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徽州文化的發(fā)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fā)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chǎn)地。 歙縣有徽州古城、鮑家花園、棠樾牌坊群、鄭氏宗祠、新安江山水畫廊等景點。 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于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zhèn)。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nèi),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素有“東南鄒魯、徽商故里”“文物之?!薄俺讨旃世铩薄岸Y儀之邦”等美稱?;罩莨懦欠謨?nèi)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城內(nèi)景區(qū)包含徽園、漁梁壩、許國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紀念館、新安碑園、太白樓等七處。 徽州古城與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并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園”,是將散落在歙縣范圍內(nèi)瀕臨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國時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進行拆遷和修繕,按照“復原”的原則,整體搬進了西園。 漁梁街 漁梁是徽商興盛數(shù)百年的重要水路碼頭,保存有古代街衢、水埠和碼頭的原始風貌,是徽商外出經(jīng)商往返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府衙官員們出門的必經(jīng)之道,被稱為“徽商之源”。漁梁古街依山傍水,整條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鋪就,恰似魚鱗,又因古街形似鯉魚,故又稱“漁鱗街”。漁鱗街蜿蜒1公里,兩邊店鋪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廟隨街可見,排列井然,稱之為江南第一水街。 斗山街 斗山街因依靠斗山得名,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體的旅游文化景點。斗山街街長300多米,建于明清時期,街內(nèi)的徽派建筑的主要以許、汪、楊、王四大家宅為主要代表,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楊家大院、古私塾許家廳、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等古徽商的群居地。
古城內(nèi)許多景點關(guān)閉,古城城墻封閉,不能進入。古城的中心街道“中和街”看起來很新,要想看真正的古建筑去斗山街、大北街等小巷看。
徽州府衙 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規(guī)制,采用“原工藝、原材料、原規(guī)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對徽州府衙進行了修復。
許國石坊 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立于明萬歷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是許氏衣錦還鄉(xiāng)時在家鄉(xiāng)歙縣立此坊。許國石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圍合,中國僅此一例。
南譙樓 南譙樓,始建于隋末,為歙州(今徽州)人汪華吳王府外子城的正門門樓。1997年,國家文物局撥款重建,并基本保持了木構(gòu)清代風格,門闕為宋代風格。
歙縣文峰塔 該塔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巖寺鎮(zhèn)北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歷時十二載告成。塔檐底層外伸1.5米,向上逐層加碼,至第七層檐出2.9米,使上層檐水不經(jīng)過塔身,直接落到地面,為石塔之奇構(gòu)。塔內(nèi)有磚階自復壁中盤旋而上,每層皆有佛龕、金匾。清康熙、道光時皆作修葺。 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鄭村濱河花園東北。封閉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