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職
授予官職 1、征辟: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2、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3、授予官職:拜、選(推薦或科舉選拔)、除、授、賞(皇帝賜給官職或爵位)、封、 起、 察(考察后予推薦,選舉)、仕、仕宦、仕進(進身為官)。 罷免官職 罷免去,解除官職。 絀、黜廢掉官職。 免罷免。 奪削除。 提升官職 升升官。 擢在原官上提拔。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 遷一般指提升。 陟進用。 晉、進晉升官職,提高職位或級別。 加加封,即在原來的官銜上增加榮銜,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權。 拜按一定禮節(jié)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降低官職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 貶 ①降職。②降職并外放。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竄 放逐,貶官。 左遷降職貶官,特指貶官在外。 左除/左降/左轉降職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調動官職 遷調動官職,一般指提升。 徙、改、調、轉。 出京官外調。 補 補充空缺官職。 兼代官職 兼兼任。 領,兼任(較為低級的官職)。 判高位兼低職。 假臨時的,代理的。行、署、權、攝、守代理官職。 辭官 告老,官員年老。 解官,辭去官職。 請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養(yǎng)老。 乞身古代認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稱請求退職為“乞身”。 移疾上書稱病,為居官者請求退職的委婉語。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致政指官吏將執(zhí)政的權柄歸還給君主。解除政務職責,辭官退休。 乞骸骨古代官吏請求退職,意思是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 其他官職 爵 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 三公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秦朝設置,秦朝以后多為虛職。 據說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wèi)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后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zhàn)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zhàn)后即廢除。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分設滿、漢員,一般由親王,滿漢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總督等官員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 本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于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都尉職位次于將軍的武官。 節(jié)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內陸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zhèn)”。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 都督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當于節(jié)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于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令尹戰(zhàn)國時楚國執(zhí)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于丞相。明清時指縣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