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jīng)】苦、甘,寒。歸肺、胃、大腸、小腸經(jīng)。 【性能特點(diǎn)】本品苦寒清泄,甘寒滲利,既入肺、胃經(jīng),又入大腸、小腸經(jīng)。善清熱解毒、消散癰腫,治瘡癰、咽痛、腸癰;能解蛇毒、利濕、抗癌,治毒蛇咬傷、熱淋及癌腫。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利濕。 【主治病證】 (1)癰腫瘡毒,咽喉腫痛,腸癰,毒蛇咬傷。 (2)熱淋澀痛,小便不利。 (3)胃癌,食管癌,直腸癌。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60g,鮮品加倍;或鮮品絞汁。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本品寒涼清利,故陰疽及脾胃虛寒者忌服。 【來源】菊科植物野菊等的干燥頭狀花序。 【來源】熊科動物棕熊或黑熊的膽汁干燥物。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肝、膽、心經(jīng)。 【性能特點(diǎn)】本品苦寒清泄,主入肝膽,兼入心經(jīng)。既清熱解毒而消腫,治瘡腫、咽痛及痔瘡可用;又清肝明目、息風(fēng)止痙,治肝熱、肝風(fēng)可投。 【功效】清熱解毒,明目,止痙。 【主治病證】 (1)癰瘡腫毒,咽喉腫痛,痔瘡腫痛。 (2)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3)高熱動風(fēng),小兒急驚,癲癇,子癇。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1.5 ~2.5g,不入湯劑。外用:適量,干摻或調(diào)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脾胃虛寒者慎服。 【來源】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寒。歸心、肝經(jīng)。 【性能特點(diǎn)】本品苦寒清泄,入心、肝經(jīng)。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善治疔瘡腫毒、癰疽發(fā)背、丹毒、乳癰、腸癰,兼治目赤腫痛及毒蛇咬傷。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1)疔瘡腫毒,癰疽發(fā)背,丹毒,乳癰,腸癰。 (2)目赤腫痛。 (3)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2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陰疽瘡瘍慎用。 【附注】本品來源復(fù)雜,除本種外,還有堇菜科犁頭草、豆科米口袋、罌粟科紫董等,用當(dāng)注意。 練習(xí)題: 1、可治消化道癌腫的藥是 A.紅藤(大血藤) B.馬齒莧 C.山豆根 D.野菊花 E.白花蛇舌草 2、某女,54歲、患頭痛眩暈4年,近日又患風(fēng)熱感冒。治當(dāng)清熱解毒、疏風(fēng)平肝,宜選用的藥是 A.大血藤 B.野菊花 C.密蒙花 D.金蕎麥 E.土茯苓 答案與解析: 1、E 本題考查白花蛇舌草的主治病證。本題選項均為清熱解毒藥。白花蛇舌草(E對)主治病證為(1)癰腫瘡毒,咽喉腫痛,腸癰,毒蛇咬傷。(2)熱淋澀痛,小便不利。(3)胃癌,食道癌,直腸癌。 2、B 本題考查野菊花的功效和主治病證。野菊花(B對)功效:清熱解毒,疏風(fēng)平肝。主治病證:(1)療瘡癰腫。(2)風(fēng)熱感冒,咽喉腫痛。(3)目赤腫痛,頭痛眩暈。大血藤(A錯)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祛風(fēng)通絡(luò)。主治病證:(1)腸癰腹痛,癰腫瘡毒。(2)跌打損傷,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3)風(fēng)濕痹痛。密蒙花(C錯)功效:清熱養(yǎng)肝,明目退翳。主治病證:肝熱目赤,羞明多淚,眼生翳膜,肝虛目暗,視物昏花。金蕎麥(D錯)功效清熱解毒祛痰排膿,散瘀止痛,健脾除濕。主治病證:(1)肺癰,肺熱咳痰,咽喉腫痛。(2)熱毒痢疾,癰腫瘡毒,凜瘍,蛇蟲咬傷。土茯苓(E錯)功效:解毒,利濕,通利關(guān)節(jié)。主治病證:(1)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劑而致肢體拘攣者。(2)淋濁,帶下,腳氣,濕疹,濕瘡。 小周藥師說: 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寒,功能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主治癰腫瘡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近用于抗癌。野菊花微寒,清熱解毒外,并兼平肝,又治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及頭痛眩暈。紫花地丁性寒,兼涼血且消癰散結(jié),藥力較強(qiáng),善治疔瘡腫毒。熊膽可清肝經(jīng)心經(jīng)之熱而息風(fēng)解毒,且能消散癰腫,肝熱驚癇目赤用之,又治療高熱抽搐、瘡腫、咽痛及痔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