至北洋軍閥中的大人物吳佩孚也項戴念珠前來觀看。 那時我雖然只有十三、四歲,卻練了幾年武功。遇到楊禹廷老師后,學(xué)得更是起勁了。每天早晨三、四點鐘就起床了,自己先到中華門(即現(xiàn)在的天安門前一片大院子,那時院門、院墻還在,是清朝遺留下的古建筑,)里面去盤拳、站樁,把所學(xué)的各種武術(shù)演練一番,等到太廟開門后再去跟楊老師學(xué)拳。我是楊老師收下的第一個徒弟,我那時一邊學(xué),一邊幫著老師輔導(dǎo)其他會員。 楊老師星期一、二、三來太廟教拳。當時來太廟太極拳研究會教拳的還有我的師爺王友林(王茂齋)。王師爺是山東掖縣人,王師爺也是每星期一、二、三來太廟太極拳研究會進行指導(dǎo),此外,王師爺?shù)囊粋€師弟郭松亭(郭芬)師爺也常來研究會,他是每周二、四、五來。 我在幾位太極大師的親自指點下學(xué)習(xí),進步很快,收獲很大。我是每天必到,一面學(xué)習(xí),一面幫助師爺、老師輔導(dǎo)。有些會員要學(xué)習(xí)推手,我就陪著練習(xí)打輪。每個人都要打200多輪,一上午要輔導(dǎo)20多人練習(xí),多時能達到30多人。一天要輔導(dǎo)兩堂課。這些人有的是退隱的政客、文人,也有經(jīng)理、掌柜的,每人的體力不一樣,力氣也有大小之差,而且,速度也不一樣。但是,我陪著打輪就要適合每個人的勁路。對方的力大,自己也要粘住,對方的力小也要粘住,對方的速度快,要跟得上,對方的速度慢,也要跟得上,什么時候都要保持接觸點不丟不頂,不即不離。這樣二三十個人下來,我才感到微微見汗。在三年多的時間里,我每天早上三個小時自己練習(xí),上午在太廟陪會員練推手,功夫有了很大長進,這是三年的純功。當時飯量很大,一頓飯的飯量足夠三個人吃。 王師爺來太廟太極拳研究會進行指導(dǎo)時,我作為十幾歲的隔輩人自然是要跑前跑后服侍招待的,每次來我都要沏上茶水,把茶碗端來放在藤椅的碗座里;這樣雖然也有機會受到指教,但武林中有規(guī)矩:不得到老師的許可,隔輩人不能向上一輩師長請教或登門學(xué)藝。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我能得到幸運的機遇,在北平太極大師王茂齋師爺親自指教下學(xué)習(xí)了八年太極推手,這使我終身受用不盡。這個機緣是由一個名叫楊玉琦的武術(shù)愛好者引出的。 大約是1931年的一個秋天,那時正下著淅瀝的小雨。來了一個50歲左右的人,名叫楊玉琦,他是河南省洛陽鐵路局或信陽鐵路局的局長。這人練過楊式太極拳,有些太極的功夫。他來了以后,就與松樹林間的許多會員推手。他一個接一個地戰(zhàn)勝了所有對手,感到很是得意,于是大搖大擺地闖進了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的七間大殿。當時楊老師正在殿內(nèi)飲茶休息,我和馬庚申我們這兩個徒弟也在座。 楊玉琦來了以后,不講什么禮節(jié)客套,上來就和馬庚申推起來,推了幾下,楊玉琦一捋然后一個打擠,便將馬庚申放了出去,撞在柱子上。楊玉琦回過身來找楊老師去了。楊老師當時也將近50歲了,只是輕輕一拿便把楊玉琦拿了起來,這時本可以發(fā)放出去,但楊老師生性平淡,凡事都留有余地,因此又把他放了下來,誰想這位楊玉琦毫不客氣,就勢一推一靠,把楊老師問動了。楊老師說:“這個人怎么這樣,難道推手非要摔倒在地才算分勝負嗎?”這時他更得意了,便向我走來了。 當時我正年輕氣盛,也就不講客氣了。一接手就用了一個捋手,隨后一挒把他摔到墻上,他撲回來,我又是一擠把他擠到墻上,這樣在七間大殿里一採一挒一擠,交互使用,擠得他進不得身。這時他的眼鏡也掉了,汗也下來了,衣服也沾滿了灰土,狼狽不堪。他抱怨起來,“你為什么不讓我站到中間去?”我說:“這么大的殿,你走不進來有什么辦法?”楊老師在旁勸說著,把我們分開了。他很不高興,邊走邊嘟囔著,說:“三個月后再見?!?/p> 到了1932年秋末冬初,楊玉琦回去練了一年的功夫,又卷土重來。這次他還邀請了他的莫逆之交,匯文中學(xué)的侯老師一起來。這時王師爺也在,我正為師爺沏茶倒水,看見遠處來了兩個人。走近一看,原來是楊玉琦。他忙叫著我的名字,說:“咱們再玩玩吧。”我上前和他一搭手,前腳一找夾脊穴,把他拿起來,然后夾脊再找前腳涌泉穴,一下把他發(fā)出去很遠,撞到樹上,很半天沒站起來,后來侯老師把他扶走了。 那天王師爺看到我已有些基礎(chǔ),出手快,就用濃重的山東口音說:“跟我走,”這樣我就隨王師爺?shù)搅藮|四魏家胡同,王師爺經(jīng)營的麻刀鋪:“同盛?!薄8袅藥滋?,王師爺正式向楊老師提出:“讓樹起(我當時的名字)和我學(xué)拳吧,再深造一下?!睆拇宋揖烷_始直接跟隨太極大師王茂齋學(xué)習(xí)推手。 當時我正在穆敬臣家里住,替楊老師輔導(dǎo)教拳。穆敬臣是天津木棧的經(jīng)理,也是“千發(fā)號”的總經(jīng)理,我在他家住了一年半,教穆氏的祖孫三代。白天我同穆三爺一起去,王師爺為我們說手。晚上等王師爺?shù)牡赇伾习搴螅疫€要去兩三個小時。王師爺教我練器械是在院子里,教我練推手則是在柜房里。 當時王師爺在武林中已是名聲大震,是北方太極拳的一名高手。王茂齋是吳式太極拳第二代人物,也是當時唯一得入門墻的外姓子弟。吳式太極拳的創(chuàng)始人全佑是直接從清末太極宗師楊露禪學(xué)得太極奧秘真?zhèn)鞯?。當時全佑是清朝端方王爺?shù)墓芗?,按清朝的封建等級制度這是主仆之分,主子是爺,仆人是奴,是晚輩。 當時端王爺也迷戀楊露禪的太極神功;把楊露禪延聘至家,拜師學(xué)藝。全佑時時在旁服侍,也被這剛?cè)嵯酀?、動靜合一的神功所迷。但限于主仆不能同拜一師的規(guī)矩,只好由楊露禪的次子楊班侯代父收徒,收下全佑。全佑為人忠厚、篤誠,對楊露禪更是悉心孝敬;尤其在楊露禪生病時,侍奉湯藥,日夜不離,深得楊露禪喜愛。因此能盡得楊家太極拳法之精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