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是這么做,但這是什么呢?”“理是這個理,但具體應該怎么做呢?”可見,人是有對原理性知識需要和經驗性知識兩個方面的自然需求。 技術,即技巧與方法。由此即可理解到技術是經驗知識,是實踐經驗的累積與總結,反過來說是具有極高的實踐可行性,但非原理性知識。 因每個人的經驗和感受的差別,對經驗性知識很難精確地描述、傳導,無論是純文字、圖文結合、視頻、手把手地言傳身教的方式都難免有誤和不到位,到了高層次就有了“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尷尬情況,最后的結果是你的“會”并不完全是我“意”。所以經驗性知識的傳導是偏差與變異的,也即是說并沒有真義意義上的“正宗”。經驗性知識的創(chuàng)新是偶然性的。 原理性知識是概念化的,抽象化的。原理性知識的傳導門檻較高,要有認可和接受同等理論概念作為理解基礎,特別是數(shù)、理、化方面的定理、公式之類。它的傳導準確、快速、一致性。原理性知識的創(chuàng)新是內在邏輯推導的結果。 無論是經驗性知識或原理性知識,都只存在于特定空間、時間、維度上,即是說并不存在“真理”一說。前人的經驗對于當代不一定適合甚至是錯的,生搬硬套就是死腦筋;宏觀世界的科學定理有微觀世界里有些是無效的。 20221022 |
|