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濤拍案,有料一起學(xué) 前面說了目標設(shè)定理論強調(diào)目標設(shè)定的標準是“跳一跳,夠得著”,否則就沒有激勵效果。為什么“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才有激勵效果,弗洛姆的期望理論給出了答案。弗洛姆的期望理論認為,衡量某個目標、舉措激勵水平的高低,受兩個因素影響。第一個叫期望值,第二個叫效價。什么是期望值呢?就是實現(xiàn)的概率,就是目標實現(xiàn)的概率有多少。什么叫效價呢?實現(xiàn)這個目標在我們心里面的價值是多大,就是滿足人們需要的程度。激勵力量等于行動結(jié)果的價值評價(即“效價”valence)和其對應(yīng)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積。 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范冰冰、班花、某女生在你心目中可能對應(yīng)著10000分、100分、50分,但是你約會范冰冰的成功概率可能只有萬分之一,約會班花的成功概率是60%,而約會某女生的成功概率是100%。這樣算下來你約會范冰冰、班花、某女生在你心目中的激勵效果就分別是:1、范冰冰,10000分的萬分之一,只有1分;2、班花,100分乘以60%,得到60分;3、某女生,50分乘以100%,得到50分。很明顯,你還是要和班花約會。如果你覺得約會范冰冰的萬分之一也要爭取,那就說明范冰冰在你心目中不是10000分,而是1000000分。 回到工作中,效價V通常表現(xiàn)為工作態(tài)度,而期望值E表現(xiàn)為工作信心。比如公司宣布:年終績效最優(yōu)者,將獲得澳洲雙人游機會。那么這個激勵對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效果。A員工非常想去澳洲,就會非常努力的工作以爭取機會,他的效價值就是100,但是A員工工作能力不足,A員工覺得自己成為最優(yōu)秀的可能性只有60%,那么A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就是100 × 60% = 60;B員工工作能力優(yōu)秀,成為最優(yōu)秀的可能性達到85%,但是他曾經(jīng)去過澳洲,根本就不愿意再去,所以他的效價就是0,但是B員工的夫人聽說了這個獎勵,她非常想去澳洲,就鼓勵B員工好好表現(xiàn),爭取能夠拿到去澳洲的機會,這時B員工的工作態(tài)度就會得到提升,在太太的鼓勵下,B員工的效價值達到了80分,他的積極性就是80 × 85% = 68分;C員工原本計劃年終去歐洲度蜜月的,對澳洲根本不感興趣,他的效價值就是0。即使是他的能力100分,最有希望成為最優(yōu)秀者,最終C員工的積極性也仍然是0。這三個人中最有希望拿到獎勵的就是B員工。這時我們看到,同一個獎勵措施,對于三個人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效果:A員工努力跳一跳也夠不著,激勵效果不佳;B員工對最終獎勵有興趣也有能力,就會產(chǎn)生極大的激勵;C員工對獎勵根本不感興趣,就產(chǎn)生不了激勵效果。 工作的激勵很難做到因人而異,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激勵,所以就需要對可以采用的激勵手段進行包裝。比如前面說的某女生,總是在男生失落的時候給他微笑,陪她振作,再進行一番形象包裝,就能從50分提升到60、70分,對男生的激勵一下子就達到、超過班花的水平了。如何包裝不是本文討論的內(nèi)容,不再展開。 弗洛姆的期望理論實現(xiàn)路徑為:個人努力 → 個人成績 → 組織獎勵 → 個人需要。從組織獎勵開始,后面兩個步驟很容易走偏。首先,人的天性是高估自己,往往會無意識中放大自己的成績,會認為自己的成績大于組織的獎勵。其次,組織獎勵是基于員工績效的,這就需要能夠正確評估員工的工作績效,現(xiàn)實是大家都缺乏一套科學(xué)的方法來評估員工績效,尤其是在創(chuàng)意型、腦力型工作組織里面,往往是依賴某個領(lǐng)導(dǎo)的個人感覺。第三,組織的獎勵未必是個人需要的,如果組織獎勵設(shè)置不合適,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形成負激勵,引起員工的怨恨。 弗洛姆的期望理論很好的解釋了組織中激勵失效的問題,但是他的前提是能夠正確評估員工的績效,這一點往往成為使用期望理論的關(guān)鍵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