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溝村的歷史沿革與泗河灣孔德河 李長友枊溝是兗州最南部的村莊之一,西南部緊鄰濟寧、東南部與鄒縣隔河相望,是三縣交界之地,村北即是寬闊的濟鄒公路。(1989)版《兗州縣地名志》記載:柳溝位于縣城南17公里,泗河北岸、王因鎮(zhèn)南部、南與鄒縣隔河相望。本村初建于漢朝初,過去這一帶共有八村,通稱柳溝,因靠近泗河,歷次決口,沖成許多河溝,溝邊長滿柳樹故名。清康熙十一年(1672)版《滋陽縣志》記有:南辛莊社柳溝村。柳溝是一個方圓幾十里人人皆知的大村莊。該地名志中記載柳溝是由八個叫柳溝的村莊組成,這是符合實際的,至今柳溝村的老年人都能如數(shù)家珍似的說個一清二楚,他們分別是:周莊柳溝、曹家廟柳溝、邱莊柳溝、申莊柳溝、程莊柳溝、韋莊柳溝、王家柳溝、白家柳溝,合計八個柳溝。整個柳溝僅有一千多口人,竟有八個不同姓氏的村莊,二十余個家族組成,而且都能和睦相處,足見這一方的人們是多么和睦善良。清(1672)《滋陽縣志》、(1997)《兗州市志》、(1989)《兗州縣地名志》、(1987)《王因鎮(zhèn)志》等志書對柳溝村都有記載,足見本村在地理、歷史、行政區(qū)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地位,在《王因鎮(zhèn)志》中記載:柳溝此村名有兩種說法,一說:早在東周列國時期有一姓柳的在此居住,故稱柳溝,另一種說法是:此地靠近泗河,過去曾不斷發(fā)水,沖出一條條溝,溝邊長有一些棉柳樹(即陰柳),故起名柳溝至今。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是根據(jù)調(diào)查和考證,我們認為第一種說法比較可信。根據(jù)以上志書的記載第一種說法是早在東周列國時期有一姓柳的在此居住故稱柳溝。在春秋時期,現(xiàn)在的兗州這塊地方稱負瑕,屬魯國,魯國的國都在曲阜,魯國是個很講仁、義、禮、智、信的國家??鬃泳褪囚攪拇髮W(xué)問家,他不僅學(xué)識淵博,而且十分重視禮儀,成為了中華儒家文化的代表,所以我們常常以魯國人自居。東周列國時期兗州的柳溝村,是否住有姓柳的人家,已經(jīng)無從查考,但如今的柳溝村仍有魯國遺風(fēng)的確是事實,也讓人感到欣慰。柳溝村的人不僅待人熱情好客,而且崇文尚學(xué)的氣氛十分濃厚。有一戶普通村民家的春聯(lián)寫道“家居魯國多君子,地接尼山近圣人”。這戶人家是否是東周魯國人,或之后遷徙而來,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柳溝村的人這種對儒家文化的尊崇,對兩千多年處歷史的傳承,讓人敬佩,讓人贊嘆。儒家文化又稱為魯文化,因為誕生于洙泗之濱,又稱為洙泗文化。泗河也是兗州的母親河,滋潤著兗州大地,養(yǎng)育著兗州人民。柳溝村與泗河的位置與兗州城與泗河的位置極為相似,都是東、南兩面臨近泗河,泗河進入兗州境內(nèi)向南奔流,有兩處拐彎向西繼而向南,形成兩處河灣。一處在兗州城南,一處在柳溝村南,相距三十多華里,兗州城和柳溝村分別坐落在這兩處河灣里,被古老的泗河緊緊擁抱。泗河不僅給柳溝人帶來了不盡的水源,也給柳溝造成過一次次水患,但是水患并沒有把這里的人們嚇倒,他們依然在這里耕作不止,繁衍生息。水患過后溝河濕潤,棉柳叢生,人們就索性把自己的村莊親昵的叫作柳溝。這是個實實在在的名字,這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人人都愛聽,人人都喜歡,所以附近八個村莊都帶有柳溝二字,都爭相稱為柳溝,因為人們都知道沒有泗河,沒有生命力頑強的翠柳,就沒有柳溝,歸根到底柳溝是泗河——兗州人的母親河賜予的名字。村里老人們說,他們小的時候柳溝村東村南河堤很矮,每逢雨季泗河來大水,都是任憑河水順低洼處流淌,就連村子北面,西面也都有形成的河溝,人們稱為趙王河,修好泗河大堤以后,泗河水就不再漫流了。隨著人口的發(fā)展,村莊的集中,和行政區(qū)劃的改變,柳溝所包含的八個柳溝已漸漸被后人所淡忘。所以寫好柳溝故事,讓后人永遠記住柳溝的歷史和沿革是十分必要的,是一件功在當(dāng)代,德澤后世的好事,將永載千秋。柳溝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莊,有凝聚力的村莊,而且也是一個包容和諧的村莊。八個柳溝能夠多年友好相處,同稱為柳溝,足見村民們對“柳溝”這個稱謂是多么熱愛,多么有感情。自古以來人們?yōu)榱吮阌谏?、生活大都臨水而居,而這里的人們不僅依戀著古老的泗河,還留戀著這里柳樹成蔭的沙土地,天下最美是故鄉(xiāng),對于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柳溝人更是如此。柳溝村里有一口大鐘,已經(jīng)成為了文物,但至今仍然發(fā)揮著作用,當(dāng)泗河水位達到警戒水位的時候,村里的領(lǐng)導(dǎo)就會敲響這口大鐘,村民們聽到鐘聲就做好防汛的準(zhǔn)備。柳溝的這口大鐘像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見證了柳溝的發(fā)展歷史,世世代代保佑著勤勞善良的柳溝人。柳溝村前的河灣也是個有故事的地方,一直與柳溝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柳溝村東的泗河是南北流向的,至柳溝村的東南部則折而向西,在柳溝村正南又繼續(xù)南流,形成了一個寬闊的大河灣。寬處近2里路程,這段東西流向的泗河人們稱之為“橫河”,河?xùn)|南岸的村莊就以橫河為名。站在泗河大堤上向南望去,大河灣儼然是一個大湖泊,白芒芒一片波光粼粼、無邊無際、水天一色,近處的岸邊橫著幾條漁船,柳溝的老漁民們剛把捕獲的鮮魚從船上卸下,離船不遠一字排列著幾位垂釣的人,蔚藍的天空中有幾只水鳥在上下飛翔。據(jù)柳溝村一位姓邱的漁民說,河灣里不僅水面大,而且有很深的地方,最深處足有十幾米深。泗河漲水的時候,上下游的大魚往往會聚集在這里。老漁民說:去年就曾在河灣里捕獲了一條十幾斤的鯉魚,也有人說河灣里近年有人逮上來過鱖魚,鱖魚是在無任何污染的水質(zhì)里才能生存的魚種,柳溝河灣里出現(xiàn)了鱖魚,說明這一帶的水質(zhì)已經(jīng)達到了正常標(biāo)準(zhǔn)。河灣里水大、水深,魚的種類也很多,除了鯉魚還有鯽魚、草魚、鯰魚、火頭、割眼等十幾種魚。柳溝的漁民多,但都各有絕活,有的會撒網(wǎng),有的會支地籠,有的會拿鋼叉,有的會摸,有的會釣,各有特長。除了這些漁民,柳溝人大都很識水性,嬉戲、打鬧、自由自在,常被鄰村人稱為“浪里白條”。在水里捉魚,在灘地里捉兔子,河灣是柳溝人休閑、納涼的好地方。但世事往往會利害并生,河灣里每年也都發(fā)生過淹死人的事情。盛夏連附近村里的人也都喜歡到這里來洗澡、摸魚。有的人摸不清這里的地勢,盲目下水往往會陷入水深流急的地方而喪命。這時候只要被柳溝的人發(fā)現(xiàn)不論多么危險他們都會千方百計的施救。即使救不上活人,也要把尸體打撈上來。這樣的事每年都會發(fā)生,這種見義勇為的事,柳溝人不知做了多少次,被救者的家人都會帶著厚禮向柳溝人表示感謝,都被柳溝人一一謝絕。解人之危,救人之難,早已成為了一代代柳溝人的光榮傳統(tǒng)。泗河灣里船上的捕魚人,岸邊的垂釣者,戲水打鬧的歡笑,鸕鶿水鴨的鳴叫,清清的泗河水不舍晝夜。肥沃的河灣地,綠油油的莊稼,青草灘上的羔羊咩咩的叫著,追逐著母羊,伴隨著牧羊人幾聲清脆的響鞭……河灣景、洙泗風(fēng)、和諧韻、柳溝情。泗河懷抱中的柳溝不是天堂勝似天堂。——選自《兗州春秋》年刊第7期(文圖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