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0059字,閱讀大約需要15分鐘 ▲《伏羲女媧創(chuàng)世神話圖像譜系》 新書推薦 作者:王均霞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08 ISBN號:978-7-208-17699-7 定價:118.00元 叢書名: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工程系列叢書·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圖像編 王均霞,女,山東莒縣人,民俗學博士,現(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女性民俗研究,研究興趣為中國女性民俗研究史、性別與民間手工藝以及性別與民間文學等。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圍繞墓室祠堂、名家繪畫、古籍插圖、廟宇塑像與壁畫等不同載體中的伏羲女媧創(chuàng)世神話圖像,嘗試性地梳理了伏羲女媧創(chuàng)世神話圖像的時間譜系與類型譜系。從時間譜系看,伏羲女媧創(chuàng)世神話圖像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也因應不同的時代背景與功能而呈現(xiàn)出多元性;從類型譜系看,不同類型的伏羲女媧創(chuàng)世神話圖像一方面因為與書面、口述文本具有互文性而具有內(nèi)在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因為不同的受眾、功能、地域與時代而表現(xiàn)出很強的差異性。 目 錄 一、伏羲女媧創(chuàng)世神話圖像譜系概說 (一)伏羲女媧圖像演進的時間譜系 (二)伏羲女媧圖像的類型譜系 二、墓室祠堂繪畫中的伏羲女媧 (一)漢畫像石中的伏羲女媧 (二)墓室壁畫中的伏羲女媧 (三)畫像磚和棺板畫中的伏羲女媧 (四)帛、絹、麻布畫中的伏羲女媧 三、名家繪畫中的伏羲女媧 (一)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女媧摹本 (二)宋·馬麟《伏羲像圖》 (三)宋·孫知微《伏羲像圖》 (四)元·李康《伏羲》畫像 (五)明·仇英《伏羲》畫像 (六)明·郭詡《伏羲》畫像 (七)清·姚文翰《伏羲氏真像》像軸 (八)清·任伯年《女媧煉石》畫像 四、古典插圖中的伏羲女媧 (一)明·《開辟演繹》伏羲女媧插圖 (二)明·《盤古唐虞傳》伏羲女媧插圖 (三)明·《列國前編十二朝》伏羲女媧插圖 (四)明·《山海經(jīng)》女媧插圖 (五)明·《有夏志傳》女媧插圖 (六)清·《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女媧插圖 (七)明·《封神演義》女媧插圖 (八)明·《繡像封神演義》女媧插圖 (九)清·《廿四史通俗演義》伏羲插圖 (十)清·《神仙通鑒》伏羲插圖 (十一)清·《離騷圖》女媧圖 (十二)明·《三才圖會》伏羲插圖 (十三)其他伏羲插圖 五、廟宇雕塑與壁畫中的伏羲女媧 (一)甘肅敦煌莫高窟伏羲女媧壁畫 (二)河北石家莊毗盧寺后殿壁畫《三界諸神圖》中的伏羲女媧畫像 (三)山西新絳稷益廟三圣殿東壁壁畫中伏羲畫像 (四)甘肅天水伏羲廟伏羲塑像 (五)河南淮陽太昊陵伏羲女媧塑像與壁畫 (六)河南淮陽西華女媧城伏羲女媧塑像與壁畫 (七)河北涉縣媧皇宮伏羲女媧塑像與壁畫 (八)山東微山伏羲陵廟伏羲女媧雕塑及其周邊村落街頭壁畫 (九)山東鄒城羲皇廟遺址、伏羲女媧廣場雕塑與街頭壁畫 (十)山東嘉祥伏羲廟伏羲女媧塑像 (十一)山西洪洞侯村媧皇廟伏羲女媧塑像 (十二)山西霍州媧皇廟伏羲女媧塑像與壁畫 六、其他伏羲女媧圖像 (一)廣場景觀中的伏羲女媧圖像 (二)年畫中的伏羲女媧圖像 (三)其他 七、結語 參考文獻 伏羲女媧圖像選 ▲皇圣卿闕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東漢章帝元和三年 此圖像來自山東省南武陽平邑皇圣卿闕。伏羲女媧畫像位于多層畫像的最上層,伏羲、女媧為一大神擁抱,伏羲、女媧手中分別持規(guī)和矩,兩邊分別有玄武和朱雀。 ▲孝堂山伏羲畫像石拓片,東漢早期 ▲孝堂山伏羲畫像摹本 此圖像來自山東省濟南長清區(qū)(原長清縣)西南22公里孝里鋪西南隅孝堂山石祠東壁。伏羲位于最上層三角部分頂部,人首蛇身,戴進賢冠,手持矩,身前有一圓弧形花紋,身后有一童子,作舞蹈狀,童子后有一人持棍。與西壁女媧像對稱。 ▲孝堂山女媧畫像石拓片,東漢早期 ▲孝堂山女媧畫像石摹本 此圖像出自山東省濟南長清區(qū)(原長清縣)西南22公里孝里鋪西南隅孝堂山石祠西壁。女媧位于最上層三角部分頂部,人首蛇身,手持規(guī),前有男女二人相向而跪,其頭頂有云氣,其身后有一人持棍,并有二犬,其身后有一童子在云間跳躍。此畫像與東壁伏羲像對稱。 ▲武梁祠西壁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東漢桓帝元嘉元年 畫像中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蛇尾相交,伏羲持矩,女媧持規(guī),二者中間有一小人,雙腳似尾。旁邊有文字:“伏戲倉精,初造王業(yè),畫卦結繩,以理海內(nèi)”。 ▲武氏祠前石室屋頂前坡東段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約東漢靈帝建寧元年 畫像中伏羲、女媧皆為人首蛇身,蛇尾相交,伏羲頭戴斜頂高冠,執(zhí)矩,女媧頭戴五梁華冠,執(zhí)規(guī),女媧身后有人首蛇身侍者,伏羲身后有頭戴雙角帽、肩生雙翼、腿為雙尾形的仙人。 ▲武氏祠左石室后壁小龕西側(cè)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約東漢桓帝建和二年 此圖像中伏羲、女媧皆人首蛇身,蛇尾相交,伏羲、女媧頭向相反的方向,伏羲頭戴斜頂高冠,執(zhí)矩,女媧頭戴五梁華冠,執(zhí)規(guī)。伏羲、女媧之間有兩個人首蛇身的小人,拉手,交尾。伏羲前面有一蛇尾、肩生雙翼的仙人,女媧前面也有一蛇尾仙人。 ▲嘉祥花林村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東漢早期 此畫像出土于山東省嘉祥縣城東南花林村。畫像中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手中似有持物,被一軀體龐大的人物抱持左右,旁有九頭人面獸蹲坐。 ▲鄒城黃路屯村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東漢中晚期 此圖像來自山東省鄒城市郭里鄉(xiāng)黃路屯村。畫像中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蛇尾相交,分立東王公兩側(cè),二人共同托舉東王公頭頂日輪,畫面下方為三鳥啄魚。 ▲滕州龍陽店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東漢晚期 此圖像出土于山東省滕州市龍陽店鎮(zhèn)附近,屬東漢晚期畫像,畫面中伏羲、女媧皆為人首蛇身,分立一神物兩側(cè),蛇尾分別與神物獸腳相交,手觸神物頭上兩頭角。 ▲滕州龍陽店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東漢晚期 此圖像出土于山東省滕州市龍陽店鎮(zhèn)附近。畫面中伏羲、女媧皆為人首蛇身,有足,蛇尾兩交,下部畫像為龍和虎。 ▲滕州龍陽店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漢代 此圖像出土于山東省滕州市龍陽店附近。畫像分兩層,上層中間為鋪首銜環(huán),伏羲交尾于輔首兩側(cè)。伏羲女媧均人首蛇身獸足,蛇尾相交于環(huán)內(nèi),畫面下方左右各有一只羊。下層畫一人與龍相斗。 ▲滕州大康留莊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東漢 此畫像出土于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zhèn)大康留莊。畫像上部有一月輪,月輪中有蟾蜍和玉兔,月輪外繞一龍,再往外是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皆為人首蛇身。畫像下部為一大鳥,大鳥腹上有一日輪,日輪中有三足烏。其余還有祥云和神鳥。 ▲滕州后掌大村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東漢晚期 此畫像出土于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zhèn)后掌大村。畫像中間刻鋪首,伏羲、女媧分列鋪首兩側(cè),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于鋪首環(huán)內(nèi)交尾。 ▲沂南北寨村伏羲女媧畫像石拓片,東漢末期 此畫像出土于山東省沂南縣北寨村漢墓墓門東側(cè)石柱上。伏羲、女媧皆為人首蛇身,未交尾,被中間一大臉人用雙臂環(huán)抱左右,伏羲頭戴平頂帽,其前有一矩,女媧頭梳髻鬟,其前有一規(guī)。此畫像的下部為東王公和兩個搗藥的羽人。 ▲洛陽卜千秋墓室伏羲壁畫,西漢 ▲洛陽卜千秋墓室伏羲壁畫摹本,西漢 此畫像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卜千秋壁畫墓。卜千秋墓室壁畫分別畫在墓門內(nèi)上額、后壁和墓頂脊磚上,主要表現(xiàn)的是“升仙”主題,其內(nèi)容、構圖特點、藝術風格與表現(xiàn)手法均與戰(zhàn)國時期的民族美術傳統(tǒng)一脈相承。伏羲、女媧壁畫均位于墓頂脊磚上,伏羲人首蛇身,短發(fā)戴王冠,蓄八字須,靠近日輪,日輪中有金烏。 ▲洛陽卜千秋墓室女媧壁畫,西漢 ▲洛陽卜千秋墓室女媧壁畫摹本,西漢 此畫像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卜千秋壁畫墓。女媧人首蛇身,雙手攏在袖筒里,形象端莊,靠近月輪,臉朝月輪方向,月輪中有蟾蜍和桂樹。 ▲洛陽淺井頭墓室伏羲壁畫,西漢 此畫像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淺井頭壁畫墓。該畫像位于墓室脊頂,繪前先涂一層白膏泥,然后墨線勾勒,再加彩色。畫像中,伏羲人首蛇身,頭戴冠,蓄八字須,靠近日輪,臉朝日輪方向,日輪中有金烏。 ▲洛陽淺井頭墓室女媧壁畫,西漢 此畫像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淺井頭壁畫墓。該畫像也位于墓室脊頂,畫像中女媧人首蛇身,頭戴冠,靠近月輪,月輪中有蟾蜍。 ▲洛陽磁澗墓室女媧壁畫,西漢中晚期至新莽時期 此畫像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磁澗鎮(zhèn)里河村磚室墓。該畫像位于墓室脊頂,畫像中女媧人首蛇身,頭上綰髻,兩鬢垂發(fā),身著青色右衽寬袖袍服,袖手,回頭望向青色月輪,月輪中有奔兔、蟾蜍和桂樹,其周圍有鳳鳥和龍。 ▲洛陽磁澗墓室伏羲壁畫,西漢中晚期至新莽時期 此畫像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磁澗鎮(zhèn)里河村磚室墓。畫像亦位于脊頂,畫像中伏羲人首蛇身,頭戴冠,著赤色右衽寬袖袍服,拱手,臉向前,其身后有一紅日輪,日輪中有金烏和神樹。 ▲大同沙嶺墓室伏羲女媧壁畫,北魏 此畫像出土于陜西省大同市沙嶺墓葬區(qū)。畫像位于墓室甬道頂部,畫像中伏羲、女媧皆為人首蛇身,蛇尾相交,伏羲、女媧皆戴花冠,雙手攏于袖中,神態(tài)安詳。二者頭部中間有一圍繞火焰紋的摩尼珠寶。周圍飾有龍。 ▲吉林省吉安市洞溝五盔墳墓室伏羲女媧壁畫,6世紀中葉至7世紀初 此畫像出土于吉林省集安市洞溝五盔墳四號墓,為藻井壁畫。畫像中,伏羲居左,女媧居右,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肩生兩翼,伏羲雙手舉日輪在頭頂,日輪中有金烏,女媧雙手舉月輪至頭頂,月輪中有蟾蜍。 ▲甘肅省駱駝城苦水口1號墓伏羲女媧畫像磚,魏晉時期 此畫像出土于甘肅省駱駝城苦水口1號墓。畫像位于墓室中室頂部藻井彩繪圖像,伏羲、女媧分別占一塊磚,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蛇尾相交,伏羲一手持日輪,日輪中有金烏,一手持規(guī),女媧一手持月輪,一手持矩。 ▲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南墓群伏羲畫像磚,魏晉時期 此畫像出土于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南墓群。畫像中,伏羲人首蛇身獸足,一手持日輪,日輪中有金烏,一手持規(guī)。 ▲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南墓群女媧畫像磚,魏晉時期 此畫像出土于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南墓群。畫像中,女媧人首蛇身獸足,一手持規(guī),一手持月輪,月輪中有蟾蜍。 ▲高臺縣新壩鄉(xiāng)許三灣西南墓群伏羲女媧棺板畫,前秦 此畫像出土于甘肅省高臺縣新壩鄉(xiāng)許三灣西南墓群。畫像中,伏羲、女媧皆人首蛇身,呈交尾狀,伏羲胸前日輪中寫“左日”,女媧胸前月輪中寫“右月”。 ▲甘肅省嘉峪關毛莊子魏晉墓伏羲女媧棺板畫,魏晉時期 此畫像出土于甘肅省嘉峪關毛莊子魏晉墓女棺棺蓋內(nèi)頂,現(xiàn)藏于嘉峪關魏晉墓區(qū)文物管理宿所。畫像繪畫以墨線為主,輔以赭紅、黃等顏色,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蛇尾相交,伏羲頭戴三尖頂,女媧梳長髻,伏羲在左、女媧在右,面部相向,伏羲執(zhí)矩,女媧執(zhí)規(guī)。圖像上部不甚清晰,下部有月輪,月中有蟾蜍。四周有群山。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T形帛,西漢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T形帛局部 此畫像出土時覆蓋在內(nèi)棺棺蓋上,其用途為引導死者的靈魂升天。在該T形帛上部,日、月之間有一人,人首、人身、蛇尾,披發(fā)無冠,著藍衣,孫作云、鐘敬文等都認為是伏羲。 ▲新疆吐魯番伏羲女媧絹畫,唐代 此畫像出土于新疆吐魯番,目前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畫像中伏羲、女媧均人首蛇身,蛇尾相交,四目相向,各一手摟抱對方腰部,另一手舉起,伏羲執(zhí)矩,女媧執(zhí)規(guī),伏羲、女媧頭部之間繪日輪,日輪中有金烏,尾部之間有月輪,月輪中有兔、桂樹、蟾蜍,同時畫面布滿了小圓點,應為星辰的象征。 ▲新疆吐魯番伏羲女媧絹畫,唐代 此畫像出土于新疆吐魯番,目前藏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畫像中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蛇尾多次相交,四目相向,相互摟住對方腰部,另一手舉起,伏羲持矩,女媧持規(guī)。其頭部之間有日輪,日輪中有金烏,尾部之間有月輪,月輪中似有桂樹、蟾蜍等。畫像周圍飾有云氣與星辰。 ▲新疆阿斯塔那42號墓伏羲女媧絹畫,唐代 此畫像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42號墓,畫像中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蛇尾多次相交,上身皆著寬袖衣服,下身共穿喇叭裙,伏羲、女媧面部相向,靠近的手相連接,另一手舉起,伏羲持矩和墨斗,女媧持規(guī)。伏羲、女媧頭部和尾部之間均有圓輪,畫面整體還飾有星辰。 ▲伏羲女媧麻布畫,唐代 此畫像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地區(qū),畫像中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蛇尾兩次相交。伏羲頭上戴簪,女媧梳高髻,二者上身皆著寬袖衣服,下身共穿喇叭裙,伏羲、女媧面部相向,靠近的手連成一體,另一手舉起,伏羲持矩,女媧持規(guī)。伏羲、女媧頭部之間和尾部之間均有圓輪,圓輪外又飾一圈相互連接的小圓輪,同時整個畫像布滿星辰。 ▲新疆阿斯塔那第76號墓伏羲女媧麻布畫,唐代 此畫像出土于新疆阿斯塔那第76號墓,畫像中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蛇尾兩交。伏羲在右,女媧在左,上身皆穿對襟衣服,下身共穿喇叭裙,二者面部相向,靠近的手連成一體,另一手舉起,伏羲持矩和墨斗,女媧持規(guī)。二者頭部上方和尾部之間均有圓輪,圓輪外又有一圈相互連接的白色小圓輪。畫像整體布滿了星辰。 ▲新疆阿斯塔那19號墓伏羲女媧絹畫,唐代 新疆阿斯塔那19號墓出土的伏羲女媧絹畫。畫像中,伏羲、女媧均為人首蛇身,蛇尾三交,伏羲在左,女媧在右,伏羲女媧上身皆著對襟寬袖衣服,下身共穿喇叭裙,伏羲頭上戴簪,女媧梳高髻,伏羲、女媧靠近的雙手繞過對方脖子搭在對方肩上,伏羲手中持墨斗,女媧手中亦有持物,伏羲另一手舉起持矩,女媧另一手舉起持規(guī)。伏羲、女媧頭部上方、尾部之間分別有日輪和月輪,整個畫像飾以星辰。 ▲《洛神賦圖》女媧(宋代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根據(jù)曹植《洛神賦》創(chuàng)作的名畫,歷來摹本眾多,遼寧省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均有館藏。該摹本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本。摹本中的女媧上半身為人形,下半身為獸足,姿態(tài)婀娜,衣袂飄飄,極具女性柔美的特征。 ▲《洛神賦圖》女媧(遼寧省博物館藏) 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摹本相比,該摹本中的女媧形象更為古拙,其獸的腿足更為突出,旁有題字“馮夷鳴鼓女媧清歌”。 ▲馬麟伏羲像圖,南宋 此像軸屬于南宋畫家馬麟于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所作的“道統(tǒng)十三贊”配圖之一,伏羲畫像是十三幅畫像中的第一幅,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畫像中的伏羲鳳目長髯,身披獸皮,端坐野外,神態(tài)寧靜,似在沉思。左腳前有一烏龜,右腳前方有一八卦。圖像贊語說,“朕獲承祖宗右文之緒,衹遹燕謀,日奉慈極,萬幾余閑,博求載籍。推跡道統(tǒng)之傅,自伏羲迄于孟子,凡達而在上其道行,窮而在其下教明,采其大指,各為之贊,雖未能探頤精微,姑以寓尊其所聞之意云爾。宓羲 繼天立極,為百王先。法度肇建,道德純?nèi)?。八卦成文,三墳不傳。無言而化,至治自然。” ▲孫知微《伏羲像圖》,宋代 此像軸為宋代畫家孫知微所畫。孫知微字太古,號華陽真人,眉州彭山(今屬四川)人,出身農(nóng)家,信道教,擅長畫道釋人物,為道釋畫的主要代表。傳為其所作的《伏羲像圖》現(xiàn)藏于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館。畫像中,伏羲赤腳坐于樹下的巖石上,鶴發(fā)白須,所穿衣服中搭配了樹葉和鹿皮,眼睛望向前方,似在沉思,腳指甲長而白,右腳踩一只烏龜。 ▲李康《伏羲》畫像,元代 此畫像由元代桐廬畫家李康所作,以白描的方式完成。畫像中,伏羲面貌古拙,頭上生角,穿樹葉衣,赤腳坐于野外巖石上,手臂腿部肌肉分明,左手拿紙,右手拿筆,似在邊觀察與思考,邊畫八卦。 ▲仇英《伏羲》畫像,明代 此畫像為明代畫家仇英所畫,畫面中伏羲頭上生麟角,蓄須,端坐于水濱,似在沉思,伏羲身前地上畫有八卦,旁邊水浪滔滔的河里有龍馬回頭望向伏羲。畫像旁邊文字內(nèi)容為:臣顧可學稽首頓首贊曰:圣人繼天, 卦統(tǒng)方圓。仰觀俯察, 三極無偏。右圖贊 臣可學謹按:《易·系辭》曰: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段宓奂o》曰:伏羲氏因龍馬負圖出于河之瑞以龍紀官故謂龍師而龍名。 ▲郭詡《伏羲》畫像,明代 此畫像由明代畫家郭詡所作。畫像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畫像中,伏羲面貌古拙,著獸皮衣和樹葉衣,跪坐于地,執(zhí)筆畫八卦。 ▲姚文翰《伏羲氏真像》像軸,清代 此畫像由清代畫家姚文翰所作,屬于姚氏所作《歷代帝王真像》中的第一幅。畫像中,伏羲鳳目蓄須,散發(fā),神態(tài)安詳,旁邊題詞曰:“太昊伏羲生于成紀風姓木德王都陳立百十五年”。 ▲任伯年《女媧煉石圖》,清代 此畫像由清代畫家任伯年作于1888年。畫像中,女媧長發(fā),神色寧靜,著褶皺層疊剛硬如石般的長裙,端坐于巖石旁,裙尾露出短短一截蛇尾。 ▲伏羲八卦治天下,明代 該插圖出自《開辟演繹》,古吳麟瑞堂藏板。插圖呈現(xiàn)了伏羲畫八卦時的情形,小說中說,伏羲為燧人氏之女諸英履巨人足跡而懷孕生伏羲于成紀。伏羲“首若蛇形,身長三丈六尺。仰觀星象于天,俯察山川于地。人民感戴,推之為君。” ▲女媧興兵征共工,明代 此插圖出自《開辟演繹》,古吳麟瑞堂藏板,呈現(xiàn)了女媧征共工的情形?!堕_辟演繹》記載說,女媧乃伏羲之妹,“生而神靈,面如傅粉,齒白唇紅,身長二丈五尺”,伏羲去世之后,女媧繼位。鎮(zhèn)守孟河的共工造反,女媧興兵征共工,大敗而還。 ▲太昊母與飛虹相交,明代 此插圖出自《盤古至唐虞傳》,呈現(xiàn)了太昊伏羲母與飛虹相交的情形。據(jù)小說原文說,太昊母“居于華胥之渚”,“一日其母將暮時出游于郊外。猛見地上有個巨人腳跡。忽然心動。意此巨人。誰知此念一萌,便感動那天上的虹,便飛將下來,將圣人母繞住。彩色四注,神氣交孚。一霎時虹飛上天。圣母步歸,自此圣母因虹交而有妊,生帝于成紀?!?/span> ▲諸英華胥生伏羲氏 此插圖出自明萬歷年間的《列國前編十二朝》(余象斗編集,三臺館發(fā)行)。該書敘述了自盤古開天辟地至商朝末年的史實傳聞故事,書中有全頁插圖和上圖下文兩種版式,插圖內(nèi)容頗為豐富。該圖表現(xiàn)了伏羲母生伏羲之后的情形,書中說,伏羲之母入山中閑嬉,見一巨人腳跡,履之,“忽然虹光罩身因而始娠懷十六個月生帝于成紀。長成三十有六歲,身長三丈六尺,首若蛇形”。 ▲女媧圖 此圖像出自明萬歷年間蔣英鎬繪圖的《山海經(jīng)》。圖中,女媧為人首蛇身,人首之下完全為蛇身,中長發(fā),面帶微笑?!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中說,“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郭璞注云,“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之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 ▲女媧氏腹腸化為神 此圖像出自明末《有夏志傳》。圖中,女媧為人首蛇身形象,短發(fā),穿行于山巒之間,兩邊文字說,“女媧氏腹腸化為神”。文中說,女媧人面蛇身,一日有七十變化,其腹腸化為神,住在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女媧神圖 此圖像出自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圖中,女媧人首蛇身,長發(fā)梳于腦后,面龐俊秀,神態(tài)怡然,盤坐于山林之間。 ▲女媧 此圖像來源于刊刻于清順治年間的《離騷圖》,作者為蕭云從,畫像為木刻版。畫像中,女媧人首蛇身盤踞于拔地而起的巖石上,周圍火焰熊熊,女媧神態(tài)安然,雙手托舉起煉好的補天石。畫面極富感染力。 ▲宓羲畫八卦 此插圖出自《廿四史通俗演義》,光緒庚寅廣百宋齋石印本。插圖中,伏羲坐于河流之濱樹下,遠處群山起伏,伏羲坐于河邊案前,蛇面人身,著樹葉衣,正聚精會神地畫八卦,其身后兩侍者手中各抱厚厚的一摞紙。河里龍馬奔騰。書中描述的龍馬為“龍首馬身而龍鱗,高八尺五寸,形似駱駝,左右有翼”。 ▲太昊伏羲氏 此圖像為明代《三才圖會》插圖。《三才圖會》是由王圻、王思義父子撰寫的圖錄類書,書成于明萬歷年間,共105卷。其中人物卷卷一收錄了歷代帝王圖,伏羲為其中第5圖。圖像中,伏羲頭上生角,目光有神,穿草衣,右手執(zhí)筆,正畫八卦。 ▲太昊庖犧氏 此圖像出自《古先君臣圖鑒》,約明萬歷時期益藩陰刻繡像本,共收錄君臣圖像144幅。伏羲圖像位居三皇之首,其頭上生角,怒目圓瞪,耳闊,右手執(zhí)筆,正畫八卦。其中小傳說,伏羲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有圣德。其功德包括畫八卦、造書契、制嫁娶、正姓氏、造琴瑟塤篪、作網(wǎng)罟、教民豢六畜等。 ▲伏羲 此圖像為宋代版畫,畫像中伏羲呈半身像,穿樹葉衣,眼睛望向遠方,一手拿紙,一手持筆,紙上有正在繪制的八卦。 ▲伏羲像 此圖像為明代版畫,畫像中,伏羲穿草衣,頭上生角,怒目圓瞪,右手握筆,正在畫八卦。旁有題字說,“卦畫光天道開前古 六經(jīng)之源群圣之祖”。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伏羲女媧壁畫 此壁畫位于敦煌莫高窟第285窟主室東坡,畫面中央為二力士共舉蓮花摩尼寶珠,伏羲、女媧在寶珠兩側(cè),伏羲、女媧均為人首獸足蛇尾,腹部各有一圓輪,伏羲在右,手持矩和墨斗,女媧在左,手持規(guī)。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伏羲女媧壁畫 此壁畫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毗盧寺后殿西壁,其創(chuàng)作年代說法不一,一些研究者認為該壁畫為元代壁畫,但多數(shù)學者將其看作是明代壁畫。壁畫畫像旁有題字“伏羲女媧和神農(nóng)”,伏羲應為著樹葉衣者,旁邊為神農(nóng)氏,伏羲、神農(nóng)似在交談。在畫面邊緣有一女像,相貌端莊慈悲,雙手合十,可能為女媧。 ▲山西省新絳稷益廟三圣殿伏羲壁畫 此壁畫在山西省新絳稷益廟三圣殿東壁,為明代壁畫。史料記載,“元貞元年(1295年),初命郡縣三皇廟通祀三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nóng)氏、軒轅黃帝氏”。壁畫中所畫即為此三圣。其中,伏羲氏位居中央,完全的人形,帝王相。神農(nóng)氏、軒轅氏分列兩側(cè),亦帝王相。 ▲河南淮陽太昊陵 此為河南省淮陽市太昊陵午朝門,為太昊陵入口。太昊陵又稱人祖廟,位于淮陽縣城北蔡河北岸,傳說伏羲畫八卦,制嫁娶之禮,教民從事漁獵畜牧,后人尊其為“人類的始祖”,在此建墓祭祀。每年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這里有盛大的廟會,祭祀人祖伏羲。 ▲鄒城伏羲女媧雕像 此雕像位于山東省濟寧市鄒城郭里鎮(zhèn)朝拜廣場,離羲皇廟遺址不遠。雕像中,伏羲為站像,伏羲長發(fā)蓄須,裸上半身,下半身穿獸皮衣,雙手持太極八卦。女媧啊塑像較伏羲小,女媧人首蛇身,長發(fā),立于祥云之上,雙手托舉五彩石。 ▲山西省洪洞縣侯村媧皇廟正門 此為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zhèn)侯村媧皇陵廟正門。媧皇陵廟原址坐落于侯村東北的高臺之上,格局為前廟后陵,相傳這里是女媧的埋葬之地。自宋乾德四年(966),宋太祖詔令派守陵人五戶,春秋奉祀時起,此廟就成為歷代帝王認定和祭祀的皇家陵廟。 ▲洪洞縣侯村媧皇廟媧皇寶殿女媧塑像 此為侯村媧皇廟媧皇寶殿女媧塑像,此塑像2002年由佛教居士捐贈。該女媧塑像中,女媧坐于蓮花座之上,頭戴冕旒,披紅袍,右手持楊枝,似帝王相又似菩薩像。 ▲天水火車站伏羲雕像 此雕像位于甘肅省天水火車站站臺。雕像中,伏羲微微仰頭,大眼,蓄須,著樹葉衣,端坐,左手放在左膝蓋上,右手持八卦。在這里,伏羲被定義為“人文始祖”。 ▲天水火車站女媧雕像 此雕像亦位于甘肅省天水火車站站臺。雕像中,女媧為年輕女性的形象,完全的人形,正坐著造人,左手中有一剛剛成形的小人。在這里,女媧被定義為“人類創(chuàng)造者”。 ▲陜西省中華郡文化旅游景區(qū)女媧補天塑像 此塑像為陜西省中華郡文化旅游景區(qū)里的女媧補天塑像。塑像中營造了亂石紛飛的情景,女媧長發(fā)、人首蛇身,右手擎向一塊補天石。 ▲河北省邯鄲市方特國色天香女媧補天項目外景 此塑像為河北省邯鄲市方特“國色春秋”主題樂園“女媧補天”項目外景,位于邯鄲市漳河生態(tài)科技園區(qū)。塑像中的女媧長發(fā),人首蛇身,雙手舉起,似擎補天石。 ▲伏羲紙馬 此紙馬由王樹村先生收藏,為江蘇無錫地區(qū)清代紙馬,縱41厘米、橫25厘米,木版套印。紙馬中,伏羲頭上有洼陷,身穿樹葉衣和獸皮衣,呈坐姿,手持太極。 ▲三皇圣祖 此紙馬藏于俄羅斯圣彼得堡宗教歷史博物館,為民國時期河南開封地區(qū)木版套印年畫,縱26厘米、橫21厘米。紙馬中,伏羲頭生角蓄須,穿樹葉衣,手持八卦坐于中間,神農(nóng)持禾苗居左,黃帝手中亦有持物。 ▲象牙伏羲像 此雕像為清代象牙雕像,現(xiàn)藏于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史博物館,通高19cm,座寬7.5cm。伏羲頭上長角,眉毛上挑,穿樹葉衣,手持八卦。伏羲被尊為中國醫(yī)藥鼻祖之一。傳說伏羲“嘗味百藥而制九針”。 ▲女媧造人剪紙 此剪紙為《中國精品剪紙 遠古神話》剪紙中的第二張,其余為“盤古開天”“精衛(wèi)填?!薄翱涓钢鹑铡薄昂篝嗌淙铡薄版隙鸨荚隆薄T摷艏垶樘咨艏?,女媧人首蛇身,相貌俊美,梳髻,著寬袖衣服,正甩繩造人。旁引典籍文字說,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 ▲女媧補天 此為河北省涉縣媧皇宮內(nèi)的旅游紀念品上的女媧補天圖像,圖像中,女媧頭戴花環(huán),面容俊秀,衣袂飄飄,雙手舉起補天石。 ▲女媧造人郵票 此圖像為1987年發(fā)行的《中國古代神話》特種郵票中的一張。該郵票為其中的第二張,其余依次為盤古開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該呈現(xiàn)了女媧造人的神話。畫像中呈現(xiàn)的是女媧坐像,長發(fā),腰間樹葉蔽體,左手持一樹枝,右手舉一小人在眼前。其身旁還有一群人,圖像中還有象征生殖繁盛的魚和果樹。圖像有厚重古拙感。 ▲伏羲畫卦郵票 此圖像為中國郵政發(fā)行的《中國古代神話(二)》特種郵票中的第二張。該套郵票中的其余郵票依次為燧人取火、神農(nóng)嘗百草、嫘祖始蠶、倉頡造字、大禹治水。該郵票呈現(xiàn)的是伏羲畫卦的神話。圖像中的伏羲呈坐姿,須發(fā)皆白,左手持八卦,身前有白龜。圖像中還融合了日月星辰等元素。圖像有很強的卡通感年輕態(tài)。 圖文來源:《伏羲女媧創(chuàng)世神話圖像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