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齊賢 一、張齊賢 公元942年,張齊賢出生于山東省菏澤市。 三歲時,因為戰(zhàn)亂,跟隨父母遷往洛陽。 洛陽 少時家貧,但張齊賢志向遠大,勤奮好學(xué)。 不同于他人隨波逐流,按部就班,他膽子奇大,敢于冒險,尤其擅長在冒險中繼續(xù)冒更大的風(fēng)險。 二、趙匡胤 趙匡胤 公元976年4月,趙匡胤視察洛陽。 鑾駕在大街上行進。 34歲的張齊賢突然沖了出來,攔住了趙匡胤的鑾駕,以一個平民的身份,上表進策,要求面見趙匡胤。 一個平民,大街上公然攔截皇帝鑾駕,不得不說張齊賢是個膽子奇大,敢于冒險的人。 張齊賢 三、治國十策 趙匡胤召見張齊賢。 張齊賢以手畫地,向趙匡胤陳述了自己的治國十策。 趙匡胤聽后,夸贊張齊賢,并表示治國十策中的四條策略,是利國利民的,是值得推行實施的。 趙匡胤 治國策略,得到皇帝賞識。 一條富貴之路就在眼前。 應(yīng)該說張齊賢的冒險是十分成功的。 趙匡胤 四、灰頭土臉 然而張齊賢并不滿足,他決定在冒險中繼續(xù)冒更大的風(fēng)險。 于是,他向趙匡胤陳述道:“我的治國十策,都是利國利民的。如果陛下僅僅只接受四條策略,這是遠遠不夠的,應(yīng)該將治國十策全部接受,并在全國推行實施?!?/span> 趙匡胤說他只會向全國推行實施四條策略。 趙匡胤 張齊賢不依不饒,非要趙匡胤全部接受他的治國十策。 趙匡胤惱了,下令將張齊賢攆出去。 最終,張齊賢灰頭土臉地回了家。 趙匡胤 五、人才難得 然而在趙匡胤從洛陽返回開封后,趙匡胤對弟弟趙光義說道:“這次洛陽之行,我就見到了張齊賢一個人才。此人有才華,膽子大,但就是太愛冒險了,需要磨練。這個人才,我不用,留給你了?!?/span> 趙匡胤 公元976年10月20日,趙匡胤暴斃于宮中。 趙光義在趙匡胤靈前即位,趙光義就是宋太宗。 六、高中進士 三個月后,趙光義舉行了登基后的第一次科舉考試。 趙光義 這次科舉,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 這次科舉,趙光義錄取進士一百零九人。 而宋太祖趙匡胤在位十六年,開科十五次,總共才錄取進士一百八十人。 不僅錄取人數(shù)多,而且趙光義將這些進士全部授予四品以上的高官。 宋朝科舉 張齊賢參加考試,高中進士,被授予衡州通判。 六、主動請纓 公元986年,趙光義為了收復(fù)幽云十六州,命宋軍大舉征伐遼國,結(jié)果遭遇慘敗,大將楊業(yè)陣亡。 遼軍乘勝反攻,長驅(qū)南下,意圖將黃河以北的土地,都納入遼國版圖。 楊業(yè) 宋朝邊疆的官員都爭搶著離開邊疆,調(diào)往內(nèi)陸,躲避兵禍。 只有身在北宋都城開封的張齊賢主動請纓,希望能到邊疆建功立業(yè)。 趙光義欣賞張齊賢的迎難而上,便任命張齊賢為代州知州。 代州,即今山西省忻州市代縣,位于雁門關(guān)附近,地勢險要,是宋遼兩國的必爭之地。 趙光義 七、潘美 因為宋軍剛剛經(jīng)歷戰(zhàn)敗,士氣低落,所有人都不愿出城抗擊遼軍,只想據(jù)城固守。 而一貫喜歡冒險的張齊賢,卻不愿意這樣做。 他剛剛上任,就派出密使,出城聯(lián)系駐扎在太原的潘美。 和潘美約定:內(nèi)外夾擊代州城下的遼軍。 潘美 結(jié)果,密使在返程途中被遼軍俘獲。 遼軍知道了張齊賢的計劃。 八、戰(zhàn)場抗命 與此同時,趙光義下詔:山西境內(nèi)的宋軍不得出城迎敵,以避免損失。 潘美也派出使者,告知張齊賢:皇帝詔命,他不能出兵。 潘美 張齊賢是喜歡冒險的,也是渴望建功立業(yè)的。 皇帝詔命,在他這里統(tǒng)統(tǒng)不管用。 既然潘美不能出兵,那么他決定單干,憑借代州守軍擊敗遼軍。 代州城下的遼軍 于是,他組織起了兩千廂軍。 廂軍,不同于禁軍,是宋軍的二線軍隊,主要負責(zé)城池駐守、軍糧輸送,并不擅長戰(zhàn)場搏殺。 宋朝禁軍 九、代州大捷 張齊賢先派出兩百人,趁夜出城,每人扛一面旗,背一捆草,在太原來路方向,將草點燃,將旗舉起。 深夜,遼軍突然看見火光四起,光影中旌旗招展,聲勢浩大,想起剛剛抓到的張齊賢密使,誤認為是潘美率軍前來支援。 潘美 于是,為了避免遭受內(nèi)外夾擊,遼軍倉惶北撤,結(jié)果經(jīng)過土登塞時,張齊賢親率一千八百名廂軍突然從兩側(cè)殺出。 遼軍誤認為中了潘美的埋伏,所有人都只想逃跑。 結(jié)果這一仗,張齊賢大獲全勝,生擒遼國北院大王的兒子,陣斬兩千余人,俘虜五百余人,繳獲馬匹、車帳、牛羊、器甲無數(shù)。 代州大捷,宋軍才開始積極防御,遼國占據(jù)黃河以北土地的計劃也逐漸成為了泡影。 代州大捷 十、越挫越勇 代州大捷,讓宋軍驚訝,更讓遼軍驚呆。 宋軍驚訝的是:什么時候,大宋出了這么一位猛人?在大軍剛剛遭遇慘敗的情況下,竟然敢公開違抗皇帝的詔命,擅自出兵,取得大捷。 遼軍驚呆的是:這還是孱弱無能的宋軍嗎?一個文官竟然率領(lǐng)兩千廂軍,主動出擊,擊敗了數(shù)萬遼軍。 代州大捷 當初趙匡胤之所以不用張齊賢,就因為他做事太喜歡冒險,趙匡胤希望通過磨煉,把他身上的銳氣、倔強給磨掉,以后趙光義用起來,聽話順手。 卻不料,張齊賢越挫越勇,反而更加喜歡冒險了。 張齊賢 十一、官拜宰相 公元991年9月,李昉擔(dān)任宰相,張齊賢升任副宰相,和李昉一起統(tǒng)率群臣。 李昉德高望重,又是趙光義的心腹舊臣。 李昉 張齊賢則是因為軍功,剛剛升任副宰相。 因此,張齊賢對李昉極其尊重,凡事必經(jīng)李昉同意。 十二、李繼遷 公元993年,西夏太祖李繼遷屢屢率軍進犯宋朝邊境。 李繼遷 宋太宗趙光義為此憂心忡忡,痛斥李昉、張齊賢道:“沒有擔(dān)任宰相前,你們都自比管仲、樂毅,可如今當上了宰相,竟一個比一個沉默。朕每天操勞國事,一點閑暇的時間都沒有。你們就是這樣做宰相的嗎?遇事拿不出一條計策嗎?” 李昉、張齊賢急忙跪下認錯。 不久,兩人都被罷相。 趙光義 十三、高光時刻 冬至,宋朝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朝會。 張齊賢居然喝得酩酊大醉,勉強上朝后,當眾趴在地上,站都站不起來。 百官彈劾。 趙光義貶斥張齊賢為西北安撫經(jīng)略使,節(jié)制西北防務(wù)。 宋太宗趙光義 一位宰相,被派去守邊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其嚴重的懲罰。 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節(jié)制西北防務(wù),這才是張齊賢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他用了一條計謀,直接坑死了西夏太祖——李繼遷,讓趙光義再也不用為李繼遷而頭疼。 張齊賢一個人就為宋朝西北邊境帶去了數(shù)十年的和平。 趙光義 十四、潘羅支 西夏和遼國關(guān)系親密。 每次遼國大舉入侵宋朝,西夏都會出兵,側(cè)擊宋朝腹地。 這讓宋朝苦不堪言。 《清明上河圖》 公元1001年2月,張齊賢向宋真宗趙恒建議道:“陛下,請冊封潘羅支為王?!?/span> 潘羅支,是吐蕃六谷部的酋長。 他的部眾盤踞在西涼城(今甘肅省武威市),正位于西夏李繼遷的西北方。 北宋形勢圖 趙恒瞬間明白,冊封潘羅支為王,就可以讓潘羅支去遏制李繼遷。 四月,潘羅支接受了宋朝的冊封,出兵助宋。 宋真宗趙恒 十三、西夏太祖 公元1003年9月,李繼遷佯裝進攻宋朝,率軍突襲吐蕃六谷部。 潘羅支不敵,向李繼遷投降。 受降儀式結(jié)束,在李繼遷率軍返回的路上,突然伏兵四起。 伏兵四起 潘羅支率軍猛攻李繼遷。 李繼遷身中數(shù)十箭,不治而亡,享年四十一歲。 李繼遷 臨終前,西夏太祖李繼遷握著兒子李德明的手說道:“你沒有像我一樣的才能,要先向遼國臣服,再向宋朝請求歸附,一次請求不行,就再次請求,即使請求一百次,只要宋朝不同意,就不要停止?!?/span> 隨著李繼遷的病逝,西夏成為宋朝的屬國,數(shù)十年間都保持著和平,直到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繼位,西夏和宋朝之間才再次爆發(fā)戰(zhàn)爭。 李元昊 十四、是非功過 公元1014年,張齊賢病逝于洛陽,享年72歲。 宋真宗追贈他為司徒,賜謚號“文定”。 張齊賢 縱觀張齊賢一生,他以軍功,由平民晉升為宰相。 在朝堂上,他官拜宰相,卻平平庸庸,毫無建樹。 而在邊關(guān),他光芒四射,屢創(chuàng)奇跡。 光芒四射 他擔(dān)任宰相,趙光義罵他:“只會一車一車的往家里拉俸祿,什么活都不干?!?/span> 他任邊將,先破遼軍,后擊西夏,每次都是在局勢十分危急的情況下,以一己之力,扭轉(zhuǎn)整個戰(zhàn)局,讓宋朝轉(zhuǎn)危為安。 張齊賢 終其一生,他都不改喜歡冒險,在冒險中繼續(xù)冒更大風(fēng)險的性格。 酷愛冒險,在邊關(guān)上,還有他大展拳腳的地方,在朝堂上,則毫無他施展的空間。 正是:“成也性格,敗也性格?!?/p> 張齊賢,是北宋名相,更是北宋名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