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己原則和底線的人際關(guān)系,結(jié)局一定爛尾。 今天分享幾點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的思考。可以說,每一點都是用很長時間的經(jīng)歷換來的。想明白之前,為之苦惱,被其折磨;想明白之后,成長了很多。如果你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和困難,一定能立刻明白我在說什么。一起往下看。 你在人際關(guān)系中有這幾種表現(xiàn)嗎? 1.害怕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 非常害怕說出自己內(nèi)心真實想法,原因是覺得自己弱勢,擔心一旦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會被別人孤立,或不被他人接納。更害怕遭受他人語言或行動上的攻擊,所以總是傾向于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藏在心里,而不是勇敢大膽地表達出來。 2.一味追求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 在人際交往中,總是忽略自己的內(nèi)心真實需求,希望和別人保持和諧的關(guān)系。所以時常會變得沒有原則和底線,一味討好他人。在這種相處模式中,收獲了“一片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但內(nèi)心常常因為委屈自己,而感覺難受。 3.迎合他人 在社交中,常常點頭贊同他人的任何觀點,常常聆聽別人繼續(xù)表達。不管別人說得對或不對,永遠都說:你說得很對。 這種迎合來自于一種自卑:總是覺得別人比自己要厲害,所以會把自己的姿態(tài)降得很低。而內(nèi)心里,其實是擔心真實表達會讓別人不高興,于是選擇無條件迎合。活得小心翼翼,但是內(nèi)心又常常感覺到不自在。 4.不懂得拒絕 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評價,所以有意無意中會把別人的評價放在首要位置。害怕拒絕別人,因為擔心一旦拒絕他人,別人會討厭、疏遠自己甚至?xí)髲?fù)自己,而自己對以上任何一種反應(yīng)都是沒有應(yīng)對能力的。 而不拒絕,就能繼續(xù)維持良好的關(guān)系,同時還能減少自己內(nèi)心的內(nèi)疚與負罪情緒。于是最后活成了一個沒有脾氣的老好人。 5.逃避本該自己扛起的責任,不敢做決定 盡管已經(jīng)不是個孩子,但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常常寄希望于他人,不敢承擔責任,不敢做決定。原因是自己的內(nèi)心非常敏感脆弱,不相信自己有力量解決問題。當問題被他人解決后,又再一次會自責、批判自己的無能無力感。 常常逃避自己的實際問題,而將相當一部分精力放在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上。希求通過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獲得他人的稱贊和肯定,從而收獲對自己的認可。 如果你的行為中有以上一種或多種,那么不好意思,你是一個有討好型行為的人。 討好型人,也可以稱為是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TA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沒有原則和底線。在人際交往中,TA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哪怕別人對自己的利益造成傷害,TA大多數(shù)時候會礙于臉面,而選擇沉默接受。在外人看來,他們很軟弱,害怕起沖突,俗稱“老實人”。 那么什么樣的是一個有原則和有底線的人呢? 所謂底線,是最底端的水準,是一個人不能變更的立世之本;而原則,則是建立在底線之上的做人的標準和忍受的范圍。 通常大家說,一個人的忍耐性是有局限的,說的是底線的問題;說啥事都沒得商量,是原則問題。 舉個例子,比如生活中你是一個佛教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有人卻讓你殺豬,吃豬肉,這就違背了你的原則和底線。 其實說得直白點,一個人有原則和底線的背后,是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而且在任何時候都會堅定地尊重、維護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原則和底線是怎么被破掉的? 有一個心理學(xué)效應(yīng)叫做破窗效應(yīng),意思是說環(huán)境中的不良現(xiàn)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舉個例子,你是一個職場新人,當同事請你幫忙的時候,并不會一上來就讓你幫忙做很有困難的事情,而是先讓你幫忙處理一件小事情。 通常小事情都不會被拒絕,后面你會為了不影響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印象,讓對方覺得你前后行為不一致,因此,不管對方提出什么條件、請你幫忙做什么,都會爽快的答應(yīng)。 而這種行為一旦開始,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找你幫忙,無論事情大小、難易如何,都會找你幫忙。 這就是破窗效應(yīng)的影響,逐漸你的善良就會變成軟弱,大家也會習(xí)慣你利用你沒有底線的善良,變成職場的軟柿子,被大家欺負。
有底線和原則的人,能夠勇敢地說“不”,絕不違背自己的內(nèi)心意愿,從而維護自己的真實想法。 所以,人必須得學(xué)會釋放自己的攻擊性 。 如果意識到自己沒有原則底線,怎么改? 討好型人如果意識到自己沒有原則底線,不想繼續(xù)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該如何及時止損?這里分享吼里(公眾號“品位遵義”pwzytime6)的幾點建議: 1. 與自己對話。 由于你長期“飲鴆止渴”,已沉迷在過度關(guān)注他人需求的狀態(tài)中,你所有得體的行為、謹慎對答并不是由內(nèi)而發(fā)的自主行為,而是希望以此換取他人關(guān)注的被動行為。 你要嘗試將你對他人的過度關(guān)注轉(zhuǎn)回自身,只有當你回歸內(nèi)在,才能為自己這種不受控制的討好行為按下暫停鍵。 2. 不要逃避責任。 你的敏感、脆弱常讓你不自覺得進行自我批判。為了逃離這種無力感,你總是回避自身問題,通過不斷幫助他人來制造“自己擁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假象。久而久之,你一次次在自己的問題上崩潰,再一次次向他人奉獻自我,這終究是個死循環(huán)。 要看到你自己才是需要幫助的那個人,不要把照顧好自己的責任寄希望于他人。 3、提升自我價值。 你常將自己擺在“弱勢”地位以尋求安全感,但這只會不斷消磨你對自身價值的肯定。你放低自己,希望以此來避免沖突,得到他人喜愛。這種邏輯并不正確。 在成年人的社交關(guān)系中,對方如何對待你,根本取決于你是誰。你擁有足夠的價值,別人自然會尊重你,你的自我貶低并不會為你贏來真正友好的回應(yī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