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豐三年(1853年)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后建都,改稱天京。為籌措軍餉,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軍,清政府下令全國各地發(fā)行鈔票,開鑄大錢,以解燃眉之急。福建省因地處東南沿海,戰(zhàn)事臨近,錢荒更緊,因而在戶、工兩部京局開鑄大錢之時,已先行一步,即未征得清政府同意便開鑄咸豐大錢。六月十八日,也就是在大錢開鑄后,閩浙總督王懿德才向朝廷奏報:“惟事關創(chuàng)始,自應奏明請旨,再行籌辦。但閩省軍務緊急,經(jīng)費不資,民用支絀之際,不得不……先行辦理。……俯準閩省寶福局添設兩爐,試鑄大錢?!备=ㄏ葦睾笞嗖⑽词艿匠栕?,因與朝廷鎮(zhèn)壓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籌款意圖不謀而合,朝廷不但不怪罪福建擅自開鑄大錢,還下詔書褒獎福建及時鑄造大錢,上諭曰:“福建素稱瘠區(qū),(開鑄大錢)辦理已有成效,各省情形雖有不同,亦何難設法辦理”,通告各地向福建學習,至此咸豐大錢鑄行全國。由于福建鑄行咸豐大錢早于戶、工兩部京局首鑄大錢之時,在沒有得到部頒樣錢標準的情況下,設計了多套不同樣式的大錢。 寶福局所鑄咸豐大錢與寶泉、寶源局不同,從當五到當一百同時試樣、鑄造,這不僅說明當時發(fā)行大錢的緊迫性,而且說明寶福局的鑄錢方案比寶泉、寶源局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寶福局先后試鑄了超過六款構(gòu)思獨特,形制精美的系列咸豐大錢,但實際鑄造發(fā)行流通的只有三套,即“通寶”系列,“重寶”系列,“重寶邊計重”系列。至于“通寶大字版”系列,“重寶內(nèi)計重”系列,以及不成體系的試鑄版,均為試鑄品,存世稀罕。正如馬定祥在其主編的《咸豐泉匯》中所言:“背滿文寶福、上下紀值、錢肉紀重之重寶錢,今見有一十?計重五錢、二十?計重一兩、五十?二兩五錢、一百?計重五兩共四種,均不多見,尤以五十、一百更珍稀。” 寶福局所鑄咸豐大錢,正是以其開創(chuàng)精神、形制規(guī)整、鑄造精美的獨特風格,彰顯出清代鑄錢之最;加之存世量極少,故成為眾多錢幣收藏研究者的共同追求。 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在朋友的幫助下,了解到東北有一位老收藏家,由于其子女在國外,自己年事已高,想將自己多年收藏的“咸豐重寶寶福局內(nèi)計重當五十”大錢出讓給一個懂錢的人。獲此信息,筆者立即請朋友去溝通,并表明有意接納。經(jīng)朋友多次協(xié)商,最后以友情價惠讓給我,使我有幸一睹此錢尊容并且擁有。 該錢正面為“咸豐重寶”,背面有滿文“寶?!奔o局及“五十?二兩五錢”。直徑56.7毫米,厚5.3毫米,重102克(見圖)。從實物上看該錢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材質(zhì)優(yōu)良。此錢使用的是色澤較深的紅銅,有人稱作“炮銅”,據(jù)說是用古炮銅的炮管熔鑄而成,寶福局用此銅材鑄造大錢應為其一大特征。當然,在此銅材料告罄時,也曾鑄造過黃銅、青銅、白銅大錢,還鑄造過鉛質(zhì)、鐵質(zhì)大錢。二是鑄造精美。此錢字口深峻,輪廓分明,工藝精湛,錢體大而厚重,邊緣采用單邊直線打磨,痕跡明顯,削邊狀態(tài)形成面大背小,當屬初鑄試樣錢,未曾流通。三是書法俊秀。寶福局咸豐大錢的錢文書法在咸豐大錢中也是最優(yōu)秀的,不同版別系列錢幣的書法也不同,“通寶”系列大錢書法為北宋的黃山谷體,遒勁、瀟灑;“重寶”系列大錢書法為楷書,雄偉、大氣、穩(wěn)健,該大錢當屬后者,錢文楷書秀麗端莊。 不難看出,“咸豐重寶內(nèi)計重當五十”大錢所呈現(xiàn)的非凡氣質(zhì)是其他錢局所不及的,堪稱是一枚不可多得的錢幣珍品。 責編 陶貝 |
|
來自: 相見恨晚v4unbn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