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斗羅》有劇情嗎? 其實我們小時候一直有這樣的疑問,因為接觸的多是美版,所以一直認為《魂斗羅》就是倆人從天而降,然后大開殺戒。多年后因為網(wǎng)絡才曉得原來這游戲還是有劇情的! 2631年一顆隕石墜落地球。 2633年,一支名叫“紅隼”(RED FALCON)的組織在新西蘭加魯加群島培育異形,準備日后稱霸地球。 兩名身懷絕技的海軍陸戰(zhàn)隊成員比爾·雷澤和蘭斯·比恩(藍人紅人)空降小島,過五關斬六將最后拯救地球。 次年,也就是2634年,《超級魂斗羅》的劇情展開:南美某軍事基地遭到不明原因襲擊,全體成員都被異形寄生,成為行尸走肉一樣的戰(zhàn)爭機器,比爾和蘭斯不得不再披掛上陣。 美版《魂斗羅》雖然刪除了游戲開頭的劇情介紹,但在正版卡帶說明書中則把故事說成了另一回兒事情: 上世紀50年代一顆隕石落在南美,30年代五角大樓發(fā)覺其中有異,便派出王牌戰(zhàn)士——瘋狗和蝎子(比爾和蘭斯的美版名字)前往消滅異形。 另外美版名字“CONTRA”聽起來并沒有“魂斗羅”來的霸氣和神秘,反倒顯得無比殘暴。 二代《超級魂斗羅》的美版則直接叫“SUPER C”,其中的“C”并非“CONTRA”的縮寫而是指代“COMMANDO”(突擊隊員),后來GAME BOY上結合初代和二代的干脆就叫《OPERATION C》(日版就叫“魂斗羅”)。 其實《魂斗羅》還有個當年挺少見的歐版,可能是擔心人類形象打斗過于暴力,所以敵我雙方都成了機器人,但怪物形象的敵人依舊沒變。 不過歐版的機器人似乎只存在于家用機平臺(FC、SFC和MD),歐版街機上依然是人類,而且面向歐洲和大洋洲玩家的《魂斗羅》名字叫“CRYZOR”,這個名字同樣在一些當時的電腦平臺上出現(xiàn)。 (《魂斗羅》絲毫不掩飾其中的異形元素,二代副標題就是“異形的逆襲”,但原計劃是寫成“魂斗羅的逆襲”) (PLAY CHOICE 10版《魂斗羅》宣傳畫) 街機版《魂斗羅》畫面自然比紅白機好,但兩代游戲都是長窄屏幕,類似《雷電》一樣的STG游戲。明顯不如紅白機連接電視的寬屏幕效果好。 初代游戲在打完雪地之后是一路殺到異形巢穴的長鏡頭,沒有關卡之分,巨人BOSS出場了兩次,飛碟擔任的還只是個小BOSS角色。 有意思的還是巨人BOSS能不費一槍一彈通過,只要玩家小心移動,將BOSS拖出來后,一直呆在低處,BOSS來回跳躍,你可以開槍,但BOSS不能打到你。 或者啥都不干,BOSS跳著跳著,直接從你頭頂跳過,消失在屏幕外。 當然更直接的還是第二關和第四關的立體關卡,不是紅白機的“巷子里趕豬——直來直去”,而是有轉(zhuǎn)角,導致第一次玩的時候還容易找不到路(其實路就在對面)。 《超級魂斗羅》的差別更大,街機版只有5關,紅白機版里令人記憶猶新的BOSS也沒有出場,一比較還是紅白機版更有意思。 另外俯視視角關卡里街機版多了個保險設定,就像飛機游戲一樣危險時候可以打出炮彈。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紅白機版和街機版合二為一如何? 原來在1986年任天堂出品了PLAY CHOICE 10系統(tǒng),其實就是紅白機改街機,一臺街機能玩10款游戲,投幣后計時,玩家能在倒計時內(nèi)選擇任何游戲(可以中途退出重新選擇),其中就有兩代《魂斗羅》。 (TIGER掌機版《魂斗羅》,就是我們小時候接觸的印刷液晶屏掌機) 原來你是異形呀?!小時候第一次玩到《超級魂斗羅》最后一關時,見到“白骨龍”第一反應竟然是穿越到了“恐龍時代”,包括初代游戲里的長長的恐龍腦袋。 那時候沒看過《異形》,見到最后一關,又是骷髏又是腸子的,還挺嚇人,但習慣后卻有一種別樣的美感。 都知道《魂斗羅》系列受到《異形》系列電影的影響,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主角的名字,完全來自《異形2》的四位主演——蘭斯·亨里克森、比爾·派斯頓、邁克爾·比恩和保羅·蘭斯。 至于“白骨龍”,人家真名叫“鬼頭獸” (街機版開場動畫里的鬼頭獸,這一幕還是挺嚇人的) 街機原版就是大長腦袋的異形,但鬼頭獸多了只眼睛,而異形設計之初卻故意規(guī)避眼睛,因為這樣能讓人捉摸不透這個太空殺手的心靈。 (紅白機說明書里鬼頭獸造型,挺滑稽的。其實鬼頭獸的英文名ORIAN,奧里安讀起來也挺像ALIEN艾里安) 最有異形味的還是《超級魂斗羅》最終BOSS陰獸,冷艷又恐怖,其外形很像是異形之父H`R`吉格爾的名作《LI》。 這幅作品靈感來自吉格爾早逝的愛人LI(她也是一名藝術工作者,曾在美國工作過,后因為心理疾病而自殺),相信老玩家會很熟悉,因為后來DOS上的恐怖游戲《黑暗之蠱》封面正是用的此畫。 初代最終BOSS天王創(chuàng)魔心沒有攻擊能力,但四周卻蟄伏著危險的異形卵(妖卵工)還有抱臉蟲,這不就是《異形》片場嗎? 第三關BOSS巖獸魔神像在街機版里是雙頭異形,甚至還是看見其背后標志性的長管,紅白機版干脆弄了個異形女王。 常被認為是長腦袋恐龍的天王鬼神龍。 (天王鬼代言的《超級魂斗羅》廣告) 當然我們也不要忘了完全是《魂斗羅》系列吉祥物的天王鬼。 街機版能看到其腦殼上有類似異形女王的冠冕,四周墻壁上還掛著人類尸體,這一幕都與《異形2》對異形巢穴的描寫一致。 紅白機版天王鬼是第六關的BOSS,但街機版則是最終BOSS。天王鬼被擊敗后,街機版還能看到其腦門上的異形胚胎孵化成功,然后趁亂飛走,一直到SFC上的《異形戰(zhàn)爭》又一次與之戰(zhàn)斗。 或許是天王鬼的笑容過于“美麗”,后來美版《超級魂斗羅》電視廣告里干脆讓其擔任形象代言外星人,穿著睡袍在豪宅里嘲笑著無數(shù)想要擊敗他的孩子們。 另外NDS上的《魂斗羅4》里依舊能看到他的出場,甚至還能進入到他的大腦袋瓜內(nèi)部。 街機版《超級魂斗羅》中有一個沒在FC版里露面的BOSS——鋼鐵異形。 長了翅膀的異形,同樣會從嘴里彈出長著利齒的長舌,《異形戰(zhàn)爭》里依舊能看到鋼鐵異形,沒能在FC版出現(xiàn)實屬遺憾。 街機版第一關還有個沒在FC版出現(xiàn)的小BOSS——M4A4坦克,四四方方很像是虎式坦克,但其實是初代連珠炮鏟車的改版。 槍王之王——拿著芝加哥打字機打蟲子街機版兩作武器是用槍械模型來展現(xiàn),這也導致《超級魂斗羅》里的霰彈竟然是一把三個槍管的大家伙! 初代激光沒什么人愛用,這倒是不假,但作為玩家遇到的第一把槍,其外形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這不就是《異形》里的M41A脈沖步槍嗎? 對比一下兩者的外形幾乎是一模一樣。 《異形》系列影迷都對M41A印象深刻,這是一把電影里太空陸戰(zhàn)隊的著名槍械,說來其原型可是大名鼎鼎的芝加哥打字機——湯普森沖鋒槍。 拍攝《異形2》時候詹姆斯·卡梅隆對于各色機械極端迷戀,M41A的總體來源自湯普森沖鋒槍,但也不是完全如此,外形也來自來自雷明頓870和SPAS12霰彈槍。 雖然是道具,可眾多M41A中竟然有大約4把是能開火的! (《超級魂斗羅》武器原稿,有些沒能在游戲里出現(xiàn)) 《魂斗羅收藏合集》里出現(xiàn)的好幾張原設計稿,讓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半人半蟲的敵人形象,還有揮舞鐮刀的半蟲人,簡直就是《生化危機4》的前戲。 密碼疑云——戰(zhàn)爭迷霧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這段咒語在無數(shù)80后玩家里流傳,國內(nèi)玩家一般叫“魂斗羅密碼”,但人家的真名是“KONAMI密碼”。 最早是1985年KONAMI員工橋本和久在負責給FC移植《宇宙巡航機》時,苦于技術太爛而搞出的秘籍,最后也不知道是忘記了還是有意為之而保留了下來,從此成為KONAMI的專屬密碼。 其實KONAMI的名字也是密碼。 在日本玩家群體里,就用573來指代KONAMI,因為573在日語里讀音很像KONAMI。 后來KONAMI還開發(fā)了573來命名的街機基板(以PS1為基礎),此外KONAMI出品的《宇宙巡航機》、《沙羅曼蛇》等等街機游戲高分幫第一名的分數(shù)也是57300分。 最后說說看《魂斗羅》系列劇情吧! 初代到四代都是簡單的對抗異形入侵,但故事真正的開端則要從系列著名反派巴哈姆特上尉說起。 在未來地球被邪惡聯(lián)邦帝國統(tǒng)治,原本帝國士兵的巴哈姆特因不滿同伴所作所為而毅然加入反抗軍并成為英雄人物。 后面則是前4代對抗紅隼組織的故事,到了2639年就是前面提及的巴哈姆特竟然密謀叛亂,失敗后立馬失蹤,隨后就是《鐵血軍團》的四人組合大戰(zhàn)巴哈姆特的劇情。 2642年就是《真魂斗羅》的劇情,原來所謂異形入侵不過是為了奪回被人類竊取的遺物,后來蘭斯被陷害,還被注射異形細胞變的人不人鬼不鬼,比爾不得不含淚親手解決戰(zhàn)友的生命。 4444年就是《新魂斗羅》,比爾要對抗“魂斗羅大師”,而后來才知曉這個威脅全人類的反派才是真正的比爾,自己不過是個克隆體罷了…… 上面的都是很籠統(tǒng)的說法,畢竟《魂斗羅》還有很多外傳性質(zhì)的作品沒有說。 現(xiàn)在玩玩新游戲,總感覺就是走一個流程,不愿意再去研究細節(jié),通關之后索然無味。甚至有時候玩玩那些評分很高的游戲,也感覺都一般般,不知道怎么評上高分的。 或許就是玩游戲的心態(tài)變了吧! 閑暇之余,偶爾還會回味一下昔日的那些老游戲。 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當年自己在游戲中付出過很多,同時也得到了很多的快樂。 只是如今玩游戲,已經(jīng)不愿意再投入更多的精力了。 注:投稿作者“包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