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足在家的日子,每天在網課、家務、批閱作業(yè)和催交作業(yè)中循環(huán)往復?;叵朐浗洑v過的那些所謂大事情,有種云淡風輕的感覺了。人總是會選擇遺忘,遺忘自己唾手可得的,以為一切都理所當然。 網課期間,我每天都是第一節(jié)課。為了照顧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我把提交作業(yè)的截止時間定為晚上六點。下午五點多開始,我就陸陸續(xù)續(xù)批閱作業(yè),提醒交作業(yè),提醒改錯。在我的想象中,六點怎么都能完成作業(yè)了吧,都能坐等改錯了吧!所以,對于我提示了三四次都還在磨蹭的孩子,真心有點生氣。 有個孩子這兩天有點反常。昨天也是我第一輪批閱完作業(yè)之后,提醒才提交作業(yè)。今天又是這樣。于是我在群里@他爸爸。沒過幾分鐘,作業(yè)倒是提交上來了,但是照片拍得不清晰,也沒有按要求上傳白天的聽課筆記。我繼續(xù)@,這次過了差不多十分鐘,孩子爸爸發(fā)過來一段話: 老師,由于小區(qū)疫情及公司閉環(huán)生產,家中沒有家長,只有他和哥哥兩個未成年人在家。目前家中只有一部智能手機和一臺電腦,所有作業(yè)都需要手機上傳和打卡,而手機又需要上網課。他們除了上網課,還要解決自己的一日三餐和所有家務,到現(xiàn)在還沒有吃晚飯。我們會盡全力完成各科老師的作業(yè),不足之處,敬請諒解。 這一百多字里,處處可以看出疫情之下的艱難,以及家長的極度克制。那一瞬間,我眼眶濕潤了。為這倆孩子,為疫情之下生活的不容易,為家長在如此不容易下保持的克制。沒有什么理所當然。我所認為的理所當然,也只不過就是站在我的角度去打量周圍,這還不算,還以我的視角去要求。 教育不應該只有一把尺子,教育也不是產品,所以,過程需要用不同的尺子去度量,目標也不是具體的形態(tài)。如果,非要說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于此刻來說那就是:在家里不被餓著,不生病,能夠按時聽課,盡可能地完成作業(yè)。于是,這于我來說就產生認知上的沖突,好在我及時看見了這種沖突。 由此,讓我想到另外三個孩子。有兩個主要是婆婆在教養(yǎng),雖然不至于只要求不餓著,但是基本也差不多就是這樣的狀態(tài)。正如有個婆婆給我說的:“我這孫,是很命苦,她能夠好好長大就不錯了。”第一二次聽到這話,心中還有情緒起,現(xiàn)在想想她的這句話,那就是她的理所當然呀。我所有的情緒起,就是用我的理所當然去度量她的理所當然。 突然明白“教育是喚醒,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心推動另一顆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一個人的成長,其實是被他所有的經歷和環(huán)境在推動,而我只不過是其中微小的力量之一而已。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我們把這微小放得很大,并且傲慢起來。 就像另一個孩子,也很有潛質,但是從來都是拖拖沓沓,能胡亂做過去,絕不好好做。與父母溝通,聽到的只有重重困難和承諾,沒有行動。我問孩子:你什么時候最精神抖擻?他回答我:唯有打游戲的時候。 而我,能說點什么呢?只能說我還沒能推動那一片云,或者說沒有撼動那一棵樹,喚醒那一顆心。 有的心被迫喚醒,有的心等待喚醒,有的心已經醒來,這一切都只能照著他自己的規(guī)律發(fā)生。我需要做的,放下那份理所當然,去聆聽他們的故事,度過自己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