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北京唐代亭閣式小石塔,塔心室空間大,仿廡殿頂單檐樣式為北京地區(qū)僅存,這種北京板式單檐石塔全國罕見。 2016年1月隨北京古跡群登上石經(jīng)山頂,第一次見到山頂?shù)膯伍苁D,一般石經(jīng)山山頂石塔是多指金仙公主塔,而實際上金仙公主塔不在峭壁之上,反而處于避風的山坡下,真正的山頂塔是單層小石塔,又叫無名塔,屹立在一座懸崖之巔,其地理位置是所有唐代小石塔中最高的位置,以最小的塔形,通過山勢的襯托,實現(xiàn)了石塔中王者的風范。古塔尋蹤撰寫的《北京古塔影像錄》中,這座小石塔的照片排在北京唐塔中的首位,可以說是北京地區(qū)唐代亭閣式石塔中的最佳代表,也是依然保存在野外山頂?shù)淖罾鲜?/font> 據(jù)說石經(jīng)山頂按地理位置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高地,也就是象征性地被稱為小西天的“五臺”,五座唐代石質(zhì)佛塔就分布在五個自然形成的山頂上,現(xiàn)在剩下2座,除了金仙公主塔外,就是這座單檐小唐塔,按塔的專業(yè)分類叫做仿亭閣式石塔或亭閣式石塔,這個唐代小石塔是云居寺石經(jīng)山七座唐塔中唯一一個真正站在山頂?shù)乃?,可以俯?/span>周圍的山川大地,這種單檐石塔在云居寺里還有一座,就是夢堂(庵)石塔,從水頭村夢堂庵搬遷過來的石浮圖,這兩座單檐石浮圖是唐代小石塔中的絕代雙驕,這種單檐形制的小石塔在全國都很罕見,僅見北京兩例,一般常見的是七級石浮圖,也就是七級密檐石塔,個別有九級密檐石塔(金仙公主塔),最多見過15級密檐石塔(河北興國寺石塔),而單檐石塔僅見北京地區(qū)有,塔身用四塊薄石板形成大空間塔心室,也是北京地區(qū)獨有的結(jié)構(gòu),這種稀有形制的石塔,彌足珍貴。 這種單檐小唐塔很矮,加上底座也不超過一個人的高度,體量很小又結(jié)構(gòu)簡單,其表達的意義更像是一個微縮單開間木屋的石佛龕。這是人們想象中的最典型的屋子模型,四方的墻壁,上面有一個殿堂式的屋頂的石板雕塑屋檐石板是這種單檐石浮圖最重要的特色,屋檐浮雕十分逼真,仿廡殿頂四周下垂石條屋脊并刻有屋脊獸,瓦壟、勾頭、水滴,椽子頭各種大木構(gòu)的屋頂元素一個都不少,這些是密檐石塔所沒有的造型。加上中空的塔心室,形成一座最簡陋的石頭房子模型,也是人類基因中最原始的概念房,相信佛祖一定是住在這樣神圣的地方,住在我們理想中的房子里,俯瞰人間冷暖。兩座唐代單檐石浮圖都沒有明確的年份,依據(jù)浮雕紋樣斷代為唐初,石經(jīng)山中臺石浮圖塔心室里面沒有佛像浮雕,塔壁上的刻字己經(jīng)模糊,但塔門兩側(cè)的天王像,忠誠的守候了一千多年,算是北京田野文物中依舊守護在山頂上最老資格的建筑物了,值得北京古跡人朝拜的唐代石塔。 網(wǎng)上介紹,石經(jīng)山頂單檐石塔,“仿亭閣式小唐塔,唐代,通高1.60米、塔基周長4.64米、塔檐高:0.35米、邊長1.37米。此塔為單層方形石塔,塔門兩旁雕有兩尊天王像,龕門右上方刻有唐乾寧五年(895)惠化寺僧緣同游云居寺的題記”。在現(xiàn)場刻字看不全了,但是能看到天王腳下踩踏的小鬼,看見塔心室石門的小門軸,猜測原來有木門可以開啟,精巧至極,塔檐石板的仿木結(jié)構(gòu)屋檐,頂上的瓦壟、勾頭、滴水和塔檐下面的櫞頭,雕塑也是技藝精湛,從塔心室往上看,天花板不是簡單的平面,而是鑿成凹型的四方平臺,一個四方藻井。塔剎部分有老照片為證。整體造型莊嚴大氣,沒有塔剎真的差很多。這個塔的位置很險要,三米開外就是懸崖,我們在雪后來到這里,需要非常小心,其地理位置的風景極佳,讓人有登頂后目極千里的喜悅。 有意思是年款“乾寧五年”題記,,題記是乾寧五年(898年)四月,有惠化寺僧,同學僧欽朗,莫州器長官張彥章,寶光寺僧敬緣等四人同游石經(jīng)山,好像是到此一游的石刻,與建該塔無關(guān),沒想到啊,唐朝的到此一游的亂寫亂畫,成了考證該塔的珍貴的依據(jù),也證明塔是在898年前的塔,塔內(nèi)還有墨跡,書法水平一流,其實,看放大的照片,背板上有漫漶的字跡,可能是該塔的真正題刻,成為永遠的謎題。 《云居寺貞石錄》中,有一篇唐天寶十二年(753年)“王晉等造佛菩薩像并中臺中層石浮圖題記”,其中有“石經(jīng)中臺石浮圖口”開頭的文字記錄,原石與拓片不存,僅據(jù)《八瓊室金石補錄》卷五十八和《陶齋藏石記》卷753補錄文,中臺石浮圖到底指那座石塔,關(guān)于五臺位置的辨別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只有一條結(jié)論,山頂石塔內(nèi)必須有佛像,而實際上現(xiàn)存兩座石塔內(nèi)均無佛像。文中有“吾師口口......四臺浮圖,凌霄之口.....惟中臺嶄巖,宛然未有真狀”、“造九級浮圖口于中臺也”,所謂中臺中層石浮圖不好解釋,一般認為金仙公主塔所在中臺,單層小石塔為南臺,而中臺金仙公主塔的題記與此無關(guān),其中有蹊蹺。單從航拍圖上看,單層小石塔為中臺的可能性也存在。值得繼續(xù)研究。 再說云居寺單檐石塔,原來是云居寺所在水頭村南邊夢庵堂的遺物,也稱作夢堂(庵)塔,水頭村有泉水源頭,是云居寺石經(jīng)山地帶早期生活用水的源泉,當?shù)啬先拥乃搭^,也可能因為這里水源充足,隋代才選擇石經(jīng)山為刻經(jīng)藏經(jīng)的大本營,有泉水源頭和夢堂庵(香樹庵)的老照片,現(xiàn)在已無存。以佛教史記載,古代以石經(jīng)山為中心按地理位置修建了東域寺和西域寺,也就是東西云居寺,東域寺是北京地區(qū)最早的寺院之一,寺院建筑已無存,西域寺就是現(xiàn)在的云居寺,云居寺是“西域云居禪林”的簡稱,僧人的大本營,屬于平原與山地的接壤地區(qū),生活條件比石經(jīng)山山上好很多,成為生活基地。 夢堂庵塔據(jù)說一度被村民當做雞窩,四方形小石塔非常適合當雞窩,石塔內(nèi)供奉著阿彌陀佛,每天,塔內(nèi)浮雕“西方三圣佛”和東方的一窩土雞作伴,世外桃源般悠閑的田園生活,讓佛祖也不愿意回到天宮。夢堂庵塔外面很樸素,只有簡單的印度式門楣裝飾,沒有門邊護法天王或金剛力士的浮雕,只是在塔心室的背板上有一組浮雕,一主二脅侍的組合,三尊佛像的頭光是早期的火焰紋飾,其精細度紋飾其它石浮圖無法比擬的。方形缺口凹槽可能用來鑲嵌其它東西,比如獅子等。老高(古跡尋游)說佛像上面刻有紋飾,我拍了一張,回家仔細一看,可了不得,塔心室背板是滿刻紋飾,這是唯一一座滿刻紋飾的背板浮雕,全國所有的石浮圖也沒有發(fā)現(xiàn)滿刻紋飾的背板,這個背板在造像龕之外采用線刻裝飾紋樣,與云居寺其它四座石浮圖完全不同,專業(yè)稱為壓地隱起的雕刻手法,漢代最成熟而唐初也流行,那么說來,云居寺夢堂庵石塔的年代要早,為了這個塔,前幾天又去了一趟云居寺,把兩座單檐石浮圖哥倆的照片放在一起,讓它們在我的文章中相逢,北京地區(qū)僅有的唐代單檐小石塔,算是北京石浮圖的標志,千年后在照片上相逢。 (2022年11月重新編輯,添加莎蘿蔓蛇老師航拍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