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的發(fā)展史上,顏色一直是工匠們創(chuàng)新的熱點?!扒Х宕渖薄邦愩y類雪”“寶石紅”“鸚哥綠”等等,都是關(guān)于瓷器顏色的描述。 陶瓷的不同色彩,是以金屬為呈色劑,利用它們在高溫下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形成的。比如白瓷、青瓷和黑瓷中都含有鐵元素,只是因為鐵元素的多少而形成了不同的顏色。其中白瓷的含鐵量最少,僅1%,青瓷1%~3%,黑瓷則高達8%。 青 奪得千峰翠色來 青瓷是中國陶瓷史上最龐大的家族。早在商代,就有了青瓷的身影。只是當(dāng)初的青瓷多不像我們理解的青色,色澤偏暗黃。 ① 商代 青釉弦紋尊 ② 西晉 青釉堆塑樓闕人物罐 谷倉罐,色青黃,上有立體的人物,鳥獸、樓閣,神情生動,造型逼真,顯示了成熟的制瓷工藝。 ③ 唐 越窯青釉海棠式碗 唐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之分,南方主要燒青瓷,以越窯為代表。唐代詩人陸龜蒙曾以“九秋風(fēng)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來描寫這種瓷器的色澤。 ④ 北宋 汝窯盤 作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汝窯的傳世品非常少,全世界完整的傳世汝窯瓷器不足百件,極為珍貴。 ⑤ 北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 南宋 龍泉窯青釉鬲式爐 在民間,北方有耀州窯,南方有龍泉窯,都是青瓷。耀州窯色澤濃郁,刀法細(xì)膩,龍泉窯顏色青翠,似梅子之青。 白 清淺白皙、類銀類雪 早期的白瓷是對青瓷的改良,將瓷土中的鐵元素減弱,就能燒出顏色清淺、白皙的瓷器。茶圣陸羽尤為欣賞白瓷,在《茶經(jīng)》中稱其為“類銀”、“類雪”。 ① 五代 邢窯白釉穿帶壺 ② 北宋 定窯白釉“官”字款刻花蓮瓣紋蓋罐 定窯延續(xù)了邢窯的傳統(tǒng),繼續(xù)做白瓷。此時匠人們追求的不是瓷色之白,而是瓷器的裝飾紋樣,用刀刻、模印等方式,制作出各種花紋。 ③ 五代 白釉鏤雕殿宇人物枕 ④ 明永樂 景德鎮(zhèn)窯白釉僧帽壺 明永樂朝盛行甜白釉,在純白的瓷胎上施以透明釉,白得非常純凈,此時到達白瓷制作的巔峰。 ⑤ 明 德化窯白釉“何朝宗”款觀音像 德化窯位于今福建一隅,制作出的白瓷透光性好,似象牙色,對西方影響很大。 黑 另辟蹊徑的樸素美感 ①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黑陶高柄蓋罐 黑色是陶瓷最早的裝飾色。早在數(shù)千年前,良渚文化就產(chǎn)生了黑陶罐。 ② 東晉 黑釉盤口壺 ③ 宋 建窯“進琖”款茶盞 黑瓷中最有名的屬宋代建盞,宋徽宗一手將其推至鼎盛。喜好飲茶的皇帝說“茶盞色貴青黑”,色黑方能凸顯點茶后的白沫,因此建盞聲名遠(yuǎn)播。 ④ 宋 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 吉州窯順應(yīng)宋代飲茶、斗茶的風(fēng)氣,匠人們另辟蹊徑,將葉片經(jīng)過特殊處理后貼于黑色瓷器上,燒成木葉紋盞,紋飾別具一格,難度相當(dāng)大。 紅 暈如雨后霽霞紅 ① 金 鈞窯天藍(lán)釉紅斑碗 鈞窯是宋代著名的瓷窯,主要色調(diào)有月白、天藍(lán)和玫瑰紫。“暈如雨后霽霞紅”,說的就是鈞瓷的千變?nèi)f化。 ② 明洪武 景德鎮(zhèn)窯紅釉印花云龍紋盤 釉里紅以氧化銅為呈色劑,因為銅在高溫中容易流動,因此顏色難以控制,珍品稀少。 ③ 明洪武 景德鎮(zhèn)窯釉里紅云龍紋雙耳瓶 ④ 清康熙 景德鎮(zhèn)窯豇豆紅釉瓶 清三代燒制瓷器水平最高的是單色釉,其中豇豆紅釉的瓷器,釉面多綠色苔點,這本是燒成技術(shù)上的缺陷,后形成一種特色。 藍(lán) 色澤濃艷,藍(lán)如寶石 青花瓷是中國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銷藝術(shù)品,有“瓷都”之稱的景德鎮(zhèn)元代開始燒制青花瓷。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白地瓷器上繪上花紋,然后再施釉燒制,成為創(chuàng)新之舉。 ① 元 景德鎮(zhèn)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② 明成化 景德鎮(zhèn)窯孔雀綠釉青花蓮魚紋盤 孔雀綠釉青花是明代景德鎮(zhèn)窯創(chuàng)燒的新品種,傳世極少,極其珍貴。 彩 濃淡有致,精細(xì)絕倫 ① 唐 彩色釉陶騎馬女傭 唐三彩是唐代的陶器,在器物表面涂彩色釉低溫?zé)贫桑噬允且环N低溫鉛釉,成品多為黃綠白,故而通常被稱為“唐三彩”。 ② 隋 彩色釉陶駱駝 ③ 清康熙 琺瑯彩纏枝牡丹紋碗 康熙時期,彩瓷極富盛名,主要分為五彩、素三彩和琺瑯彩。其中琺瑯彩為康熙時期創(chuàng)燒,于制好的瓷胎之上畫琺瑯,再在彩爐中烘烤而成,發(fā)色比五彩更加鮮艷。 ④ 清雍正 景德鎮(zhèn)窯粉彩蝠桃紋瓶 雍正時期,粉彩瓷器盛行。粉彩又稱“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 顏色,不僅是陶瓷工藝進步的證明,也是對不同時代先民審美和社會風(fēng)尚的一種記憶。 來源:上海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