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兩天在小區(qū)里面走的時候,看到一個一歲多剛剛學走路的寶寶,搖搖晃晃地像個小企鵝一樣走著路,后面跟著亦步亦趨的奶奶。 奶奶一邊走一邊做勢伸手去扶孩子,但是奶奶的手沒有孩子的腳快,沒一會孩子的腳下似乎踩到一個不平的地方,一下子摔倒在地上。 孩子摔倒的時候似乎很好奇也沒有哭,但是奶奶一看到孩子摔倒了,那個緊張呀,趕緊把孩子抱起來! 非常緊張地叫道,我的心肝寶貝摔倒了,奶奶來看看。摸摸孩子的手,摸摸孩子的腳,本來孩子還是一臉好奇的,結(jié)果因為奶奶大驚小怪的聲音,把孩子嚇得哇地哭了起來。 奶奶聽到孩子哭就更心疼了,緊張地叫道:寶貝哪里疼???奶奶看看,孩子卻哭得更厲害了。 奶奶這時候一邊抱著孩子,一邊用腳踩地下說:這地板太壞了,弄傷我們的寶寶! 02 看到這一幕我覺得挺好笑,但是又被這個孩子感到悲催,本來摔跤是他生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體驗,也是他生命中不可能缺少的一環(huán)。 他在摔跤中體驗到走路怎么樣保持平衡,他在摔跤中體驗到,如果摔倒了會弄疼自己,本來他是在好奇地感受這個世界,但是奶奶的一驚一乍把他嚇壞了。 本來摔得不是很疼也不會讓他哭,但是奶奶的一驚一乍反而會讓他覺得,這到底發(fā)生什么大事了,奶奶這么慌張,我摔倒了是不是一件非常壞的事情!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在摔倒的時候他開始是不哭的,但是當媽媽把孩子抱起來安慰哄孩子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越是哄孩子哭得越厲害。 其實孩子并不是因為摔跤摔疼了哭,而是因為被家長嚇到了“緊張害怕性”啼哭! 03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很多是來源于父母的表情語言,他會通過去感受父母的表情、語言的聲調(diào)來判斷這件事情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或者是嚴不嚴重。 父母在孩子摔倒之后大驚失色,臉都變了,大驚小怪的,一驚一乍,這很容易嚇到孩子,孩子哭其實是因為父母的表情。 有心理學資料表明,孩子摔倒后并非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疼。 我們說孩子摔跤越摔越大,但是老人家一摔跤很容易就受傷。 那是因為孩子對疼痛的敏感度是比較低的,而且因為他們的大腦發(fā)育比較快會比較活躍,摔倒之后這種小小的疼痛很快就被他轉(zhuǎn)移掉了,看到一個可愛的玩具,看到一顆好吃的糖,這種疼痛瞬間就消失了。 所以孩子摔倒了,不應該馬上去哄或者是一驚一乍的。 04 正常情況下,孩子在走路的時候摔倒不會摔得很重,家長要學會狠心裝著看不見。 發(fā)現(xiàn)孩子摔倒之后爬起來繼續(xù)走,那么家長就真的可以裝著沒看到,陪著孩子一起走! 但有一些孩子可能會比較嬌氣,摔倒的時候他會下意識地看看父母,發(fā)現(xiàn)父母一看他,他就會哭出聲來,那這些孩子是需要安慰的。 這時候家長可以蹲下來,站在孩子面前跟孩子說:媽媽在這里,站起來給媽媽抱。 這個主要也是了解孩子摔倒有沒有摔傷什么,如果孩子能夠自己站出來,說明最多也是一些皮外傷,不是很嚴重。 孩子摔倒的時候如果哭出聲來,也不用過于擔心,哭泣其實是孩子發(fā)泄情緒的一種非常正常的方式。 孩子在哭的時候讓孩子哭,抱著孩子可以輕輕地撫觸或者輕拍他,讓孩子知道無論外面的風和雨有多大,父母的懷抱永遠是他的港灣! 孩子其實是從不斷的犯錯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摔倒其實就是走路犯的錯,可以跟孩子一起總結(jié)經(jīng)驗。 當我們看到路上不平的時候,不要去走那些不平的路,要不然會容易摔跤,等我們慢慢長大了,平衡能力比較好了才可以走。 這樣孩子才能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的走路姿勢和方式,努力做到不摔跤,而且在孩子摔跤的時候也能盡快地爬起來,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自信勇敢的性格,培養(yǎng)孩子能夠克服困難的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