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美國阿爾忒彌斯1號順利發(fā)射,人類離月球又近了一步!阿爾忒彌斯1號于北京時間11月16日14時50分左右(美東時間11月16日凌晨1時50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B平臺發(fā)射升空,發(fā)射窗口2小時。此次繞月飛行測試,不載人,主要為阿爾忒彌斯2號載人繞月、阿爾忒彌斯3號載人登月做準備。作為零重力指示器,除NASA吉祥物史努比外,歐空局也將小羊肖恩公仔安放到“獵戶座”飛船內部,準備一起執(zhí)行“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如果今天能順利發(fā)射的話,獵戶座飛船預計于2022年12月11日濺落在圣地亞哥海岸,整個航程大約210萬公里。此前在經歷了多次燃料泄漏問題后,NASA終于成功完成了SLS的燃料測試,原本阿爾忒彌斯1號早就發(fā)射在即。不巧遇到颶風過境,9月23日至9月27日的發(fā)射窗口不保,只能繼續(xù)后延。如果一切順利,這將是人類50年后又一次向月球邁進。01.什么是SLS?
“太空發(fā)射系統(tǒng)”(SLS)是NASA史上最強大的運載火箭,是NASA登月項目“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一部分,預計最早于2025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NASA為重返月球這一刻已經醞釀了十幾年。 SLS為世人期待已久的首飛任務——阿爾忒彌斯1號,已經做好了準備。 322英尺(98米)高的SLS重型火箭緩緩駛出運載火箭裝配大樓。圖源:NASA/Joel Kowsky 今年8月,這枚耗資41億美元的SLS重型火箭在數百名航天中心工作人員和家屬的歡呼聲中,乘坐著履帶式運輸車緩緩地駛出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的運載火箭裝配大樓。 經過4.2英里的夜間垂直運輸,它抵達了39B發(fā)射臺。 據報道,由于附近有雷暴,行程推遲了大約一個小時,火箭還是于當天完成了轉移。 圖源:NASA/Joel Kowsky 當移動發(fā)射裝置降落到發(fā)射臺頂部的基座上之后,工程師們將連接動力、數據、推進劑管道、水線和其他系統(tǒng),為火箭進行全面的發(fā)射前測試和檢查做好準備。 至今已是這枚SLS火箭第數次被推出廠房,這一回是來真格的了。 圖源:NASA/Joel Kowsky 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順利進行, 這枚火箭將開始為期42天的首次飛行,將一個無人駕駛的獵戶座(Orion)太空艙環(huán)繞月球并返回。 02.這次發(fā)射有真人嗎? 太空艙將搭乘3位假的“宇航員”——3個裝有儀器的人體模型。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公布了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的飛行路線示意圖。由洛馬公司參與研制的獵戶座飛船,將前往月球繞飛多圈,再返回地球。 圖源:LMSpace “阿爾忒彌斯號1號”任務的目標是驗證SLS的性能,在深空測試太陽能供電的“獵戶座”宇航員艙,并確認其16.5英尺寬的隔熱板能夠在飛行結束時安全地保護飛船,使其高速墜入地球大氣層。 如果測試飛行進展順利,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4年發(fā)射SLS火箭的第二次飛行,也就是阿爾忒彌斯2號。 阿爾忒彌斯2號將會搭載四名宇航員,之后在2025-26年之內進行第三次飛行任務中,會將首名女性宇航員和下一個男性宇航員送上月球表面。 另據《科學》報道,雖然SLS在今年發(fā)射時沒有真人搭乘,但會有10顆“立方體小衛(wèi)星”一起飛上天。 每顆衛(wèi)星約等于一個公文包那么小,可用于探測月球(幾顆立方體衛(wèi)星將重點研究月球冰)、小行星和深空輻射環(huán)境。 面對短短十幾天后的發(fā)射日,美國NASA衛(wèi)星制造人員卻表示了他們的擔心。
由于發(fā)射延遲,這些衛(wèi)星已經在火箭內滯留了一年多,其電池電量可能即將耗盡。
其中有大約一半的衛(wèi)星可能會無法啟動和展開太陽能電池板,因此無法充電。
問題是,“發(fā)射延遲造成等待的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大”。 月球觀測小衛(wèi)星(10顆立方體衛(wèi)星之一)首席研究員、美國摩海德州立大學的Ben Malphrus說。 這是美國NASA醞釀十年重登月球計劃的開始。 1969年-1974年,尼克松剛上任就迎來了“阿波羅計劃”最輝煌的階段。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 (左起: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阿波羅11號是NASA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歷時8天13小時18分35秒,繞行月球30周,在月表停留21小時36分20秒。 三位執(zhí)行此任務的航天員分別為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
在1967年,阿波羅計劃開始的時候,就遭遇了不利。 阿波羅1號原本計劃于1967年2月21日發(fā)射。 然而在1月27日的例行測試中,指揮艙突發(fā)大火,三名宇航員在15秒內不幸罹難。其中包括首次太空行走的愛德華·懷特,遇難時年僅37歲。 阿波羅1號成員,羅杰·查菲、維吉爾·格里森、愛德華·懷 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7號成功發(fā)射,歷時十一天,完成了繞地飛行測試。這也是阿波羅計劃中的首次載人任務。
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阿波羅11號載著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邁克爾·科林斯與巴茲·奧爾德林,于肯尼迪航天中心發(fā)射升空。 在回來之后,為了保證宇航員們沒有在月球上感染未知疾病,三人落地后還被隔離了18天。 尼克松總統(tǒng)與隔離艙內的宇航員交談 然而緊隨其后的阿波羅13號,卻遭遇了一場事故。 1970年4月11日發(fā)射的阿波羅13號,在抵達月球前發(fā)生氧氣罐爆炸,電力和氧氣均大量損失,登月計劃被迫放棄。 但幸運的是,在控制中心的15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指導下,在太空滯留715小時的三名宇航員順利返航。 宇航員洛弗爾按照地面指令在艙內解決相應問題 1971年1月31日,阿波羅14號成功發(fā)射,完成了阿波羅13號未能完成的任務。 1972年12月7日,阿波羅17號成功發(fā)射。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后一次成功登月。 不管怎么樣,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老去, 在此后的50年間,人類再未踏足月球。 而曾經踏上過月球土地的12位宇航員,僅剩4人在世。 登上月球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以隱居而聞名,于2012年去世,享年82歲。 用混合月球土壤的油彩作畫的阿蘭·比恩,退役后成為了一名畫家,他的繪畫主題永遠只有一個——他親眼看到的月球風景。比恩于2017年在家中去世,享年86歲。 圖中為阿蘭·比恩 于1973年從NASA退休并從事商業(yè)活動的登月者皮特·康拉德于1999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次摩托車事故中喪生,享年69歲。
圖中為皮特·康拉德 阿波羅14號成員艾倫·謝潑德在退休后繼續(xù)從事銀行和房地產業(yè)務,在非營利性董事會任職。他于1998年因白血病去世,享年74歲。 于2004年退休、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作了40多年的約翰·楊,在2018年1月過世,享年87歲。 圖中為約翰·楊 不管是哪個國家,為了相同的航空夢,他們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金錢,甚至是生命..... 50年前的今天,美國發(fā)射“阿波羅17號”的土星5號重型火箭完成濕裝彩排; 今天,美國執(zhí)行“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的SLS重型火箭。
時隔50多年,人類的足跡能否順再次踏上月球? 當人類再次開啟登月的征途的時候,除了美國之外,中國也在穩(wěn)步推進自己的登月計劃,計劃在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
對宇宙的探索,尤其是規(guī)模浩大的登月計劃,雖然通常作為大國之間展現國力的舞臺,更是全人類科技進步的體現。 這一次登月的征途比賽中,有中國人的一席了。
加油中國,加油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