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21115期 茯苓甘草湯治療過敏性鼻炎案 作者:吳清流/福建省晉江市方寸中醫(yī)門診部 患兒男,10歲,2022年8月30日初診 主訴:反復(fù)鼻塞5年,加重一周。 現(xiàn)病史:患者于5年前感冒后遺留每晨起噴嚏,鼻塞,清水樣鼻涕。于市醫(yī)院診斷為“過敏性鼻炎”,行藥物治療(具體不詳),一周前癥狀加重,夜間鼾聲,手汗多,手腳冰涼,偶爾想吐,不欲飲,納可,大便日行二次,小便偏少。 查體:舌胖苔白,有裂紋,脈弦滑。 診斷:鼻淵,茯苓甘草湯證。 處方:茯苓10g 、桂枝10g 、生姜15g 、炙甘草5g,6劑,水煎2次,分溫3服。 2022年9月6日第二診:鼻涕、鼻塞、噴嚏基本沒有再發(fā),手涼轉(zhuǎn)溫,手汗減輕。守上方10劑,5~2服法。 兩診舌像對比: 9月12日,微信隨訪,鼻炎未再發(fā)作。 按語: 《傷寒論》:“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dāng)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茯苓甘草湯證的病理以“水停于胃、胃陽不足”為主,癥見四肢冰涼,手汗,臉色偏暗,胃口一般不受影響。患者流清水鼻涕,手腳冰涼,唇暗,屬陽虛;手汗多,手冰涼,不喜飲,偶爾想嘔吐,屬胃陽受阻,水停中焦,無以溫煦四末,符合茯苓甘草湯“厥而心下悸、水漬入胃、汗出不渴”特點,方證對應(yīng),故而得效。 《經(jīng)方》聲明 本刊的讀者定位為臨床醫(yī)師,請勿仿方抓藥(后果自負(fù)),中醫(yī)需要望聞問切,請查閱“各地經(jīng)方門診導(dǎo)航2022版”就近面診。 封面圖:佛手/來源于《經(jīng)方》本草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